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长林 《大观周刊》2011,(34):52-52
我国的职务犯罪初查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了确认受理的案件线索是否具备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或为了辨明案件性质而进行初步调查的一项专门活动。初查制度是准确及时查明犯罪事实的根本前提,是提升案件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我国的初查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吸收借鉴外国关于初查立法的先进经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凌忆光 《大观周刊》2012,(30):47-48
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是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案件立案前的必经阶段。初查的结果如何,往往关系着案件的成败和质量的高低。但由于种种原因,初查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急待分析、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3.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新闻媒体的案件报道将会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新刑法修改百余处,其中涉及到新闻采访报道行为的禁区相当多,如果编辑记者不认真学习新刑法,准确理解新刑法及立法精神,及时改变法制报道思路,严格规范采编行为,将会承担巨大的法律风险。未成年人案件成为报道禁区  相似文献   

4.
黄道弘  龚莉 《新闻前哨》2012,(12):63+72-63,72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将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举将对新闻媒体的案件报道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新刑法修改百余处,其中涉及到新闻采访报道行为的禁区相当多。如果编辑记者不认真学习新刑法.不去准确理解新刑法及立法精神来严格规范法制报道的采编行为,将会承担很大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5.
邹慧 《大观周刊》2011,(30):115-115
初查是检察机关反贪、反渎等自侦部门对线索分析完毕后所开展的专门性的调查活动。近年来,贪污贿赂犯罪危害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之一,初查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案件最终能否顺利的破获。应该树立初查第一的原则,提高对初查工作性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为后续的侦查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1):54-55
笔曾在一线从事法制新闻报道18年,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即准确是案件报道的灵魂。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所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案件报道或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金栋女 《大观周刊》2012,(46):72-7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检察机关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有利于实现案件繁简分流.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但这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笔者试从庭审规范、诉讼效率、法律监督等方面着手.提出一些新刑诉法下公诉机关对简易程序案件出庭应对的有效措施。一、当前基层检察院公诉工作的基本现状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只规定了证据的种类,未对证据概念下定义.《刑事诉讼法》第42条明确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  相似文献   

9.
《新闻导刊》2006,(4):19-19
表现之一:妄下结论型我们常常在法制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的结束语:某某某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法律的严惩”是通过法院的终审判决来实现的。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在法院终审判决前.被告人只能是“犯罪嫌疑人”.媒体无权作出其“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李双江 《大观周刊》2012,(45):96-97
新刑事诉讼法修改了证据的概念,增加了证据的种类、收集程序,进一步明确了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与举证责任人,严格规范了证据的收集程序,增加了非法证据的排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证人和鉴定人出庭制度。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制度的修改对职务犯罪侦查,尤其是对以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种类为主要办案方式的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准确理解、全面贯彻新刑事诉讼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新刑事诉讼法的正确实施,同时保障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推进,讨论新刑事诉讼法对职务犯罪侦查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专门就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的修改结合渎职侵权犯罪侦查特点。就证据制度的修改对渎职侵权犯罪侦基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推进作用做探讨,以期进一步推进渎职侵权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掌握档案违法案件线索、发现案源,是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立案查处档案违法案件的基础和先导。办理档案违法案件案首先必须掌握档案违法案件线索,发现案源。档案行政执法人员要善于通过初查、分析、筛选、排队,对一个个档案违法案件线索按轻重缓急作出处置,符合立案条件的,促使其尽快进入立案程序。  相似文献   

12.
徐璐璐 《大观周刊》2011,(23):19-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的应用得以普及。不可否认科技的进步在为我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利用高科技电子设备进行违法犯罪等新的犯罪类型的出现,就为案件的侦破、公诉、审判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对案件事实予以证明的电子证据的大量出现使传统的证据概念、规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由于对该“新事物”的出现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相关的立法的缺失和滞后,目前司法实践中往往只能将电子证据推定为书证或者视听资料。电子证据本身的特殊性使理论界对电子证据的认定更是百家争鸣,没有统一的论断。由于我国正在积极的推进刑事诉讼法修改,对电子证据的定位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现实中新型案件不断涌现,法制记者只有具备相应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才能准确把握案件性质,客观公正地做好新闻报道.笔者以一个新闻人的视角对法律制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作一解读,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在法学教育中开始采取法律诊所这一教育方式.法律诊所的案件档案由于具有独特作用,因此需进行妥善的管理.针对目前法律诊所教育中存在的案件档案管理问题,开设法律诊所的各院校应建立起相应的案件档案管理制度,利用现代技术对案件档案进行管理,并在保护当事人隐私和档案的合理使用之间进行平衡.  相似文献   

15.
新闻报道与侵害名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我国宪法、刑法等也有保护我国公民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有关规定。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对名誉权案件中的法律适用作了具体解释。这不仅给人民法院审理名誉权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新闻界有效避免新闻侵害名誉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朱蓓蕾 《大观周刊》2011,(33):11-12
案结事了,调解占主导。在法院解决当亨人矛盾纠纷的过程中,调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正确运用调解技巧提高调解成功率成为了理论界与实践界一同讨论研究的课题。因离婚案件具有其特殊性,婚姻法规定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离婚案件由身份关系所引起,除了涉及法律问题外,更多地还涉及了家庭伦理、情感和社会道德等非法律问题,因而用非法律手段化解离婚案件纠纷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本文以离婚案件为讨论对象,从心理学角度探完如何在调解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准确掌握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及规律来有效的化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曾发生过许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案件,这些案件或推动了某一部法律的颁布,或促进了某一项法规的修改,对于我国法制进程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晋瑾 《传媒》2016,(14):79-80
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近年来,媒体侵权案件时有发生,而我国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却还不够完善,导致媒体侵权案件备受争议。本文对媒体侵权的特征、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介绍,以避免媒体侵权案件的发生,维护媒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9.
监视居住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制措施。其强制力介于刑事拘留和取保候审之间,具有独特的法律地位。但现行监视居住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亟待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20.
唐亲 《大观周刊》2012,(41):102-102
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事诉讼法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指对侦查机关和审判机关诉讼活动的监督,它包括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刑事审判监督,刑事判决、裁定监督和刑罚执行监督。因此检察机关对公安派出所实行法律监督是完全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