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4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的命题之前就应当确立的理论前提;把存在的旧社会的残余和新制度的不完善因素、以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随社会的发展出现相对落后的因素等,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矛盾并成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因,是对矛盾极其狭隘的理解,并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作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加以解决的,则否定了共产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或者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应该具体表述为什么,这是学术界讨论较为激烈的一个问题。在讨论中提出了以下多种意见: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②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形式和社会主义公有制具体形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集宁师专学报》2017,(1):56-59
世界因矛盾而运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社会漫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它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矛盾各方对立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个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矛盾,而且正是这些矛盾维持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也正是这些矛盾使这种新生的制度不断完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具体历史阶段这对矛盾仍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表现出来。在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必须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我们建设事业的抓手。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 马克思主义者和修正主义者,历来存在着原则分歧。修正主义者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有矛盾,不承认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这种形而上学观点,是违反唯物辩正法的,是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第一,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基本矛盾及其性质。第二,社会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我国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大量为人民内部矛盾。第三,强调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着社会主义运动和发展的走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达到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全面深层把握,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是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则;要正确区分“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相矛盾”方面,使改革有的放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些思想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理论的同时,克服了毛泽东认识上的缺陷和失误,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者的关系,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等问题上,深化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极为重要的理论贡献。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把握存在着历史局限性 ,特别是没有从生产力方面进一步分析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对人民内部矛盾带来的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要以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为指导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目标 ,从提高科技水平入手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从而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被“四人帮”搞得很乱,流毒深广。长期以来,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斗争”。为了给这种观点制造理论依据,“四人帮”及其御用文人还编造出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二重性”的谬论。看起来这种观点是很马克思主义,很有点革命性的,然而,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种观点,一、与实际情况不符;二、使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论断,成为不可理解的;三、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旧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阶级关系上不同表现的界限;四、是为“四人帮”反革命政治纲领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运用于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完整地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它们之间还有矛盾,所以无产阶级在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后,还必须继续进行革命,即必须继续进行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以及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只  相似文献   

11.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在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两类性质不同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之道,为当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长期坚持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在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我国农村的实行,有其内在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社会化大生产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是在总结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和对国情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坚持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分开,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进行深入具体地研究,找到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即改革;强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转化为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深化了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以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找准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解答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找到了发展生产力最具时代意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无矛盾论曾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占据主导地位.毛泽东在50年代创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明确提出了矛盾是发展动力的观点.从而纠正了无矛盾论的错误。改革就是在承认矛盾的基础上解决矛盾。反过来说.也只有充分肯定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意义.才能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更深刻,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价值创造与新型文明的培植过程.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和全局性地位,决定了教育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理性审视我国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实现教育宏观、中观与微观层次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世界普遍交往与合作的结果。经济全球化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进入到国际垄断阶段,这不但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加深了这一矛盾,同时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准备着更加充分的条件。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是一致的,经济全球化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经济全球化源于资本主义而终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中国国情的基本特点、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等国情观的基理内容,认为毛泽东的国情观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错误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和效率虽然存在矛盾,但这种矛盾不是制度性的,二者都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在根本上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应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发展,而不能长期过于偏重一方。在当前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不公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处理二者关系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公平与效率并重”的改革发展模式,为此要把建立完善社会公平的保障体系放在突出位置,在政策和措施上注重发展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和社会保障公平。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起源于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伴而生,它一方面膨胀了资本主义的财富,另一方面又放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全球化孕育了社会主义,它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全球化的未来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提出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实现人类解放,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结合中国国情,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出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消灭贫困;进行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反对"地方性社会主义",向世界开放;找准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是经典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联结的关键环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奠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