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研究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在内容建设、对外翻译、合作出版、版权输出、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实践,对于区域出版“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陕西省地方出版社2016-2021年入选“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中国主题图书为研究样本,分析与总结陕西省地方出版社中国主题图书“走出去”的出版现状和实践特征,提出推动中国主题图书高水平“走出去”的区域出版路径,包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精品主题图书“走出去”;增强选题叙事融合,助力构建“走出去”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对外翻译合作,扩大主题图书版权输出版图;深化平台国际化建设,拓展主题图书“走出去”渠道。  相似文献   

2.
李旦  李烨 《出版参考》2016,(10):21-22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而阅读中国图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据美国鲍克公司(Bowker)书目数据库报告,1978年到2014年年间,世界各国出版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有59275种,这近6万种图书分别在世界上55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对于中国来说,除了“中国制造”要走出去,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而图书正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而以中国为主题的图书“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引领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出版和大众传媒业中的网络、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业态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各自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呈现出融合发展的趋势.数字技术更好地推动了这些媒介的融合,改变了图书出版的生态环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文章基于对媒介融合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阐述图书出版融合现象的原因,并对构建图书出版融合发展模式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媒介技术革命,催生了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图书出版与传播模式的变革.本文以趣缘群体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当下出版企业利用“粉都”性趣缘群体进行图书出版与营销的内在逻辑与一般路径,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定制”+“精制”+“数字出版”的分层出版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2009年至2015年间资助出版项目已公示名录和已出版图书目录,重点从资助图书出版的历年分布、种类、出版机构和作者等角度,分析该工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实施状况和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作为中国政府推动新闻出版走出去的一号工程,经过过去几年的推动实施,拥有了广泛的行业基础和共识,极大激发了行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同时,“经典中国”工程也丰富了国际图书市场上中国主题图书的种类,推动了国内一大批作家作品在海外的出版,使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6.
2020年我国图书销售市场略有下滑,但社科图书出版逆势上扬,成为少有的增长品类.新冠肺炎疫情是影响社科图书出版的最大变量,除了疫情图书成为主要出版内容,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社科图书出版的融媒化多元形态.内容日渐多元的主题出版,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新知类图书,成为2020年社科图书出版的重要增长引擎.《陈寅恪合集》简体横排与《在路上》的扎堆出版,引起了公版书的讨论.《钱锺书选唐诗》等代表的名家全集模式,彰示着社科图书出版的文化传承意义.整体而言,2020年的社科图书出版交出了抗疫出版的优秀答卷,也为“文化强国”国家战略的推出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秦翠萍 《出版广角》2018,(13):53-55
随着女性消费能力的提升,女性图书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呈快速增长态势.基于女性阅读分众特征显著、乐于分享、易于从众等特点,女性图书普遍采取社群营销、微信营销和"互联网+图书"营销等模式进行精准营销.未来,图书出版机构应不断拓展女性图书的选题内容,树立终身服务、终身营销的理念,切实满足女性的个性化阅读需求,推动女性图书市场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个性化”,乃至“个性化阅读”的说法并非新意,传统图书时代就有,试问:哪一个人心中没有一个“个性化阅读”的渴望,只不过受环境和条件所限罢了.为什么?传统出版观念不提倡,出版模式不对接.移动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上述两个桎梏.  相似文献   

9.
时代发展迅猛,如今我们已进入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被“有意思”的东西所吸引,一些强调娱乐性的“网络图书”“影视图书”等在近几年确实“火”了一把。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个“微时代”,手机阅读、微博阅读、微信阅读成了当下阅读的常态,甚至成了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于是市面上又出现了很多将微博融变成线下图书的“微博图书”。这类图书是时代的产物,“接地气”、易传播,也是出版对时下流行文化的一种把握。但这仅仅是图书百花齐放的一个小窗口,出版社文艺出版品味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即出版能引导读者深度思考,并能让其心灵和思想得到启迪和提升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近日,2007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暨2007年度电子图书阅读排行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依据各大读书、原创类网站及搜索引擎统计数据,发布会现场公布了网络十佳电子书、十佳网络流行图书出版商、网络十佳作者、网络热门健康图书榜等十一个“2007年度电子图书阅读排行榜”。榜单进一步折射出目前电子阅读多元化、娱乐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