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法律信仰为核心的法治精神是支配和决定法治战略得失成败的关键."重人治、轻法治"的传统法律文化观念使得人们的权利观念和对法律的依赖感不强;法治精神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引进和移植的法律制度缺乏民情的强力支撑是民族法治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科研工作制度现代化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校科研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要以全会精神为契机,推进理论政策研究制度现代化;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科研发展规划制度现代化;搭建科研平台,推进科研人才队伍制度现代化;强化科研保障,推进科研管理制度现代化;整合科研力量,推进科研转化制度现代化;建立创新导向,推进科研评价制度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文化的差别和民俗民情的不同,各国、各民族对于包装设计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包装设计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从商品的包装上,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一个时代的特征或是一个民族的特点.包装设计本质上就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结合。中国的传统包装和现代包装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一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托克维尔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够维护民主制度,应归功于地理环境、法制和民情.他认为法制比自然环境更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而民情比法制的贡献更大.基于此,现代作为一种制度的法治不可能完全靠变法或移植来建立,而必须从本土资源中演化创造出来.在当代中国的法治进程中,不能一味崇尚理性万能,要重视对民间和社会内生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知识是认识的主客观精神结果.知识的客观性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客观反映和相对独立于人的客观存在,知识的主观性是人对客观事物主观建构的精神和大脑正在建构的精神.知识的伦理性和能力性两大特性具有复杂层面和关系.真理性既是知识的根本特性,又与知识的伦理性和能力性紧密结合,并在其中得到体现和证明.知识的伦理性与价值观、道德理想追求等相互制约和促进有复杂关系,但并非完全对应.知识的能力性与智力、能力、技能等相互制约和促进有复杂关系,并非正相关.知识及其形成、教学、应用对能力发展和价值观形成、道德理想追求、道德品行形成具有基础、核心作用和核裂变、核聚变式作用.知识是力量,能力是力量,情感、意志等也是力量.创造性是知识力量、能力力量、毅力力量等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力量.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教育和企业、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力,也是知识伦理性的竞争力,是知识能力性硬实力与知识伦理性软实力紧密结合的竞争力.自觉有效的知识教学方式对促进能力发展和毅力形成,彰显知识的两大本性,形成和发挥知核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福建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初见成效,但也存在制度设计相对静态、滞后;制度体系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执行制度刚性不足、制度检查力量弱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的动态性和创新性,提高制度建设的集成性,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并突出抓好防止产生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关键环节制度建设,推动福建省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好转.  相似文献   

8.
信访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救济手段.自信访制度建立以来,在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疏通民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速,信访制度也随之暴露出许多制度性的缺陷,这对维系我国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笔者试图透过一起石场纠纷案例中出现的“假访”现象对我国现行的信访制度进行剖析,并根据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提出自己的渐进式改革观点,以期为我国信访制度健康有序的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小说的神秘倾向建构在乡风民俗的整体性和人们精神气质的同构基础上。一方面他擅长风物地貌和习俗民情的细腻生动刻画;另一方面他对神秘因素的把握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民间文化的认同,对自然地理环境、风俗民情的浅层次描绘上,更为重要的是,他写出了生活在其间的人们的性格、精神和气质,展示了乡间各式人物富于神秘色彩的人生。这造就了韩少功小说的独特性,但也给读者带来了阅读障碍和审美错觉。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力量,是一个民族的重量,一个国家的力量,一个社会的体温.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或价值观的集合,它是人们行为的最后根据和理由,是和人们的实践不可分割的.文化本身是抽象的概念或概念集合,是一种潜在的思想力量,是精神与信仰、理想与信念的力度,一经大众认同和制度保障,这种潜在的力量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我国职业篮球文化建设应采取自由协商的态度获得职业篮球参与者的广泛认同,然后形成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在参照别的职业篮球文化时,应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和主体地位,采取质疑和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论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共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企业制度与企业化:创生秩序与自生秩序。自生秩序是一种自发的秩序。化是一个自生秩序,要改变它的秩序,我们应该懂得利用其自身的力量,让它自己去改变自己。从企业化的角度来考察,虽然企业化只是一种亚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也并非都是人有意识地安排设计的。如图所示,企业化包括精神化、制度化、行为化与物质化四大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有机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加强“党的领导”主题教育提供丰厚滋养。透过党的二十大报告,回望党的百余年历史,发现中国共产党拥有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战略的力量、制度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等显著力量。这为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教学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要着力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显著力量,引导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强国复兴路上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重要体现,也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优良的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增长学生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推动大学理念提升、内涵建设、实践创新的力量源泉.随着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大学的改革与发展也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思想来指导、规范.在这方面,培育一种与社会环境和大学自身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大学精神文化显得十分必要与重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宏观、比较的视角论述了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作家关注现实、体贴民情的创作精神以及英雄人物在文学中失落的现象,同时也批评了作家无法把握市场经济的作用及缺少批判与激情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6.
李筠 《华章》2012,(27)
《社戏》作为传统课文,一直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其原因在于其飘散着浓香的民情以及文学作品的精神内质.在教学中从人物形象之间的传承性、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的映衬性两个方面切入,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优秀文学作品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共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加强民族精神教育,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创新,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明确民族精神教育方法创新的指导原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掘民族精神教育方法创新的根本力量;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民族精神教育方法创新的长效机制;开辟新媒体宣传阵地,探索民族精神教育方法创新的新兴载体,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成效.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诸多方面,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其中的核心和灵魂应该是精神文化。没有了精神文化,规章制度就会在操作中走样、变形,环境布置也会成为无人问津的摆设。只有真正形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校园精神,好的制度才会充分发挥积极效应,物质文化也会活起来,每时每刻和师生对话。所以,只有让校园文化植根师生心中,围绕精神文化建设推进其他方面的校园文化,才不会空耗物质和精神的资源,才能够凝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才可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管理是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变量进行结构性设计和操作,让学校文化进步或形成优质文化的过程。价值重塑与流程再造是关键点。价值重塑是对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新思考、塑造和表述,可运用梳理历史、挖掘假设、联合力量、话语重述的管理策略。管理流程再造是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对学校组织设计、结构、管理制度及其执行等的反思、修正、改造或重新构造过程,包括组织结构流程再造、制度流程再造和关键事件流程再造。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各个国家治理体系来说,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我国在抗疫斗争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