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了“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2.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3.
《边城》是沈从文“用诗构筑的生命牧歌”,小说中的“茶峒”风光秀丽、人性纯美,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构成了沈从文的“理想国”。沈从文的笔何以能表现出如许的美(美丽的人、美丽的景、美丽的事和美丽的人性、人情)呢?沈从文又何以会借《边城》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呢?关于这一点我的看法是:一、抒写“乡下人”的乡愁20世纪20年代,沈从文从那个充满质朴人性、富有诗意甚至带有原始情调的湘西走向大都市。他带着追求健康、向上人性的“梦”离开了家乡,而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让他失望。他在“窄而霉”书斋里努力地创作,可…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为追寻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而创作的一部奇特的作品。作者精心构造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通往人类理想生命形式的窗口,把读者带进了一种修辞幻想中,即“用语言制造的幻觉”本文从湘西神土、湘西民风、湘西爱情等三个方面对《边城》中这个风光如画、富有传奇色彩的幻象世界进行修辞分析。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理想,但由于现实社会人生的复杂,是一种动态结构,从而导致生命形式进入一种难以定向、无从把握的向度。沈从文小说对人性描写的深度也由此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
“人性”在沈从文心目中一直占据着至高无上的位置。在《边城》中,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作家一砖一瓦地堆砌他的理想家园,看到他对人生、社会的深沉思考和探索。《边城》深刻表现了作家对“美的人性”的赞美,对生命理想的倾心追求以及对于潜隐的人性悲哀的揭露,而这一切无不植根于其对理想家园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边城》的文学世界是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是中国的边地,因此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在这个世界中,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往往和谐地融为一体,“湘西”所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文自传》)。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不是产生在乡土、本土,而是产生在都市。  相似文献   

10.
30年代的沈从文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想:“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建”,并在他的“湘西”作品中不断努力进行新经典的重造,探索重建健康完善的人生的可能。在其30年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边城》中,沈从文将他的经典的营造推到极致,建构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桃源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但这个桃源世界却悲剧频仍,沈从文梦断边城。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乡土抒情小说,更是一首动人的“乡土抒情诗”。作者以一只带着温情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边城”美的自然、美的风俗、美的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善与关的湘西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相似文献   

13.
悲凉而伤感的人生乐音——流露于《边城》中的人生寄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一部诗化的民族志,以自然纯净、充满生命活力的湘西世界为参照系,对充满虚伪、污秽、生命萎缩的半殖民半封建的都市作了批判。并借此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理想中的爱情,理想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集中体现着他的文学审美理想追求。而“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展示媒介。他用纯美质朴的文笔,构建了自然与人性的和谐、风情与风俗结合的意境。他正是站在一个“乡下人”的角度思考着他理想的矛盾,创造出了更具有人性美,更近于人情的《边城》。  相似文献   

15.
在《边城》和谐美好的“湘西世界”的构成中,最能展示湘西人民人格力量的是以摆渡为生的老艄公。在这个不起眼的人物身上融注了沈从文对美好世界和生活的全部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以人文地理学的地方理论观照沈从文的《边城》,其浓郁的地域性色彩不仅显露出沈从文个人对于故乡湘西的“恋地情结”,其有关湘西的地方书写更是一次成功的地方诗学实践。《边城》所展现的“湘西世界”是在湘西地方性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想象而生成的虚构的“地方”,是沈从文根植于湘西的“地方感”所重构出来的一个彰显美善的理想化地方社会。透过对湘西人文生态和地方性知识的“深描”,沈从文在其文学的“湘西世界”中以独特的地方诗学实践重构了“文学的湘西”,艺术化地把湘西形塑成为一个地域性的文化符号。作为地方诗学实践的产物,《边城》“湘西世界”的美学价值对于我们当下建设美好社会,反思“无地方”问题等都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性”是沈从文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作家的创作,向来以书写“湘西”世界中富涵人性美、人情美的人物与故事而著称,其叙事核心实为人物的人格。代表作《边城》即以人物的人格塑造,展示出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此为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性”解码。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小说以恬静冲淡的风格,小品散文的笔调,诗词曲令的意境.描绘出湘西边城的美丽风光,沈从文声称,他要在《边城》中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画出众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边城》就充分体现了他的小说艺术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1,这种理念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沈从文小说《边城》中建构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家园,《边城》中建构的湘西世界就是一个有着绿水青山的世界,里面有一群勤劳朴质的乡亲,有各种各样身份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湘西文化特色。《边城》中的湘西世界,描写了绿水青山的美景、描绘了湘西淳朴的民风、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及他们宁静安详的生活,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美,更是心灵的滋养和人性的洗涤。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不老的情歌,是一段美丽的往事。此作品不但为读者展示了湘西世界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还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社会理想以及他重塑民族性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