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土壤和水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资源条件。由于不合理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气候、地理条件原因,水土流失成为当前期待解决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客观的水土资源赋予造成我国耕地资源不足,人均少、东多西少等人地矛盾突出,坡耕地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业成为必然,但传统粗放的坡耕地耕作已经形成十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合理开发利用坡耕地资源已经成为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对我国水土资源调研分析过程中,本文分析了坡耕地治理对于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我国坡耕地的现状,以及耕地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解决坡耕地资源开发利用问题面临的困惑,提出解决坡耕地问题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回莉君  沈波 《资源科学》2004,26(7):119-124
建国50年来,东北地区在耕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产量却增加了3.5倍,增产除种子、化肥、栽培技术等诸多因素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坡耕地作为主要粮食产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不合理的土地耕作习俗下,成为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破碎、肥力减少、土层变薄,直接导致生产力下降。通过对典型区调查分析表明,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占坡耕地总面积的85%。解决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基地上,探索出3°~5°的坡耕地修筑植物带方式,植物多为胡枝子、苜蓿、黄花菜等乡村品种,带宽主要考虑今后修筑梯田的田面要求、现有垄宽及方便农业机械使用为条件。特别适用于土地珍贵、人力较少以及财力不足的地区,其投资少、见效快,实施简单,便于管理运行。作为治理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起到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地貌,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植物带保护坡耕地水土资源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莉君  沈波 《资源科学》2004,26(Z1):119-124
建国50年来,东北地区在耕地面积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粮食产量却增加了3.5倍,增产除种子、化肥、栽培技术等诸多因素外,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坡耕地作为主要粮食产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在不合理的土地耕作习俗下,成为下游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破碎、肥力减少、土层变薄,直接导致生产力下降.通过对典型区调查分析表明,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占坡耕地总面积的85%.解决坡耕地的水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基地上,探索出3°~5°的坡耕地修筑植物带方式,植物多为胡枝子、苜蓿、黄花菜等乡村品种,带宽主要考虑今后修筑梯田的田面要求、现有垄宽及方便农业机械使用为条件.特别适用于土地珍贵、人力较少以及财力不足的地区,其投资少、见效快,实施简单,便于管理运行.作为治理坡耕地上的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起到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肥力、改变微地貌,同时带来一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每年水土流失量都超过50亿吨,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为此,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是极为重要的。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其通过研究某一地区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情况,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措施。本文介绍了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领域,并讨论了该学科在我国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土流失是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体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治理经验与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发展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但始终贯穿其中的成功做法是:将水土流失的有效控制和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寻求两者同时受益的"结合点",基于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相应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如何解决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我们应该研究的重点。水土流失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利用生物措施保持水土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中的三大措施之一,也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重点研究该措施是如何治理水土流失的,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自然生态破坏是我国当前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及矿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因矿山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不但影响自然景观,造成环境污染和对水土资源的破坏,而且还会诱发山体滑坡,造成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各种矿山环境问题威胁、破坏人居环境,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矿区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提高,严重破坏旅游资源,影响观瞻,制约了资源效益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发展。为此,河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结合市场需求和该院发展规划,适时成立了河南省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
在基础设备中,水利水电工程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便是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具有建设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加上环境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地区,施工时会出现大程度改造自然环境的情况,直接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出于对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本文将分析水土流失造成的原因、危害、特点及表现,并给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是一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工作,其可以有效的改善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这项工作的展开需要结合不同的土地以及环境问题进行改善,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造成土地流失的原因,这样才能选择正确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土壤侵蚀则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一旦持续发展,其后果不堪设想,土壤退化、土地资源遭到破坏、下游河道与湖泊的淤积,加剧洪水灾害的威胁、破坏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水危机等这些都是土壤侵蚀产生的不良后果,更严重的是,我国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我国的环境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开展水土保持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前国土整治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并对其减水减沙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描述旧门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概况的基础上,从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工程占地类型和占地性质、工程土石方、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与生产等方面对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秦大庸  刘俊  鲁欣  冯琳 《资源科学》2006,28(4):172-176
提出了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为保障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缓解区域内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矛盾,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鼓励外出劳务、提高人口素质;②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雨水资源;③积极推进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综合开发、增加涵蓄汛期雨洪资源能力;④发展窑窖集雨补充灌溉农业和推广应用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水危机意识与水资源管理机制创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北京水资源本身的不足,水环境恶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其成为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加之南水北调推迟五年进京,更加剧了北京水资源严峻的形势。本文在对北京市居民水资源危机意识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水资源危机的特点以及在水危机意识下已采取和应进一步采取的对策。在借鉴国外水资源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途径,即提高水资源使用者的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提高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雨洪利用、实施虚拟水战略、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措施、加强地下水的储备以及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国家建设全过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将有利于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切实纳入国家及地方发展的综合决策。“水”是具有多种功能和属性的战略资源,中国水问题的未来发展态势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分析当前形势,把握水问题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地提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水资源综合管理战略、目标和重大举措,以期为国家和地方 决策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5.
生态廊道在水土保持上的效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欣怡  卢光辉 《资源科学》2006,28(3):193-199
水土保持一直是台湾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预防工作,在1951年由农复会(农委会前身)着手实施,直至今日已累积了长达50多年的经验,其实施的目标有农地水土保持、减少土壤冲蚀、增加农地生产力、山坡地保育利用与管理、坡地绿美化、集水区保育、治山防灾、土石流防治、教育宣导等多项功能。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中“水与绿建设计划”指出将整合国家公园与国家自然森林之范围予以永续经营管理,建构全岛生态廊道,并透过长期对生态及物种之调查监测,进行生物多样性之保育。“生态廊道”即是将破碎的生态栖地采后天补偿的方式,以最不影响该栖地之方法,将数个异质性的区块加以连结,来达成物种多样性保育的功能。所以,规划有效的生态廊道除了提供物种迁移时所需的安全庇护空间与食物的来源外,更重要的是增加生物族群间基因的交流和避免区域性的物种灭绝,预防更大规模形式的生物灭绝发生。本研究目标将探讨规划生态廊道在水土保持事业里的效益,以水土保持方法中的农艺与植生方法来评估成效,期许“生态廊道”与“水土保持”这两项国家重点计划得以相辅相成,同时奠定台湾生物资源与水土资源永续发展之基石。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发源地,素有"亚洲水塔"之称。分析青藏高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量的演变规律和与变化趋势,对青藏高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以及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科学价值。基于河流源区主要江河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分析发现,由于降水增多、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多数区域地表河川径流量呈现增加趋势,季节过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长江、怒江和雅鲁藏布江河源区径流增加趋势尤为显著。研究发现,气温升高导致的冰川积雪融化径流的增多是地下水资源量以及高原湖泊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未来预测分析认为,随着冰川积雪的减少,融雪径流将会减少,部分河流径流量会出现由增转减的"拐点",这将导致该区域的水资源安全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全球变化对青藏高原水资源演变的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