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抄袭作业,成绩差的学生抄,成绩好的学生也抄,尽管老师三令五申禁止抄袭作业,但收效甚微。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学生抄袭作业这种风气,光靠外部的束缚和教师的惩罚是不行的,必须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语文在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居于各科之首。学生能否学好语文,直接关系到其它学科学习的成败。在传统的语文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主角,是中心,是权威。他们的功夫就体现在讲得细、讲得全,也就是说将课文分析得透彻、详尽。学生仅带一双耳朵,听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有些东西似懂非懂,云里雾里,却不知怎样去思考、探讨。如此一来,语文教学就难以避免地出现“耗时低效”的状况,即教师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时间用了不少,学生的成绩平平,能力也上不去。  相似文献   

3.
赵宪宇给曾宪一的信 尊敬的曾老师: 您好! 经常在报刊上看到您作文教学方面的文章,读后得到很大启发.现在,人们对作文中"抄袭"现象谈论得比较多,下面我讲几点看法,期望得到您的指教! 2000年和2001年高考作文,据说是都出了不少"抄袭"之作,"新概念"作文大赛,也有的评委对上佳的作品持怀疑态度,认为有照搬嫌疑.我不是主张"古今文章一大抄",但一般情况下,确实不能随意冠以"抄袭"的帽子.  相似文献   

4.
校园幽默     
《河北自学考试》2011,(4):44-44
抄袭老师问一名学生:你的试卷是抄了别人的吧?学生:是的。是抄了些,但不全是老师:哪些地方不是抄的呢?学生:名字不是。我不过去上课时,一个女生坐在后排听音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媒体报道:山东顾老师说。接手小学一年级新生时,他尤其强调学生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并详细地说明了抄袭的危害。开始时,学生做得比较好,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部分学生开始抄别人作业了。于是老师在班上明令禁止不准抄作业。否则严重批评。在一段时间内此风得禁,但没过多长时间。抄风又起了。于是老师又召集了学习委员和各科课代表,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其实它们之间可以互通,只要找到一座桥梁,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写作可以提升阅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今人也有一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虽只是一种调侃,其实,笔者以为,此言只要改动两个字——“天下文章一大堆,看你会借不会借”,也可成为今天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借”的文章。此言中的“借”,乃“借鉴”之意,“借鉴”与“抄袭”自然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一、抄袭,一定是学生的错吗 似乎从有作业以来,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就已经存在,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有在早晨到校抄袭的,有在课间10分钟抄袭的,有在中午教室里抄袭的,有找样题抄答案的,甚至还有请同学代做作业的,现在甚至发展到利用互联网抄袭作业了。这一现象不能不重视,也不能放任不管。问及学生为什么抄作业,无外乎这几点:不会做、懒得做、做不完、忘记做……从学生的回答中,其实不难发现造成学生抄作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的主观原因,也有外界的客观原因。无论什么原因,抄袭作业终归是一件让老师、家长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大有“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重视作文指导和教师批改。而轻视对学生修改作文的引导,甚至认为让学生修改作文是老师偷懒的一种体现。其实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反复修改,不仅可以使文章不断完美,也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它也是教师作文教学和学生的习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引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大胆尝试,现列举出来,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欲抑先扬     
一些学生为了完成一周一次的习作,或是照抄照搬老师讲的例文,或是抄优秀作文选上的“对口”文章,或是大段摘抄同学写的习作,如何才能既不伤学生自尊心,又有效地避免学生抄袭作文呢?笔者认为在批改时如发现某学生抄袭的文章与本次习作要求基本符合时,可采用欲抑先扬法,其具体步骤是:①读一读,即老师故意将该同学抄袭的作文作为优秀习作范读,②传一传,范读后让学生互相传阅互相学习。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的首要任务——教"怎样思考"。经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我都懂,但自己做就不会了。"什么原因?是老师没有把"让他自己会做"的方法教给他。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然后解决,"怎样让学生也想到?"好的教师"想给学生听","想给学生看"。差的教师做给学生看,或"让好学生做给差学生看"。所以,卢梭说"教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方法"。因此,教"怎样思考","怎样才能想到"——是  相似文献   

