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戊戌维新时期,在湖南的开明官绅支持下,维新派开办南学会作为宣传救亡维新思想的阵地。通过学会讲学活动,维新派提倡“文明排外”,开展“学战”,倡明“素王改制”思想,以期于拯救危亡,启蒙大众,推进维新变法。讲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维新活动。  相似文献   

2.
戊戌维新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启蒙和民族觉醒,特别是其倡导社会风俗变革更有独特意义,民族觉醒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风俗的变革;维新时期广泛传播的进化论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前社会革命的指导思想;戊戍维新失败的教训之一在于维新派未能解决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和互动,对传统改造不力,对现代制度的借鉴又缺乏系统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戊戌维新时期的反封建启蒙思想是整个戊戌维新思潮中最有光彩的部分.对于这一点,过去论述得还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作一专门的探讨.一、戊戌启蒙思想家产生的历史条件戊戌启蒙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他们的启蒙思想虽然各有其特点,但在反封建主义和宣扬启蒙思想这个基本点上,则是一个有着紧密联系、不能截然分开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戊戌维新期间上海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深刻变化的探析,揭示出戊戌维新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全面现代化的首次尝试,“言教”、“言政”、“言艺”彻底社会变革的最初努力,的确推进加速了这一时期上海的现代化进程;上海的现代化反过来也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这不仅仅表现为上海作为维新的舆论中心,启蒙基地为维新变法呐喊助威,更突出地体现在它作为近代中国现代化一个重要的启动源和加速场,对全国现代化巨大的示范推动作用上。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不缠足思潮,肇始于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时期。维新人士从多方面挟击缠足,为倡天足,并身体力行,笃诚实践,推动了不缠足习潮的产生。戊戌不缠足思潮是在尖锐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近代的社会文化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对正在兴起的妇女运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思潮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无法掩饰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自觉利用报刊的功用,使其成为推进维新改革运动的有力工具,在思想启蒙、倡导民权和配合新政的举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遵宪是维新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时务报》的重要发起人,与湖南《湘学报》、《湘报》的创办也密切相关,他的办报实践与思想在维新启蒙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戊戌维新时期,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积极参与,并创办《湘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樊锥在《湘报》上发表了《开诚》、《发锢》等文章,提出了民权宪政、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改革科举、重视人才、改革社会陋习等维新变法思想。樊锥的早年经历对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的湖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维新思潮与革命思潮是清末两大社会思潮,它们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国近代史上维新思潮与革命思潮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主要政治思想的比较,指出其共性、异性及其原因,进而揭示革命思潮超越、扬弃维新思潮后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戊戌维新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发表长篇著作《新民说》。其时,深受民主思潮影响的梁启超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变革事业,得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1](P272)的结论,把国民素质的改造作为建设资本主义新型国家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提上了议事日程,亦由此凸现了人的近代化在中国近代化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和存在一种新思潮,这就是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想和洋务派思想构成了这个思潮的左右翼。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理论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嗣同的思想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利益和愿望,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产物.其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主要是受到西方自然科学和墨子、张载、王船山、黄宗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写于1902年的《释革》一文,不啻为中国近代的革命宣言,集中体现了梁启超的革命观。他在文中对改良与革命进行了明确区分,进而申明了自己改造中国的行动纲领。梁启超的革命观不仅被他贯彻到史学、文学、宗教和道德等诸多领域,而且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对中国近现代的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当中,洪仁与容闳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二人都提出过比较系统的社会改良方案。但由于二人政治生涯的不同,其思想的社会影响也有区别。容闳的思想作用于洋务派,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在列强入侵下,国情发生巨变,中国妇女在变化的历史时期经历着自身的嬗变。戊戌维新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新文化运动初期,女性追求自身解放的历程随着历史的前进而进一步深化并形成自己的特点。社会性质的改变,西方思潮的传人及开明官员与政府的参与是这种特点形成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受日本地方自治的影响,萌发并初步形成了地方自治思想.戊戌时期,曾将其地方自治思想付诸实践,主要体现在筹建地方自治政权和地方议会两个方面.戊戌以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黄遵宪地方自治思想日益成熟.他主张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提出了"合群"思想,以解决传统社会向现代国家的转型和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上的先驱人物之一,马君武接受并积极介绍西方的进化论,糅合中西,形成较具特色的进化论思想。探讨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不仅有助于弥补这方面研究的不足,对于窥视其思想全貌和时人的思想活动乃至社会变迁,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由于“西学东渐”,传统伦理被迫从思想观念做出改变,由此也带动了社会习俗发生相应变化。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新文化运动三个相对凸显的历史时期,近代传统伦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传统派教育思想和现代派教育思想各有利弊。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用现代派教育思想代替传统派教育思想,也不能将现代派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混为一谈。应让传统派教育思想与现代派教育思想并存于我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园地里,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根据校情、生情和自身的特点与需要在这两类教育思想之间自由选择,并给予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思想的空间,从而更科学地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作为一个有改造中国远大抱负的教育家,他对近代中国社会改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思考。他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主张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观念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他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取舍及改造,并在创新的基础上与西方文化相融合。这种中西文化观念奠定了陶行知社会改造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应界定为改革思潮。该思潮的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 ,各阶段均有特定的内容倾向 ,同时也有相应的实践努力。这些均给其时文学以直接而巨大影响 ,并通过一定的文学思潮体现出来。鸦片战争至洋务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潮导致改革文学思潮。龚自珍诗文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倾向及魏源的诗文是这一思潮的具体表现 ,而林则徐、张维屏在倡行改革的同时所写的抨击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倡导改革的诗歌是其羽翼。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的改良思潮导致改良文学思潮。梁启超、夏曾佑、谭嗣同的文学思想和理论与诗文创作以及黄遵宪、蒋智由、丘逢甲诸人的“诗界革命” ,还有小说杂志的大量出现 ,都是这一思潮的产物。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思潮导致的文学思潮分两个小段落。第一段落主要体现为对既往理论的继承和小说等方面较大的创作成就 ,而“新文化运动”阶段则出现了对文学革命理论的张扬和以胡适白话诗、陈独秀白话文、鲁迅白话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