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小支 《大观周刊》2012,(16):284-284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更新,如此才能实现地理高效课堂。为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进行了许多积极而有益的探索。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赵霞 《大观周刊》2012,(28):212-212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率的活动。那种不计效益和投入成本、不考虑教学实效性的所有课堂教学行为都是一种对学生与教育不负责任与浪费。当前,这种浪费就是我们教学最大的硬伤。反思课堂教学的种种浪费行为,是对我们广大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的追问与回归,反思课堂浪费,减少课堂浪费,提高课堂效率、真正进行教育创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张玉洁 《大观周刊》2012,(16):251-251
温家宝总理说过“启发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专家认为“独立思考”就是意味着自主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减负增能”。目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是课堂,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所以转变理念并真正在教学中落实好新课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导学案”,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相似文献   

4.
罗龙 《大观周刊》2011,(24):90-90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就在一个劲儿的抄呀写的。存在着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教育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刻体会到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相似文献   

5.
康立明 《大观周刊》2013,(12):206-206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方向,作为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也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是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6.
米红淑 《大观周刊》2012,(16):282-282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自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养的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知识获得的多与少、能力的高与低。人才创新、观念创新、教育创新、手段创新是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地理教师应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本文希望从地理课堂教学作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阮灼华 《大观周刊》2012,(22):165-165,163
从近年中考改革来看.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从这个形趋势来看.利用“探究法”组织教学是很必要的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我让“探究法”进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变课堂为学堂,启发学生探究、内化。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进行教育变革与创新的战略核心要素之一,因为知识的传授和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交流基本都在课堂里面展开,尤其在K12基础教育中.本文将从课堂教学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等角度来探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整合.  相似文献   

9.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也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郭文其 《大观周刊》2013,(10):311-311
营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是学校教育工作顺应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学过程也是一种社会性交往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建立起一种平等与信任的良好氛围,就会促进教育环境、学生间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从而为促进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协调运作,为加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语文可以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我们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展示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情趣盎然。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从课堂人手,课堂是实施学生创新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周爱民 《大观周刊》2013,(8):258-258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新课标明确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全面推进初中物理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余小红 《大观周刊》2012,(45):337-337
课堂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校的多是教学目标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本文提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教和学的相互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三种新课标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红萍 《大观周刊》2011,(30):129-129
素质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是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也同样依赖于课堂教学来完成。而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笔者对这一问题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运用创新型实验教学法,使学生真正学会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冯文清 《大观周刊》2012,(46):268-268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  相似文献   

16.
贾博茹 《大观周刊》2011,(23):208-208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真正向课堂要质量。  相似文献   

17.
郑文超 《大观周刊》2013,(11):274-274
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木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强调增强学生参与、合作、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我认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刘倩倩 《大观周刊》2012,(41):45-45,99
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所不同,我们在观看众多的国外课堂的教学录像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国外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多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这就决定了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上,形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这样才能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真正爱上汉语,爱上中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汉语国际教育课堂的形式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9.
黄启勇 《大观周刊》2013,(12):204-204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千方百计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在这种模式中,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发挥,学生苦学、被迫学,甚至厌学,最终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灵魂所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改革课堂教学理应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教师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使他们获得真正的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万信华 《大观周刊》2013,(2):140-141
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提出了新的目标。著名心理学专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应该怎样为学生创造这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营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索的.下面我就自己的经验浅谈一下我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