11.
刘宏 《文教资料》2006,(18):104-105
平常在教学中,老师们议论最多的是说作文难教。是的,作文确实不好教,怎么使学生把作文写好,真的很难说得清。特别是那些新教师,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我也常为作文教学的问题而困惑。不单是老师们反映作文难教,学生们也反映作文难写,学生大多害怕写作文。不少学生问我,怎么提高写作水平。我也不好回答,我只说,只要多读多写,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这道理谁都懂,但怎么个多读多写?实际上很模糊呀。这读要读到什么程度?读些什么?写要写多少?写些什么?真是谁也讲不清呀。说起来也真有点不可思议。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写到高中,按理说这作…  相似文献   

12.
石砾 《新疆教育》2012,(23):169-169
1新课程真的不需要老师讲了吗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十分普通的现象。即语文教师很“怕”讲,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必须做到“少讲”,甚至“不讲”。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自读自悟”;滥用多媒体课件,名日“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热热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作文章,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讲”就是“满堂灌”“填鸭式”?就是“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它们之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13.
过去我们总讲启发式教学.可一到实际操作时还是老师讲的多学生思的少.还是老师统一思想、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答案的流水线式的机械模式的教学。这其实是没有很好地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中来,真正做到喜学乐学会学。新课程改革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也就是说让学生不仅要听老师讲,更重要是要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这点来看,也是给我们老师提出了难题——以往的教学经验不能完全适应了,按部就班的教学程序不能充分施展了。在这种新形势下语文教师们应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是不少教师习惯于按传统教法:“先生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或者变“满堂灌”为“满堂问,满堂答”。二是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根据农村学生实际,照搬城市小学的一套做法。农村学生见闻不多,视野不宽,几乎未受过学前教育;特别是  相似文献   

15.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备课时主要在“怎样教作文”上下工夫,而常常忽视了学生“怎样写好”这一制约写作效率提高的环节,结果作文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大讲特讲,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实践证明.着眼于“老师教”还是立足于“学生写”,其结果相差甚殊。这里的“学生写”当然不只是每周课堂上的两节作文课,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阅读写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
作文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写好作文更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称得上占半壁江山。学生的写作水平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尤为重要的是写作水平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一项重要技能。但是教师在写作教学所花费的时间和心思和阅读教学不能相提并论,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如何规范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的作文反馈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是怎样的?怎样通过作文评讲展开作文教学并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呢?文章对这些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盛行阅读教学和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经到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语文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突破,一个亮点,甚至是原则。倘若是碰到观摩课、示范课、评比课等,上课的老师更是要做到自己少讲或不讲,多让学生讲,多让学生活动。因为他们知道,讲多了就会有“满堂灌”之嫌,讲多了就是“填鸭式”,讲多了就是“越俎代庖”。至于评课老师,  相似文献   

18.
王杏 《考试周刊》2012,(10):43-43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好作文,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不少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写到作文头就疼"的感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用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导致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两种倾向:一种是多讲少读,重讲轻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十分明显,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上,错误地认为只有把课文内容讲清楚,分析透彻了,学生才能理解,才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每讲一篇课文,教师除了要把教参上的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还要把相关的知识也统统讲出来,教师宁愿把时间全用在讲授上,也不愿拿出时间让学生自读;还有一种倾向是不少教师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轻视学生自读自悟。所谓“带着问题读”,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老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  相似文献   

20.
陈勇 《四川教育》2013,(12):33-33
一、引导学生善于倾听,让学生在评价中能发出“正确的声音”大家不难发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当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的学生却在干别的事情,因此,不少同学回答的是别人已经回答过的问题;一方面老师讲的正是当节课重点,而另一方面学生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何谈评价的高效?1.教师要以身作则。优秀的教师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表达机会,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尊雨,更为重要的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矗了呵感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