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娜 《今传媒》2016,(7):154-155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文环境经历了巨大变革,绘画艺术作为其中的主流得到了大族赞助发展条件优渥,《洛神赋图》这一伟大画卷正是诞生于此时.画家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巧妙地将曹植的《洛神赋》中华丽的辞藻,以长卷的形式表现为诸种美感要素融为一体的具体形象.通过对《洛神赋》与《洛神赋图》的分析入手,欲窥见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历史背景与人物画的时代发展情况的冰山一角,思考这种模式对中国故事画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价值与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洛神赋图》主要是以三国时期曹植所创作的《洛神赋》为题材而完成的宏幅巨制。本文对顾恺之创作《洛神赋图》的原因以及《洛神赋图》的美学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探究,将其美学意蕴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3.
魏晋之间,洛神成为一个令各类艺术家迷醉的女神形象。本文通过对《洛神赋图》的欣赏及顾恺之创作手法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4.
传为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现存多个摹本,用笔和设色略为不同。由于摹自同一底本,其造型手法和图像基本相似,形状灵异奇特,线条流畅浪漫,空间巧妙幽邃,弥漫上古神韵。本文采用形式分析与文献材料互证的方法研究《洛神赋图》的造型与图像,聚焦于空间营造方式及其与艺术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力图通过本体论层面的探讨分析《洛神赋图》的文化意涵,从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客观分析其艺术特质和图像内蕴,并对照传统绘画文论评析其画品。  相似文献   

5.
有关《洛神赋》“感甄”一说,是曹植与甄妃的一段公案,自南宋尤袤刻本《文选》李善注印有这段故事以后,流传滋广。本文指出尤刻本所附李善注为后人阐入。同时勾稽史料认为附会曹植和甄妃关系的传说,在中唐时期已经流传。但东晋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中宓妃所用的灵蛇髻,与晋陆翩《邺中记》中甄妃发明灵蛇髻的记载亦相印合,虽不能确证此传说产生于东晋时,亦不失为有趣且可以进一步讨论的史实。  相似文献   

6.
曹植与甄妃的学术公案——《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洛神赋>"感甄"一说,是曹植与甄妃的一段公案,自南宋尤袤刻本<文选>李善注印有这段故事以后,流传滋广.本文指出尤刻本所附李善注为后人阐入.同时勾稽史料认为附会曹植和甄妃关系的传说,在中唐时期已经流传.但东晋顾恺之所作<洛神赋图>中宓妃所用的灵蛇髻,与晋陆翽<邺中记>中甄妃发明灵蛇髻的记载亦相印合,虽不能确证此传说产生干东晋时,亦不失为有趣且可以进一步讨论的史实.  相似文献   

7.
王宇成 《大观周刊》2010,(37):82-82
曹植,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被称为“建安之杰”。《 洛神赋》是其赋中名作,它熔铸神话题材,通过梦幻境界,描写了一段人神相恋的悲剧。此赋很讲究词句的交错流转,行文气韵的婉转,使得全赋情节上和句式上的起伏跌宕,恰似一场戏剧蕴含饱满的艺术效果,表现出高度的形象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阿红 《出版参考》2009,(10):39-40
自己能成为作家吗? 1964年正月十五,风雪黄昏,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畔人烟稀少的漠河——一个被称为北极村的中国最北端的村落。那时,父亲迟泽凤是镇上小学校长,好诗文,尤其喜欢曹植名篇《洛神赋》,而曹植又名子建,因此,给女儿取名“迟子建”,希冀她将来能有曹植那样的旷世文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1840年到1861年间,中国共著有22种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畬的《瀛寰志略》,无数学者对两者见解不一,或肯定《海国图志》,或肯定《瀛寰志略》。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8月 ,国际图联在欢庆其 75华诞时 ,公布了《格拉斯哥宣言》、《国际图联因特网声明》和《图书馆与可持续发展声明》。现将这一个宣言、两个声明译出 ,供各位同行参考。1 《格拉斯哥宣言》《格拉斯哥宣言》由国际图联信息存取和言论自由委员会起草、制订 ,2 0 0 2年 3月 2 7日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批准 ,2 0 0 2年 8月 18日在第 6 8届国际图联大会第 1次理事会上通过。国际图联宣布不受限制地获取、传递信息是人类的基本权利。国际图联及其全体会员遵循《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精神 ,支持、捍卫并促进获取知识自由的权利。这种权利包…  相似文献   

11.
《海国图志》的编著者只有魏源一人,但林则徐对该书的编著功不可没。《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之嘱而编著,《海国图志》是魏源在林则徐组织翻译的《四洲志》等资料基础上编撰而成。  相似文献   

12.
《新疆图志补编》为新发现的资料,是对《新疆图志》的补充。本文简述了《新疆图志补编》的版本信息,介绍其内容,并论述它在研究《新疆图志》编纂、保存清末新疆经济、军事资料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春艳 《兰台世界》2012,(24):30-31
《导引图》和《卫生歌》从运动养生和饮食养生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养生的科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切韵指掌图》,八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双边,版心镌刻工姓名。此书题司马光撰,《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见著录,《四库全书总目》云司马光家集中“惟不载此书,故传本久绝。”此本是《切韵指掌图》现存最早的版本,《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均著录为宋绍定三年(1230)越州读书堂刻本。傅增湘认为系翻刻北宋本,经考定,此本的底本是南宋初绍兴间刻本,读书堂刻本属于二次翻雕本。  相似文献   

15.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晶 《兰台世界》2012,(23):13-14
《青洲附近图》是民国初年绘制的有关澳门北部及周边地区的地形图。该图曾绘有两份,但中国大陆相关档案资料中已不见此图,唯台湾仍有一份留存于世。本文将借助于《澳门专档》来研究《青洲附近图》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玉海》初稿是王应麟第一部学术著作,之后所作的《汉艺文志考证》一书与《玉海》在分类、内容上都有大量相同之处。由分析可得,《汉艺文志考证》的成书与《玉海》密切相关,是《玉海》的文献编撰工作为《汉艺文志考证》进行专题研究打下了基础,而《汉艺文志考证》又对《玉海》中汉代文献典籍资料进行了深化与补充。由于二书编撰体例、主旨不同,在相似、相同之处仍可明显见出二者的差异,这些差异也正是二书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言 《历史档案》2012,(3):92-99
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人开始自觉地了解和研究西方与世界。短短几年后,便产生了《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两部杰出的世界地理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阶层对世界认知的最新最高水平。两书关于尚未统一的德意志,均予以足够的重视,专门介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新上海档案》2005,(10):31-3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刘耿生在2005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介绍:章学诚,清代方志学理论贡献最大者,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中国史学理论史上的“双璧”,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集中在《文史通义》中。主要有,一、“志属信史”。他主张方志相当于古代列国之史:“郡县志乘,即封建时列国史官之遗”,反对把方志归属于那种自隋唐以来以图为主,配以简要文字说明的“图经”,认为方志不仅限于地理内容。二、“旨酒之不离乎糟粕,嘉禾之不离乎粪土”。他以酒与糟粕、嘉禾与粪土来比喻“职官故事、案牍图牒”(即档案)与方志的紧密联系,强调修志须将档案作为必要甚至首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9月1日,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唐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论书帖》、宋徽宗《瑞鹤图》和《草书千字文》等20余件国宝级书画,在北京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