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5,27(2):191-192
现今信息社会中人们对海量信息表现出集体焦虑.科技期刊编辑作为科技信息传播的组织者、守门人与社会科技创新文化普及的主要推手,强大的阅读能力是其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技能与智慧.阅读能力一方面反映人们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准确把握文本精髓的能力,另一方面反映人们在信息海洋中对各类信息的判断与选择能力.科技期刊编辑只有通过提升阅读意识、明确阅读内容、优化阅读方法,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履行职业责任,实现强刊梦想.  相似文献   

2.
提升阅读品味,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是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有非常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读者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主要场所,人们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何威 《出版广角》2013,(Z1):51-54
每一个热衷网络信息阅读的人,都已无法脱离RSS的影响。而RSS全面渗入网络信息阅读,也造成六大新兴趋势:信息源流化、传受关系化、产品轻量化、应用移动化、内容跨屏化、用户社会化。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便是人类文明大厦一砖一瓦之间的黏合剂,它令千年来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成为现实。当发光的屏幕取代反光的书页,当点击与触控取代手指的轻捻,阅读还在延续,但又别有风味。互联网上的信息消费方式日益多元丰富,除了基于文字和图像的阅读浏览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恬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类获得知识信息、启迪心智的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手段。有关研究表明,一个现代人头脑中的知识、信息,有近80%是通过阅读的方式得到的。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周期,给人类的阅读活动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同时对图书馆工作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阅读的裂变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阅读,便是人类文明大厦一砖一瓦之间的黏合剂,它令千年来的知识传承和信息传播成为现实。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后起勃发,与传统媒体相辅相构建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媒介技术的变革,同时也带来了阅读方式和阅读文化的裂变。当发光的屏幕取代反光的书页,当点击与触控取代手指的轻捻,阅读还在延续,但又别有风味。张金《网络阅读现状、走向与未来趋势》一文从网络阅读  相似文献   

6.
张文彦  袁继慧 《出版参考》2023,(3):19-22+18
从社会知识史的视角看,信息茧房其实始终伴随着知识传承与传播的过程——面对知识生产广泛分散,人类便有了聚合的诉求,同质化、浅层次、机械化聚合的结果便是信息的茧房化。从读者角度看,阅读茧房是人类在阅读超载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是从现代社会到信息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种越来越突出的阅读症候。纸书阅读的精神特征与物质特征使其蕴藏着其他媒介阅读尚不具备的破茧力量,有着催化新媒介产品的元阅读价值。展望未来,纸书阅读或许会作为一种文化技艺长存,为置身信息宇宙的我们提供沉思的绿洲。  相似文献   

7.
孙琲 《黑龙江档案》2014,(5):132-132
正在知识时代,阅读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有利于提高全民知识水平,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发展。正因阅读如此重要,阅读推广自然就成各国关注的议题。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信息服务的机构,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天生职责。一、改善文化生态,激发国民阅读热情文化生态如何,往往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每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文化品格,一定的文化会对该民族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不断优化本民族的文  相似文献   

