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论述地方学院应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基础上,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机械动力大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筑建广博的"科学 人文 艺术"通识课程平台、宽厚的"工程 管理"学科基础课体系、精深的"技术 特色 创新"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配套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形成四面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表明,应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拓宽通识教育,夯实学科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灵活专业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与就业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教师教育体制的改革,地 方师范大学面临着转型的要求。要实现师范大学的转型,必须落实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浙江师范大学在学生培养中,提出了“注重通识教育,实行因材施教,强化实践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英才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综合素质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多元化、立体式、开放性的现代人才培养特征。该模式设计了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建立了新型教学组织,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优化人才培…  相似文献   

3.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定位于"通识与专业结合型".这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未来发展潜力为着眼点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设计"通识与专业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五个主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以“2+X”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基础宽厚、注重个性发展、增强综合素质、适应性强”为基本特征,将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识教育与个陆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重视知识传输的专业教育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识教育弥补了专业教育的不足,既可以保证学生的创造脑--右脑得到充分开发,也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应确立一种正确的通识教育思想,合理设置通识教育课程,试行合作启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生物与化学类专业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围绕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厚、素质高、具有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苦干、实干、会干、能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采用树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生物与化学类专业学科基础课平台.实践表明,平台课程的优化与建设,夯实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强化了学生基本技能,增强了学生的工作适应性,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推动了行业的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7.
高校人才培养的过度专业化导致通识教育发展困难。通识教育的课程空间严重不足、高质量通识课程不多、创新性通识教育方式有限,以及通识教育在教学管理中的地位较低等,是制约通识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不改变高校刚性课程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深化综合教学改革,提升通识课程质量,释放通识教育非学时空间和创新通识教育模式,构建多元化通识教育发展路径,可有效促进通识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1999 年以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有利于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利于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提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校充分依托自身优势,通过多种途径融合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模式和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而初步探索出扩招形势下符合我校实际的有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就业力是新职业环境下个体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一种综合素养。以就业力为逻辑起点构建课程与教学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重知识能力而轻心理结构、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重职业技能而轻职业素养等问题。因此,要合理确定"就业力"涵义,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摒弃工具和功利主义思想,切实推行通识教育改革;构建多元立体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综合政府、企业、学校、学生这四个因素对课程模式的影响,结合新时期社会对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中职财经商贸类人才培养应当采取"学分制下,职业通识课程模块构架,岗位技能课程行动导向"的课程模式。即将全部课程划分为国民素质课程、职业通识课程、岗位技能课程、特色发展课程四部分,对专业课程领域的职业通识类课程采取模块式结构,岗位技能课程采取行动导向下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1.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实际综合素质较差、重专业教育而轻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专业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临人才培养理念落后、通识教育课程缺乏特色等现状。在此情况下,高校树立通识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明确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要素,开设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打造符合学生需求的校园文化品牌,完善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计划,是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表明,如何让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可回避的话题。通识教育既重视教学内容的建设,又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社会发展对通识人才有着广泛的需求,既要求学生会做事,又要求学生会做人。从通识教育视界看,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有利于节约人才培养成本,有利于学生与社会无缝对接。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通识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找准人才培养的差距,达到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入,国内高等院校在本科英语教学中也积极探索新一轮外语教学改革,为了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已然成为改革的目标,在诸多的尝试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将通识教育模式纳入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本文主要从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特殊性,探讨如何将通识教育模式与传统的英语教学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现行小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存在着许多弊端。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其中,不仅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其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优化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现行小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存在着许多弊端。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其中,不仅有利于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其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优化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论述了"3+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产学研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质量,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本科教育教学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高等学校建设的基石。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学校的基础性和代表性专业,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例,探索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改革思路。提出在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打破单一封闭的专业定位,探讨和建构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结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形成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重创新、国际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注重加强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拓宽、打通学科基础为重点的通识教育,着眼于学生通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围绕"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师资储备和学生素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的新思路、新内涵和一些新做法,初步呈现了具有人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引言按大类招生模式培养学生是一种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学科专业结构和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内在潜质、提高学习兴趣和增加毕业后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兴趣、特长选择专业,使大众化教育更符合市场需求和潜在社会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珠江学院基于学生通识教育和专业应用能力融合培养的视界,通过实施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研导向机制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并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和能力培养,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