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河北太行山区现存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这里的民居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独具特色。本文以王硇村为例,从选址与规划布局、建筑特点、民居装饰细部等方面分析了古村落民居的特点,并从教育、艺术和生态等方面研究了古村落民居的价值,以助于古村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开发。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境内至今还保存着35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其中西递、宏村有361幢。这里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风格,被誉为“古民居建筑博物馆”。西递、宏村是皖南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村落,早在选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前就已经闻名遐迩。这里离南京、合肥各约400千米,距杭州不足300千米。在游人如织的黄山脚下,西递村、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宛如“中国画里的乡村”。西递村、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精世所罕见。西递村建于北宋,有950年历史西递村面积近13公顷,整个村落…  相似文献   

3.
《甘肃教育》2007,(4X):F0004-F0004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安徽省黟县境内,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4.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安徽省黟县境内,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  相似文献   

5.
一座按梅花形状修建的古村落,纵横交错的八卦迷宫布局,这里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高椅名居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历经几百年的岁月洗礼,它依旧散发着独特的诱人魅力。高椅,被文物专家誉为古民居村落的"活化石""江南第一村"和"民居村落发展的一部建筑史书"。这样一部神奇的建筑史书,你能不读吗?  相似文献   

6.
傅恒杰新散文《质感王硇》,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绘心写形,语言独特;赞美王硇,宣传邢台.寓教育、认识于审美享受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王硇特异秀美的石楼风光的同时,了解王硇,认识邢台,把握邢台独特的魅力,为宣传邢台,发展邢台旅游经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西递·宏村     
《课外阅读》2013,(5):66-67
<正>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区现存着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它们依山就势,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随着时间的流失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地处偏远山区的古村落出现了大量闲置民居。本文针对不同价值的闲置民居提出了创意性再利用的几种途径,并强调古村落民居的创意设计一定要以保持古村落的整体风貌为前提,使闲置的民居得以盘活,发挥自身的价值,自食其力得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在徽州古村落民居的外部环境规划往往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思想,没有充分体现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特色与优点,更没有涉及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以及周边绿化环境、水环境的营造理念和规划思想。因此,将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规划艺术应用到新农村民居建设,必须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徽州古村落外部环境规划艺术中的优秀成果,去其糟粕、吸其精华,使之得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皖南古民居依山伴水而建,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独有的徽州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以宏村、西递为代表的皖南古民居依山伴水而建,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独有的徽州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作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皖南古民居独特的建筑特点及室内装饰元素对现代室内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实地考察、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皖南古民居形成的原因及其建筑装饰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对现代室内设计案例的分析,概括总结出使用直接引借、意境营造、抽象提炼等方法将皖南古民居建筑、装饰元素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使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有机结合,塑造出新的民族文化特色,体现民族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1.
培田民居是继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之后发现的又一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瑰宝。培田古民居展现了浓厚的儒家审美意趣,培田古民居的许多碑刻、楹联表现出培田人重视德治的价值取向,对科举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培田先民对儒家学说的传承,在有形教育环境的形成上充分发挥了儒家劝谕功能。同时,培田古民居又体现了道家的审美追求,培田民居所表现的风水观体现了道家强调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培田古村落在总的规划上充分发挥了道家的贵柔美学思想,培田古民居建筑装饰中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以清淡为美的艺术追求。儒、道不同的审美意向在这里得以最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笔者通过对培田古民居的实证考察、测绘、访谈等工作,探析培田古民居在环境艺术、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等方面的创作手法与特征.认为培田古民居建筑既有历代相承之处,又显时代鲜明个性;既有民族性,又实现池域性.对中国现代的建筑如何体现其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无疑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古村落民居保护与开发的产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传统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建筑。伴随着古村落的消失,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民族习俗也在消退。为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村落被列为国家文物加以保护,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文物可以划分为文物实体和文物形态,利用产权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传统古村落民居的产权现状,及由此所引起的保护与开发的无效率性,可以给古村落民居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暑假期间,以考察福州地区古民居为主题的“榕台青年夏令营”在福州开营,12名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师生和榕城青年一起先后考察了福州“三坊七巷”、华林寺等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古建筑。图为两位来自台湾成功大学的师生在福州“三坊七巷”考察古民居。台湾成功大学生来榕考察古民居  相似文献   

15.
武夷文化作为福建八闽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一直闪耀着其夺目的光芒。武夷山的下梅古村落又是武夷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保存完好,素以"砖雕、石雕、木雕"出名,在我看来,下梅与古徽州建筑血脉相连,如马头墙、天井、防火墙、砖雕、石雕、木雕等,但仔细品味却与作为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的西递古民居群有不尽相同之处。前者外表富丽堂皇,内部典雅简洁;后者外表简洁大方而内部装饰奢华繁琐。那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前者由后者的不同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石头砌墙传统建筑是洱海流域白族先民创造的本土建筑文化。银桥镇磻曲村占地48亩的44个古民居院落保存较为完整,在选址布局、规划控制、建筑风格、起居习俗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建筑学、生态学等研究的重要宝库。磻曲村民居保护要立足文脉性、坚持原真性、发挥主体性、注重协调性、突出发展性,实现乡土建筑传承与村落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7.
湘南民居是湖南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民居形态,近十年来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相关研究。大多数是围绕古民居现状,从历史形成及遗存形态方面进行的研究。为更好地发掘、承继和利用好这笔宝贵遗产,应更多地立足于地域文化、民俗风情、地理地貌,结合古民居即成形态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加强当下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新的建筑人居空间环境形态的发展及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民俗学角度看徽州古民居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徽州古民居的装饰性和传统性相结合的特点是与徽商的生活文化密切相连的,选择怎样的民居样式体现了当地民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世代相传的民居样式又会加强民众对生活的某种集体认识。这个动态的过程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古民居构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如何为后人守住"历史"?如何解决古民居保护中"资金"与"民众参与"问题成为破解"瓶颈"的关键。文章以徽州古民居保护的实施过程为例,通过对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居民与古民居保护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古民居保护强化制度创新与民众参与,并进行融资渠道的拓展,强调将古民居与其管理者、所有者、参与者纳入共同保护的平台中。探求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保护正在消亡的徽州古民居。  相似文献   

20.
"和"是徽州古民居核心理念的折射,主要表现在民居与周围环境、民居与公共建筑、民居的结构、室内的装饰、多样性的统一、色彩选用等多方面的和谐。从成因上分析,主要是儒家文化的温柔敦厚、道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徽商和气生财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