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崇高荣誉     
一1989年1月,国际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致信中国驻美国大使韩叙,信中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获1989年威拉德·小罗克韦尔技术杰出奖,钱学森的名字已正式列入《世界级工程、科学、技术名人录》,并同时授予"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做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崇高荣誉     
一1989年1月,国际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致信中国驻美国大使韩叙,信中说: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获1989年威拉德·小罗克韦尔技术杰出奖,钱学森的名字已正式列入《世界级工程、科学、技术名人录》,并同时授予"国际理工研究所名誉成员"的称号,表彰他对火箭导弹技术、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做出的重大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1983年7月16日上午,本刊编辑徐炽、王建新和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委员韦锡新同志访问了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未来研究会顾问钱学森同志,请他就即将召开的“公元二○○○年的中国”学术讨论会等问题发表谈话。钱学森同志在他的办公室亲切接见了他们,并作了重要的讲话。钱学森同志首先强调,建立马克思主义未来学是中国未来研究会最根本的任务,一定要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4.
“1978年,在准备我国首批太平洋火箭试验的时候,我第一次亲耳听到钱学森谈人体科学的问题,后来又知道钱老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思想,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并不理解。直到2001年8月,北京大学哲学系召开‘钱学森与现代科学技术’研讨会,钱老的长子钱永刚坐在我旁边,于是问他:钱老现在怎么研究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来了,那不是研究图书馆的人员做的事吗?钱永刚跟我说:这你就不懂了,你得好好研究研究。”由此,推动了赵少奎研究员对钱学森近30年科学探索工作的学习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航天之父”钱学森与本刊的渊源起源于1995年他写给时任中国科学主席朱光亚的一封信(详情请见09年12期《永恒的怀念》),08年,在07年度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这份情谊再次闪耀光辉,钱老无可争议的荣获了终身成就奖。与钱老一般,以“评点科技前沿人物,弘扬自主创新精神”为宗旨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成为了我们与众多学者的交流平台、友谊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11,(23):43-43
2011年12月1日,中国科协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为:“弘扬钱学森科学精神,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钱学森同志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历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为中国科协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季强来说,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开拓进取、载誉而行的一年,这一年,他不仅在科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还在中国地质科学院首届新华联科技奖评选中,荣获新华联科技奖“突出贡献奖”。曾经有人问他,为什么会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屡创佳绩。他说: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英雄,要想取得胜利唯“坚持”二字。正是对科研工作的这种执着和坚持,让他年复一年,不断取得新发现、新认识,获得新荣誉。  相似文献   

8.
在举国上下仍然沉浸在欢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之际,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作出贡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科技界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携带代表他一生功绩和荣誉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回到了家乡宁乡,并将其捐赠给宁乡一中。2003年12月7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在宁乡一中举行捐赠仪式。周光召在理论物理的各主要领域都有过杰出的创造性成果,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誉。因其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曾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务院颁发的“两弹…  相似文献   

9.
李家宝  周定  崔毅 《科协论坛》2009,(12):11-11
惊悉钱学森同志逝世,我们的心情深感沉痛和惋惜。钱老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航天之父”,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他对推动科协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功绩也永远令我们不能忘怀。  相似文献   

10.
陈燕芬 《今日科苑》2010,(1):120-123
伍绍祖,原国防科工委政委、国家体委主任,曾与钱学森共事14年;王元,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获华罗庚数学奖;他们眼中的钱学森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从“读《钱学森书信》学习钱老科技创新精神座谈会”开始,一起来听听他们之间的点滴故事吧。  相似文献   

11.
郝霖 《今日科苑》2010,(1):74-75
2009年10月31日,我国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同志逝世。11月6日上午,钱学森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在钱老遗体前方,摆放着夫人蒋英敬献的花圈,挽联上写着“学森安心走好”。  相似文献   

12.
康尔健 《今日科苑》2007,(7):111-111
严顺开:1937年6月生,著名喜剧演员,涉足电影、电视剧、话剧、滑稽戏等多个领域,他在电影《阿Q正传》中饰演阿Q,荣获瑞士国际喜剧节最佳男演员奖、第六届百花将最佳男演员奖。他是中国惟一获得“卓别林手杖奖”的演员。  相似文献   

13.
曲格平 第一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署首席代表,第一任国家环保局局长,“中华环保世纪行”第一倡议者,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环保第一人”。1987年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与的金质奖章。1992年5月获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笹川国际环境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此项环境领域最高声望的国际环境奖。1996年2月获荷兰贝恩哈德亲王颁发的“金方舟”勋章,是该奖中的最高级别——指挥者奖,成为中国首位获此荣誉的人。1998年3月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环保委员会主任委员。1999年6月,获得日本旭硝子财团本年度“蓝色星球奖“,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获得这一荣誉。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14.
1988年9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大赛中,我的发明--自封闭式水龙头荣获二等奖;同年10月,又参加了首届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荣获银牌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颁奖大会上,当我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同志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和奖章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此时此刻,怎能叫我不激动呢!作为一个刚满18岁的中学生,党和国家竞给予我这样高的荣誉.大赛至今已近20年,但回想起参加这次科技创新大赛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我深深体会到,是信心使我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5.
永恒的怀念     
张刚  夏炎 《科学中国人》2009,(12):29-35
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荣膺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殊荣的他,为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作出了跨越式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航天之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科幻之父”郑文光.于1954年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并用精确的科学术语.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康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他是迄今为止惟一荣获国际科幻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他注重把精力放在预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上。他说.“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欢乐、痛苦、爱情、挫折、胜利、斗争……”晚年.他亦用科幻来抨击人性中的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14岁的蒙政涛年纪虽小,身后的荣誉却不少:除了在今年3月底荣获第31届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之外,他还曾获得第四届澳门国际创新发明展览会金奖及"领先创新奖"专项奖,第十一届中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凭着这些响当当的荣誉,他被评为2014年南宁市"顶呱呱"特长生和2015年全国"最美中学生"。担任南宁市第三十一中学发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国际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ICTP)1988年度狄拉克奖章已授予EfimSamoilovich Fradkin(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苏联,莫斯科)和David Gross(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新泽西)。 David Gross教授是因为对短程核力认识和超弦理论的基础性贡献而获得此奖。 Efim Samoilovich Fradkin教授是因为在量子场论和统计学发展方面作出许多富有成效的贡献而荣获此奖。 ICTP的狄拉克奖章系于1985年由已故Paul A.M.狄拉克教授与该中心共同设立,并于每年8月8日狄拉克诞辰之日授予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王德良研究员曾先后获得国内外奖40余项,并荣获第二届欧共体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国际最高金奖,英、美、加、法博览会国际最高奖,国际荣誉纯金牌奖等诸多奖项。这一切绝非偶然,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积累修炼、不断吐故纳新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丘成桐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香港中文大学22日宣布,该校博文讲座教授、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丘成桐荣获200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他将前往北京出席24日举行的颁奖仪式,并在仪式上以“数学与科技”为题发表演讲。丘成桐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也是唯一的华人菲尔兹数学奖得主。除了在数学科学研究上取得的卓越成就外,他同时还为推广香港和内地的数学与科学教育作出诸多贡献。丘成桐在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后,一直积极促进跨学科的数学研究。他还在北京大学创立了数学研究所,以鼓励更多学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