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跃军 《大观周刊》2012,(8):156-156
我们教材中的许多古诗,用词巧妙,字里行间耐人回味,或气象雄浑,或情景幽独,包含的意境及其深远。但正因为精短,许多老师在面对古诗教学时,经常手足无措,有时不知该教给学生什么,有时一首古诗半节课就上完,剩下的时间无所事事。要让一首古诗在一节课堂里面变得丰富多彩,拓展就是古诗教学的“春风”.  相似文献   

2.
张乾 《大观周刊》2011,(20):8-9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它们内容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有很多哲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都是脍炙人口、流传甚久的千古名篇,每首古诗皆蕴涵着关的语言、关的韵律、关的画面、美的哲理、美的意境、美的情感。我们有必要对这些古诗作品所包含的极为丰富的美育资源进行一番发掘、梳理,以便于我们能因材施教,利于审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更应该在古诗教学中抓住诗中各种美的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蒋伟森 《大观周刊》2012,(23):180-180
古诗富有涵养,极具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适于大声诵读与细细品悟。不过,观察眼下的古诗教学,用时不多,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本文旨在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从一个角度出发,简略谈谈强化小学古诗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4.
制造模糊美是中国古典诗歌意境形成的重要手法。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促成了古典诗歌对模糊美的追求。生成模糊美的关键在于留给读者以联想空间,为避免模糊美在英译过程中所遭受的损失,借助译语的模糊表达传译古诗模糊美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张群 《大观周刊》2011,(19):94-94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立意高远.韵味十足.构思新颖.语言清新,有鲜明的节奏感,学生读诗犹如赏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当方法引导.目的在于适当启发学生的想象,初步领会诗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为学生理解、感悟古诗文搭起桥梁,打通时空的间隔.让生活在当代的孩子们顺利地进入古诗文特定的情境之中。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本人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一) 通讯写作中常常涉及到意境美的问题。这种意境美是通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出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的美,它能象诗歌、散文那样,让读者通过想象沉浸于诗情画意的境界中,在这种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氛围中受到美的感染,进而起到转化思想、陶冶情操,催人奋进的作用。优秀的通讯作品中不乏意境美的创造。通讯《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穆青等写了总理逝世噩耗对吴吉昌的打击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杨宏 《大观周刊》2012,(12):195-195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加强古诗教学,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修养都有其独到的作用。猜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对话方式。猜的过程是学生与古诗深层次的对话,是一种悟性的大碰撞。  相似文献   

8.
谭华国 《大观周刊》2011,(52):112-112
诗词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并且分值很大。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诗词的鉴赏作为罩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在教学中贯彻五个原则:“转变观念,精到分析,延伸拓展.简介理论.全面归纳。”“转变观念”即我们的诗歌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三五个“天才”的诗人.而是为未来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以乐观的豪情去面对人生的苦难.  相似文献   

9.
李红霞 《大观周刊》2012,(45):348-348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在小学数学中.数学学习表面上看来.是跟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图形和算式打交道.很难让人感受到它的美丽所在或领略到它的迷人内涵.  相似文献   

10.
屈英姿 《大观周刊》2011,(14):39-39
多媒体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简要地阐述了自己借助网络媒体,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品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拓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这四个方面入手,优化古诗教学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李菲 《大观周刊》2011,(28):202-202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代诗歌种类丰富.既有古代诗.又有近体诗,还有词曲等。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心灵,提高文化素养。在进行古诗教学与赏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秦红亚 《大观周刊》2011,(48):119-119
作文教学是一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叙事、抒情、议论、说明的能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记叙描写能力。如果能够把作文教学方法应用于古诗教学中,或者说以作文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这不是达到学习运用语言的目的了吗?本文力图寻找出这样一条途径为小学高年级的语言教学提供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牛敬宣 《大观周刊》2012,(52):284-284
整个语文的教学,基础是学习的语文教育,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怎样化难为易,由浅人深,体验那源远漉长的美好意境、美好情感,把古诗教好、教活呢?  相似文献   

14.
未术兰 《大观周刊》2013,(3):227-228
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升学生的修养。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爱上美术课,就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积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来丰富美术教学,成为美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林选权 《大观周刊》2012,(14):220-220
在中学语文中.有许许多多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其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可以说有文学有美学“文因美存”。语文课教学虽没有音乐、美术那么多的美学直感,但它却能赋予审美教育更为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理智评价与情感评价互相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从教材出发.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以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树立高尚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李智 《大观周刊》2013,(2):198-19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让学生畅游在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中,融入知识的海洋,充分吸取知识的营养.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探究式教学是高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一项萤要内容。探究式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自己有疑惑、想验证的问题进行探索和学习。和普通实验教学不同.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学生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完成实验。  相似文献   

17.
佟园 《大观周刊》2012,(15):217-217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那么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强调教法、学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的有机整合。教学设计的难点在于教师把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探究的认知形态的知识。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个性化特点.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要求。如何在一节课中把二者较好地结合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美感,是许多领域都在探寻的课题。新闻作品要争取更多的读者,就要着力表现出美感,使读者赏心悦目。一谈到新闻作品的美感,就自然要提到真实美、立意美、结构美、主题美等。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从新闻导语的语言艺术来说,意境美、形象美、动态美、情景美、风趣美等就显得突出了。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言表达是写作活动的最终归宿。导语中如果以优美的语言作向导,就能把读者引向优美的境界中去。一、导语中的意境美。所谓意境美,就是指作者思想感情的“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境”相契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导语中创造意  相似文献   

19.
李星 《大观周刊》2012,(37):253-253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相似文献   

20.
胡云成 《大观周刊》2011,(27):168-169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学中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动听,如果没有让学生有机地参与进来,其教学意图将得不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在充分的研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适当的问题,一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