8.
王晓玲 《大观周刊》2012,(21):242-242
阅读能力是指理解和接受书面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它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认识过程.而是通过对书本内容信息的阅读进行思考.不断做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修正.从而理解意思的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智力能力。生物学阅读能力是指通过阅读生物学资料.获取生物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人类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也是信息知识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借助于文本实现的一种信息知识传递过程。”最狭义的阅读仅指文字阅读,狭义的阅读包含图片与动态图像阅读,而广义的阅读似乎也可包含“听”,乃至其他感觉等接受信息的途径。受众的阅读习惯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主要是指受众在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包括阅读的动机、阅读的心理、阅读的方式等等。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多种新媒体以丰富的形式大量的呈现在受众面前,受众发现了利用新媒介进行阅读时的优势,更愿意使用这种方式阅读,进而阅读的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受众阅读习惯的转型。通过对受众阅读习惯的分析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受众阅读的心理和动机,对于传播者而言,传播出适合受众兴趣和要求的内容来获得更多的受众,新媒体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创造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而这种发展变化又进一步影响了受众的阅读习惯。可见,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内容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
微阅读作为新型阅读行为,在当前阅读中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阅读材料、阅读体验、阅读心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微阅读行为的表现形态.同时,在深入探讨微阅读与浅阅读的根本差异后认为,微阅读是对当前迅速变化发展社会的适应,因而不能简单地将微阅读定性为浅阅读.此外,基于信息权利视角,本文还从信息隐私权、信息准确权、信息产权、信息资源获取权四方面对微阅读信息伦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社会角度考察了读者的阅读行为,认为阅读是个体生理心理反应的过程,更是对信息知识的选择过程,是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阐释过程,是社会认识的重构过程,是文本的消费过程,是文本传播社会功能的实现过程,是信息知识的社会交流过程,是人类文明的代际传承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迎  马崴 《图书馆学刊》2012,34(7):118-120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然而,我国的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的现象发人深省。从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的发展趋势4个方面着手研究图书馆与大众阅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移动阅读的内容需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移动阅读,指的是基于手持终端的阅读行为.广义上的手持终端,指的是包括手机、PDA、学习机、MID、PSRMP3、MP4等等.这些手持终端的内置内容、下载或者内置引导与在线内容相结合的阅读行为,与传统阅读行为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笔者将之概括为移动阅读.移动阅读的主要特点是"碎片化",即利用零散的时间,摄入零散的信息,从而完成一个系统的知识建构."积少成多"、"水滴石穿"等传统格言就是这种学习心理动机的体现.正如面对一堆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碎片,经过每天一片、一点的摄入和积累,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拼图一样.  相似文献   

14.
浅阅读与深阅读:读还是不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简单轻松的、以获取信息为主的阅读形式。其表现形式多样。出现的原因包括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媒介传播渠道丰富、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等等。而深阅读需宁静、专注,是以获取知识为主的阅读形式。深浅阅读在阅读内容、目的、动作和心理上存在差异。深浅阅读不是阅读的对立面,而是分立面,关键在于读与不读以及该如何去读。深阅读是阅读的主流。在浅阅读中寻求秩序和逻辑,相关机构需加强阅读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全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数字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不同年龄层次的数字阅读人群在阅读习惯和阅读内容等方面有着许多差异,分析总结不同类型数字阅读用户的阅读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数字阅读服务水平,促进数字阅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时代的阅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阅读是一项需要通过后天努力培养才能形成的技能.人类大脑的可塑性使阅读成为可能.当学习阅读时,人的头脑会重组它现存的结构,创造新的连接点和路径,最终发展成一个"阅读式大脑".一个能阅读的大脑不仅仅是一个信息解码器,它的专门区域还可以几乎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认出符号.因此,正在阅读的大脑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理解言外之意的精神活动,从而推动个体阅读者以及整个社会的知识丈化的发展.阅读型大脑是通过不断阅读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重视阅读的传统。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对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人们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阅读纸质文献是人们长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献信息也日趋增多,“与时俱进”地拓展性阅读文献及其发展,是当前必须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阅读环境改变。对内容日新月异的发展等问题加以分析,分析了阅读和网络阅读的拓展性。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阅读行为内在联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阅读行为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的综合行为.大学生的认知、复习、解压、兴趣、动机等类型的信息意识影响着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学生确定读物、鉴别信息、整合与创造、面对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能力反映了他们的阅读行为.大学生的信息道德支配着他们的阅读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全媒体时代的阅读以其独特的阅读方式和手段,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束缚,引领全民阅读推进转型.对这种新兴的良莠不齐、利弊兼存的阅读形态内容,必须进行人为的监督控制,努力优化网络信息资源,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的数字化阅读内容.[方法/过程]基于全民阅读活动中数字化阅读发展现状的调研,对数字化阅读特征展开综合分析,同时提出数字化阅读在网络资源内容监管、网络法制建设、数字资源规范以及信息数字鸿沟等方面存在的漏洞与问题,进而提出对数字化信息资源内容的监控与正能量引导策略.[结果/结论]为保障数字化阅读活动的良性发展,应完善网络内容监管立法,统一网络行政管理机制,提倡职业道德与读者自律,提升网络技术监管能力以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发展措施,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的数字化阅读资源,是推动数字化阅读运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