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训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2001年国际体联健美操最新竞赛规则,讨论了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健美操现状,提出了健美操的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2.
黄海霞 《广西教育》2013,(34):90-90
健美操专业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健美操专业人才,为健美操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和储备高效的专业人力资源的专业。在中学进行健美操高考训练是帮助想要考取健美操专业的学生提高专业成绩的必要手段。那么,教师如何组织健美操专业高考训练呢?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马鸣 《陕西教育》2007,(11):116-117
健美操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体育课堂以后,就深受大学生的欢迎。目前,有许多高校已将健美操列为大学生体育的选修课。为了让健美操课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更好地发展,该文对徐州市普通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徐州市各高校的健美操现状,为徐州市高校健美操课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健美操在我国普及近20年,健美操指导员特别是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健美操指导员较少。通过对广州市、郑州市、商丘市健美操指导员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技术等级的调查分析,了解健美操在大、中、小城市开展现状,以期为从事健美操专业的人员提供就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等多种元素为一体,具有很高锻炼价值的健身运动。健美操自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随着健美操运动的开展,对健美操的各项研究也逐渐加深,对健美操教授方式的研究也就尤为重要。有关资料表明,1986-2002年间全国中文体育核心期刊上,有关健美操方面的研究文章共146篇,其中教学类24篇,占总数的16.4%。本文试从健美操运动的特点来探究健美操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构成,始终在培养大学生运动能力及提升大学生体能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新时期高校健美操运动为需求,分析形体训练在高校健美操运动中运用优势及作用,采用实验数据采集的方式,了解形体训练对于健美操运动员的影响。以此,从更多视角探究形体训练与健美操运动之间的关系,为未来阶段高校基于形体训练开展多元化健美操运动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阐述健美操的价值。揭示了体育课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美操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健美操是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的,已经历了20多个春秋。随着国内健美操赛事的增多及受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的影响,竞赛规则日趋完善,健美操运动也逐步走向成熟。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采用的是国际体联制定的教学、训练,同时对高校从事健美操教学的教师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文章针对新规则的使用是否会影响高校体育院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谈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分析西昌市各中、小学的健美操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健美操活动开展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健美操深受女学生的喜爱;健美操专业教师缺乏,并且几乎是女性,健美操的开课率较差,在健美操内容的选择上,许多人曼喜欢富有时代潮流的搏击!街舞、拉丁以及具有彝族风情的健身舞蹈等健身运动。针对这些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进一步开展健美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开设健美操选项课的价值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健美操的项目特点及价值,运用问卷法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健美操选项课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良好,对健美操已有初步认识,80%以上的学生愿意将健美操作为终身体育锻炼手段,课程发展前景广阔,对高校健美操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的方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分层次教学是面对生源的实际情况 ,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对策。具体实施时 ,注意为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结构 ,选用不同的教材 ,确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并改革考试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层面上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既很密切,又存在着严格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的目标和范围不同,对价值的处理不同,两者所研究的对象属于不同的概念,遵循的理论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语言的主要构素;词汇不仅有其字面意义,还有其内涵意义。在语言中,词汇和语义最能充分、生动地反映出生活的不同侧面。在跨文化交际中,词汇在不同的语境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和语用差异,这既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反映出词汇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兰冰 《云南电大学报》2010,12(2):60-62,67
花类词语在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人们根据花的种类、生物特征、形态、色彩、气味等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由于开花植物的生长地理和气候环境不同,栽培种植的种类和数量不同,花的形状、颜色、香味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花的认识不尽相同,对"花"类词语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也不相同。汉英"花"类词语的文化内涵异同反映出"花"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映射出汉英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5.
在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释放奴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释放奴隶的方式却因时因地而异。古代雅典作为一个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在具有古典共性的同时,也拥有自己独特的释奴方式,即遗嘱型释放、赎买型释放、起诉型释放、鼓励型释放和利用型释放。不同的释奴方式是不同的期望结果、不同的主奴关系、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社会背景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从人才结构理论看高职人才培养规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历史上先后出现过几种不同的人才结构理论,不同的人才类型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社会功能要求不同的人才知能结构,不同知能结构的人才要求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因而决定了不同教育类型的不同人才培养规格.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不同评价类型、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别、不同政治面貌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对比,对不同测评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进行了再思考,并指出了本实证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汉诗英译中的音韵美的认知共识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文化学,符号学和认知论诸视角探讨了中英两种相异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语符承载的音韵美的共性和相异,并从人类认知共识的角度方面考察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音韵这一物质所产生主观感受的认知共识,认为对音韵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此具有心理认知的共性。尽管由于文化的相异而导致语符的相异,语符的相异则承载了相异的声音而导致音韵结构、节奏的相异,但由于人类对声音的主观心理感受存在共性,故跨文化、跨语言诗歌翻译中音韵美的转换是可能实现的,即异曲可以同工。  相似文献   

19.
分层教学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不足,改变高职院校教学的滞后现象。在分层教学中,学生要分层:按照学生的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要分层: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因人制宜地提出不同的要求。评价要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注意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使教学的针对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对于"文本"与"型号"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不同学派赋予了不同的内涵。于音乐表演艺术而言,同一首作品在不同表演家的表演中,版本是不相同的。在同一表演家的不同次表演中,版本也有可能是不同的。那么,各种版本是否具有合理性?就五位演奏家对《梁祝》的不同演绎,引发对文本与型号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