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对于人物个性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中人物众多,许多人物的语言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翻译时不仅要努力做到内容上忠实原文,表达上尽量保持与原文一样流畅,而且要在风格上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在翻译《红楼梦》人物语言时,译者必须考虑相对权势、文化素养、人物个性等多种因素,正确选择词语和句式,再现原作中人物语言的言语风格。  相似文献   

2.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它记叙了六月十五日这夏季里最热的一天的天气变化以及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挣扎拉车的情形 ,反映了人力车夫的痛苦生活。该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自然景物 ,这些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 ,其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准确、传神 ,特点十分突出。1 .特征准文中烈日之“烈”、暴雨之“暴”的特征抓得很准。写烈日酷热 ,抓住街上的柳树、柏油路以及动物在烈日下的特征来写。如写柳树 ,“柳树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  相似文献   

3.
黄玮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80-84
《傲慢与偏见》的三个译本都重视译文的表达力、感染力:王科一译本和孙致礼译本通过调换句式、巧选词汇,较好地再现了原文的气氛和神韵;而张经浩译本词语的选择、衔接不够自然,带有翻译的痕迹。因此,译者应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语言风格,在对原文的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不拘泥原文语言形式,用另一种语言对原文进行对应而传神的表述,才能将原作的意境、风格很好地再现,以达到"等效"和"神似"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反对自由主义》是一篇语言精炼,句式整齐,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文章采用摆事实,讲道理,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论述,具有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教学中必须把握住这个重点,让学生多读原文,读懂原文、读通原文。精讲导读的准备通读课文一遍,  相似文献   

5.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其精彩部分——《在烈日和暴雨下》长期以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耳熟能详的好作品。通过对《骆驼祥子》语言艺术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炉火纯青的语言运用特色,进而管窥出他独到的语言观、幽默观和审美观。一、简洁流畅的句式,生动形象的表达主张用通俗、平白的文学语言来反映时代、反映生活,这是老舍语言观的主要支撑点,也是他个人语言运用特色的追求目标。老舍先生学贯中西,语言根底厚实,知识涵养丰富,但他却潜心致力于在语言运用的深入浅出方面下苦功夫。…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里的《白杨礼赞》选自茅盾同志的散文集《见闻杂记》,这种版本的《白杨礼赞》同《茅盾文集》里的《白杨礼赞》,有不少不同之处,主要修改四十多处。包括改变语序,选择句式;精选词语,规范语言;运用标点,变换语气等。通过学习比较,我深深体会到:锤炼语言在文章的修改中至关重要。通过学习比较,我做了如下的评注。(在评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对偶辞格三大特征——对称性、装饰性和完形性为框架,分析《菜根谭》中文的语言对称、装饰、完形之美,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方法,探讨蒋坚松《菜根谭》英译中对偶句式在对称性、装饰性以及完形性方面的再现情况及其对对偶辞格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对偶辞格三大特征——对称性、装饰性和完形性为框架,分析《菜根谭》中文的语言对称、装饰、完形之美,并采用译文与原文对比方法,探讨蒋坚松《菜根谭》英译中对偶句式在对称性、装饰性以及完形性方面的再现情况及其对对偶辞格英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之一,其精彩部分——《在烈日和暴雨下》长期以来一直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耳熟能详的好作品。通过对《骆驼祥子》语言艺术风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舍先生炉火纯青的语言运用特色,进而管窥出他独到的语言观、幽默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第十八章。文章主题的表达和景物描写,有鲜明的特点。借用欧阳修的话说,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凡名篇佳作,它的主题思想既不是直白地说教,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孕育在作家所反映的生活里,蕴含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在烈日和暴雨下》通过从烈日到暴雨天气变化的形象描写,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仫佬语的原有词汇和汉语借词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并以一些量词和地名名词作为实例,证明汉语借词是仫佬语能够保持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活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符号所蕴含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符号传达出来。文章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在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三个方面分析了翻译的不等值现象,指出翻译中要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持原作的内容,用最稳妥、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将这个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值。  相似文献   

13.
Translation is a linguistic activity, trying to change speech or written article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one. It not only includes the content but also the form.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original content refers to the surface meaning and the extended meaning, while the form also refers to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sentence instruction as well.All tha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ring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convey the major idea of original work fully and correctly.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民族文化既存在着同一性又存在着差异性。同一性即文化共性,差异性即文化个性。具有地域性或世界性的文化共性总是通过民族性的文化个性反映出来的。本文拟从归化的角度,谈如何在译入语中转换原语形象,再现民族文化色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语言随着人们使用网络媒介交流的数量增加而发生很大变化。它区别于传统的汉语,脱离语言常规的语言形式,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语体,具有幽默、简捷、形象、生动等特征;但也同时出现了随意生编滥造的现象,使汉语的规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论述了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类型及特点,最后提出了我们对待网络语言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要使译文能够忠实表达原文的深刻内涵并同时为目的语读者所接受,译者不但要充分识别文本中的互文指涉,还要结合翻译活动本身的互文性质充分发挥译者的能动性,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牡丹亭》的几个英译本,通过分析文本中互文标志的翻译,揭示互文性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对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并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分析了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误区:把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学习变成单一的看懂,只默读,不朗读;只动眼,不动口:聋子听力,哑巴口语;阅读量不够;把知识当技能,只学不用;浮躁速成心理;重结果,不重过程;对教师的依赖;频繁改变教材缺乏系统性。同时提出了语言学习的理念:语言学习规律是先“语”后“文”。英语是技能不是学问。练听必练说,练读必练写。语言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学会的,畏惧错误就等于毁灭进步。口耳沟通胜过纸笔沟通“盯住”一套教材,“听烂”一本磁带。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好英语没有捷径。为考试而学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误读是阅读的普遍现象,古今皆然。传统阅读观否定误读,认为曲解本义;现代阅读观肯定误读,认为它是诱发创造的契机。语文课阅读教学主张辩证地对待误读,一方面要求避免误读,坚守文本的一元本义,维护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倡导合理的误读,拓展文本在当代的引申义,保护多元读解的创造性。本义与引申义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同存共荣。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诗歌难译,非不可译,而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衍译”。本论文从东西方的角度阐述了“衍译”的由来,界定了“衍译”的性质,根据诗歌翻译具有的种种不确定性,提出诗歌翻译的最佳途径是衍译。衍译不是归化,而是最大程度地追求互文性,让译诗保持原文的精神和形式,让译者真正做到“一仆两主”。作者以所教学生的诗歌翻译为例,以说明“衍译”是如何在诗歌翻译教学中得到实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