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涛 《课外阅读》2011,(10):294-294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认知和理解。阅读鉴赏古典诗歌,要让学生结合意象的多义性和模糊性以及时代背景,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在阅读中的理解会有所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珍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体验,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3.
诗歌教学教什么,诗歌教学如何教,这既关涉教学内容,也蕴含教者对教育教学目标的理解。在诗歌教学中,应加强诗歌基础知识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阅读诗歌的基本知识;强化诗歌解读方法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解读诗歌的基本方法;注重诗歌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个性化体验开始谈起,继而对巧妙询问、延伸想象进行解读,接着诠释了生活是写作之源的意义,最后以阐述诗歌学习的策略结尾。  相似文献   

5.
沈勤学 《学子》2014,(8):28-28
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个性化阅读的前提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依据新课程理念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独特体验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思,有所得,有所获。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审美意象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如果说古典诗歌创作就是诗人以独特的主体性编码运用语言符号建构审美意象的活动,那么古典诗歌鉴赏则是读通过对审美意象符号的个性化解码来领悟其审美意蕴的过程。本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古典诗歌中审美意象的建构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陈小云 《广东教育》2009,(6):115-115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十分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那么,该如何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我认为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需要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需要教师注重生本对话、师生对话,将文本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进行多元性解读;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创设一个自由交流的心理场。唯有如此,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用凝练的语言表达特殊的人物意象、深远悠扬的意境等特征,诗歌是最能表现作品价值的文学形式。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文本的解读,除了加强学生的文学基础,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诗歌的意义和文本解读含义的阐述,探讨在教学上诗歌解读的不足之处,最终讨论出相应的对策用来改善这些不足。  相似文献   

9.
昝彦 《语文天地》2012,(11):45-46
阅读的个性化指的是阅读者因其独特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对阅读内容所产生的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然而,当下的阅读教学更多的是以高考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正诗歌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展示,文学的精华浓缩,是作者情感思想的凝聚薄发。提高高中诗歌教学质量,需要学生个性的解读能力与积极高效参与,需要个性化的阅读和鉴赏。而有效解读诗歌、欣赏品味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艺术审美与再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欣赏诗歌,提升诗歌教学的课堂质量呢?一、知人论世,还原诗歌本来面目诗歌的解读与欣赏虽然可以是多向的、个性的,但是,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个体的阅读情感、阅读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这种差异性,积极引导学生调动自身阅读的独特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展开多元解读,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从阅读方式、阅读体验和阅读评价三个方面探讨个性化阅读有效实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诗歌教学及高考备考中,读懂诗歌是进行诗歌鉴赏的前提。而古代诗歌语言凝练,意蕴厚重,加之诗人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又很遥远,让学生正确地解读诗歌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笔者认为可结合古代诗歌自身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轻轻松松解读诗歌。  相似文献   

13.
古代诗歌的多义性解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理解思路,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学素养。本文首先解析了我国古代诗歌多义性的原因,接着举例分析古代诗歌多义性解读的教学意义,最后提出了应用高中古代诗歌中多义性解读的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且听个性化解读的号角《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语文教师将不可回避地面临着个性化教学的问题。语文个性化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是学生发展的需要,符合国家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体现个人独特的教学个性,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运用独特的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6.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幽邃深远、博大精深。为了在《史记》教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史记的热情,并进一步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交流,教师要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个性化解读的过程中来,要善于运用对比教学法,抓人物自身前后的纵向对比,取不同人物的横向对比,从"文本表面"进入到"文本底层",去建构个体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歌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常常将诗歌作为史料引用。通过对诗歌内容和特点的解读,结合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和筛选诗歌应遵循写实性原则、思想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和审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诗歌教学对于提高语文修养有着重要的价值。诗歌教学如何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真正体会到诗歌的深刻寓意,应是诗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者要采用独特的方法,让学生汲取诗歌的独特意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诗歌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韩宝珍 《教学随笔》2014,(22):129+183
语文课程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独特"就是与众不同,就是个性化的解读。"独特体验"充分反映学生的精神世界。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首先要建立宽松民主型师生关系,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还应该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人物进行多元化理解,抓住课堂生成资源进行自主性探究。  相似文献   

20.
苏静 《文教资料》2010,(19):6-7
李贺的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人生短暂,其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使其成为中唐独树一帜的诗人,在中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他丰富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创作的内容和方法,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