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瑞海 《收藏界》2010,(5):84-84
"朝鲜通宝"存世多为小平钱,而大钱则尤为罕见。"朝鲜通宝"钱是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发动军事改变,废除原高丽国王及其国号,改国号为朝鲜,其后,朝鲜国世宗李祹于公元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铸"朝鲜通宝"平钱,至仁宗李宇于1633年(明崇祯六年)仍继续铸行"朝鲜通宝"钱,到正宗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八年)即公元1793年,始试铸当十大铜钱。  相似文献   

2.
《收藏界》2007年第7期91页,兰金顺先生《钱币四则(一)"朝鲜通宝"阔缘当十大钱》一文中这样写道:"朝鲜开国于公元1393年,高丽王朝李成桂将军废高丽王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世宗李祹于1423年(明永乐二十一年)始  相似文献   

3.
天雨 《收藏界》2011,(9):81-81
五代十国孟昶广政年间(公元938-965年)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公元925年前蜀灭,933年后唐四川节度使孟知祥,唐明宗之婿,曾带军入川征蜀。后乘机揽权,拥有蜀地,最终叛唐称帝于成都,国号蜀,史称"后蜀",铸行"大蜀通宝"小平钱。该钱文隶书,顺(直)读,铸工一般,书法较劣,但传世较少,较罕见。  相似文献   

4.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2):79-80
朝鲜半岛在古代有东国之称,由于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朝鲜的古钱币也是外圆内方的汉文钱。早在高丽成宗十五年(公元995年),即我国北宋太宗至道年间,朝鲜就仿照唐"乾元重宝"钱铸造了"乾元重宝"背加"东国"二字的铁钱,两年后,高丽穆宗又铸"乾元重宝"背"东国"铜钱,到了高丽肃宗年间(公元1095-1104年)又陆续铸造了海东、东国、三韩诸钱,但这些钱币传世均较少,其中又以小平钱为主,"东国通宝"偶见折二钱,未见有更大的铸钱。  相似文献   

5.
梓荃 《收藏界》2011,(7):81-83
"开元通宝"是唐初货币,往往被认为是贞观盛世的代表。实际上,"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铸,属于非纪重货币,开元即"开国奠基"之意。"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或"通宝钱",是唐朝统治286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影响了中  相似文献   

6.
陈瑞海 《收藏界》2011,(5):94-95
贵刊2010年第4期,刊文《契丹国立国开元大银币》("神册万年"),读后感到有多处值得商榷。一、辽太祖阿保机于公元916年建契丹国,开元大银钱不是"神册万年",而应是"神册元年"钱(图1),该钱也为银质。"××万年"、"××万岁"这类钱,按华光普先生把它归类为"宫钱"或"庆典钱",如南宋"绍定万岁"、金"泰和万年"、辽"皇帝万岁"等等。另见有"神册通宝"、  相似文献   

7.
天雨 《收藏界》2011,(2):77-78
日本早期钱币——"久安通宝""久安通宝"为日本第76代天皇近卫天皇久安年间(公元1145-1150年)所铸。李佐贤《续泉汇·利三·十四》载之,而日本泉谱不载,《历代古钱图说》将此钱定为无考品。  相似文献   

8.
黎凤歧 《收藏界》2010,(11):80-81
日本是最早仿照中国钱币形制铸行方孔圆钱的国家,公元708年,即唐景龙二年,日本奈良朝元明天皇首次仿效中国钱型铸造了"和同开珍"小平钱,此后,各朝天皇又累计铸钱11种,即"万年通宝"、"神功开宝"、"隆平永宝"、"富寿神宝"、"承和昌宝"、"长年大宝"、"饶益神宝"、"贞观元宝"、"宽平大宝"、"延喜通宝"、"乾元大宝"等,连同"和同开珍",日本钱币学家合称为"皇朝十二文钱",是日本铸钱的第一阶段,这些钱都是小平钱,存世少而珍贵。此后,日本还铸过"大中"及"洪武"背"治"贸易钱以及"庆长通宝"、"元和通宝"小平钱,亦未见大钱。后水尾天皇宽永二年(公元1625年),即明天启五年,日本始铸"宽永通宝"年号钱,从1625年至1867年,宽永钱前后铸行长达200余年,数量庞大,品类繁多,有大有小,  相似文献   

9.
黄明东 《收藏界》2010,(9):80-80
别致的"道光通宝"母钱 "道光通宝",清代宣宗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铸币。这枚"道光通宝"为小平钱,直径2.3厘米,拓图直径2.2厘米(鱼脊背0.1厘米),厚度1.5厘米,重量3.9克,金黄色铜质,黑色包浆,面穿有人为的损坏痕迹,背穿显现圆形穿孔。这枚古钱的所有文字均有刻痕,而且完美无瑕,  相似文献   

10.
王文升 《收藏界》2012,(1):73-74
《收藏界》2011年第3期刊登了福建黄绍锦先生题为《西夏"大德通宝"》的一篇文章,拜读之后,心痒难耐,今将笔者珍藏多年的西夏"大德通宝"小平钱做一介绍,意在学习、交流、印证,以供泉友品评。西夏是我国古代党项族在我国西北部建立的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地方割据政权,自称"白高大夏国"、"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自公元1038年建国至公元1127年为蒙古大军所灭,  相似文献   

11.
宽永通宝钱     
魏咏柏 《收藏》2018,(6):105-105
一枚宽永通宝钱(见图),直径约28毫米,厚约1毫米,重约5.2克,正面为"宽永通宝"四字,背上为一"文"字、方孔。据史载,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钱币,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它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后累朝鼓铸。当时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还在使用,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宽永通宝品类颇繁,不下千余种,而且数量极大。除了光背,另背有文字、星点、纪年、纪数、纪地及波纹(当四钱)等。  相似文献   

12.
周少华 《收藏界》2010,(9):81-81
近一时期,金代的"大定通宝"钱,不断地在一些刊物上显露其峥嵘,恐怕不是偶然现象。 如董大勇、徐信平两位先生的《珍稀钱币鉴赏与辨伪》第98页的"‘大定通宝'背上‘申'雕母钱";如《中国收藏·钱币》第6期第49页刊"大定通宝"一枚的彩照;如《收藏界》2010年第2期79页的"大定通宝背上‘酉'母钱";  相似文献   

13.
成春到 《收藏界》2010,(12):87-87
笔者去北京旅游,在报国寺古玩市场上,发现了一枚"朝鲜通宝"当十大钱雕母(见图)。一问价格,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便花钱买了回来。  相似文献   

14.
刘盛会 《收藏界》2010,(5):82-83
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为了庆祝皇帝登极,宫廷喜寿,由官局铸造了一些流通年号的吉语钱,馈赠有关人士,以作纪念,其铸额极其有限。"光绪通宝"背"天下太平"吉语钱币,是新皇和臣民的共同愿望,吉语祝辞,故得以用之。以取吉祥或以示庆贺。纵观是币(如图),正面书"光绪通宝"四字,读序为上下右左,以"回"纹图饰环绕币缘一周;背  相似文献   

15.
袁克林 《收藏界》2010,(11):82-84
"康熙通宝"于康熙元年(1662年)由户部题准、宝泉局率先开铸,并颁令将铸成的"康熙通宝"样钱颁发各省铸钱局,依式样铸造与顺治钱并行于市。但为时不久,即颁令各省局停铸,只保留户部宝泉、江宁两局仍照旧设炉座鼓铸。康熙六年(1667年),户部题准各省炉座铸钱,并添设宝苏局、宝鞏局、宝昌局等处铸钱厂局,仍按部颁康熙样钱铸钱。  相似文献   

16.
刘盛全 《收藏界》2011,(2):70-70
大凡收藏古钱币者,都一心向往集得"皇宋"九叠篆小平铜币一枚。因为将九叠篆用于钱文,在数千万种古钱中,"皇宋"九叠篆仅为孤例,亦是历代泉藏家眼中的稀世珍品。"皇宋通宝"钱,是北宋第四代皇帝赵祯于公元1039年,也就是宝元二年开始铸造的钱币。  相似文献   

17.
古币三品     
天雨 《收藏界》2011,(1):72-73
独具神韵的"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版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晨星,无需赘言。"  相似文献   

18.
周金科 《收藏界》2010,(5):83-83
明朝晚期的熹宗天启年间,封建统治日趋腐化,政治黑暗而致经济萧条。地处东北的边关狼烟四起,战事不断,耗去大量军费。朝廷为巩固其统治,解财政之困顿,于天启二年七月(公元1622年7月)在京城及江南南京开铸"天启通宝"折十大钱。由于铸币用材的缺乏又处于急功近利扩大生产能力的需要,官方指定了一些基本具备铸币条件的地区(官允民铸)同时赶铸,以期完成所需币量。  相似文献   

19.
周少华 《收藏界》2010,(6):103-103
爱新觉罗·玄烨,是大清王朝顺治皇帝的接班人。庙号圣祖,年号康熙,在位61年(1662-1722年),享年69岁。"康熙通宝"是康熙年间所铸制钱。面文"康熙通宝"楷书,直读。按背文分仿"顺治四式"满文钱和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两大类。计22个铸钱局。  相似文献   

20.
赵清山 《收藏界》2010,(6):93-94
金是中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女真人原臣属于辽,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国号"大金",都上京(即今哈尔滨南阿城市),与辽对抗。1120年与宋缔结"海上之盟",联兵攻辽,于1125年灭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