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达斡尔族是我国世居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之一,据1990年人口普查,达斡尔族约有12万多人,分别聚居在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地,使用达斡尔语,没有本民族文字。早在清嘉庆年间,达斡尔族就自办私塾,雇人教授满文,使满文的普及率达到20%左右;光绪年间已经有部分达斡尔族女孩能享受教育了;许多达斡尔族知识分子不畏艰难,自愿到偏僻的地方宣传教育、普及教育,自办教育基金会,大多数达斡尔族有薪阶层的人自愿捐出每月  相似文献   

2.
德燕 《文学教育(上)》2014,(12):121-123
一.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概况及原生文化 (一)概况 达斡尔族早先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北岸,清初迁徙到嫩江流域。由于清政府调遣部分达斡尔族迁居海拉尔、瑷珲、伊犁等地,永驻边疆屯垦戍边。  相似文献   

3.
辽金史简说     
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早在公元389年北魏建立时,契丹就与北魏发生了联系。西辽灭亡于1218年。契丹族的历史前后有八百多年。它的活动地区是东北三省、内蒙、西北、外蒙以至苏联中亚一部——巴尔喀什湖以西到花刺子模,南部包括河北、t山西一带。俄语把“中国”称为“Kumaú”(契丹),说明契丹族影响很大。但是有关契丹族的历史资料保存下来的很少,而《辽史》的错误又较多。因此,研究辽史,提出问题易,解决问题难。  相似文献   

4.
人口分布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人口较少,只有121357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以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为主要聚居区。 族称与族源 “达斡尔”是 达斡尔族的自称,历史上曾有“达胡尔”、“打虎儿”、“达呼尔”等不同的称呼,建国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根据有关文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言、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5.
辽史札记     
辽代的契丹和奚,二族关系密切.契丹遥辇氏可能即出自奚遥里氏,而后族肖氏所从出的契丹右大部,亦似为奚.辽代所特有的耶律、肖二姓制度,显然是在二族合并之后,为巩固这一联盟而建立的。辽、金、元史中一些含有宇的专名,酷似女真别名:主儿扯、朱里真、诸申等。字应读作“主”、“术”、“组”,或者“纠”.  相似文献   

6.
<正>一.新疆塔城达斡尔族概况及原生文化(一)概况达斡尔族早先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北岸,清初迁徙到嫩江流域。由于清政府调遣部分达斡尔族迁居海拉尔、瑷珲、伊犁等地,永驻边疆屯垦戍边。所以新疆这一代现有的达斡尔人是1765年带着家眷进新疆的索伦营官兵的后代。新疆塔城的达斡尔族人口由聚居向散居呈扩散性分布;即以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民族乡为相对聚居地而向周边乡镇扩散  相似文献   

7.
契丹族的人种类型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外国学者在契丹人种方面,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引以为据的不过是少数契丹文词汇。本文综合豪欠营、山咀子两处辽代契丹族墓地出土颅骨的人种学分折结果,认为辽代契丹族的人种类型基本上可以归入西伯利亚(北亚)蒙古人种,但是也有某些混杂的种族因素。文中对考古资料的定量分析表明,辽代契丹族与汉代鲜卑族在基本体质特征上有某种接近的趋向。笔者分析了有关人类学资料,表明契丹族源于鲜卑、匈奴血统,而非当地的土著祖先。  相似文献   

8.
辽代大于越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于越府是辽代北面朝官系统的机构。大于越最初是契丹族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的职官。辽代有数位契丹贵族得践此职。一般认为,大于越是辽代的尊官,就像封建传统职官制度中的三公。实际上,在辽代的不同时期,这个职官的实际权力、地位、铨选条件是不一样的,不能与“三公”并论,应当结合辽代的具体情况分析。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大于越因地位高、权力大,直接左右着辽朝的政局。辽代的大于越全部都由契丹族担任。  相似文献   

9.
契丹文文学在辽代的崛起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长城以北大草原上独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契丹人威武有加、健勇无比的民族精神,也孕育了契丹人质朴刚健、真率自然的文学艺术。而契丹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的包括契丹文文学在内的有辽一代文学,则给相激相融、互动互补的中华文化北雄南秀、异彩纷呈的历史格局注入了新的因子与新的活力,为辽、宋、金、元时期文学的转型提供了一个走势强劲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等省区。其中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达斡尔族人口约14万,有本民族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  相似文献   

11.
房屋建筑是人类物质文化的一种象征,鲜明地反映着不同民族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他们生活方式的特点。达斡尔族居民长期生活在黑龙江和嫩江流域,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黑龙江流域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为季风气候,较为寒冷,土质以黑土地为主。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东北达斡尔族的居住建筑设计展现了与东北地域风貌相符合的特点。本文主...  相似文献   

12.
达斡尔族是祖居黑龙江的少数民族,他们自从三百多年前迁居嫩江流域后,在嫩江流域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风民俗.在对富裕县登科村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达斡尔民族在嫩江流域的民俗进行描述与总结,这将对东北史地研究的深入开展有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苏联史学界的一些御用文人,在他们的“著作”和“文章”中,说什么“早在那些遥远的时代,俄国就着手开发几乎无人居住和不受任何人管辖的阿穆尔河沿岸和滨海地区了”;当沙俄侵略军的头目波雅科夫、哈巴罗夫、斯切潘诺夫和他们的侵略军出现在黑龙江地区时,达斡尔人没有进行过什么抵抗,就“自愿投奔俄罗斯”了等等。这是对历史的歪曲,是对我国达斡尔等各族人民的污蔑。十七世纪达斡尔族人民的抗俄斗争的历史事实,可以有力地揭穿他们捏造的这类无耻谎言。  相似文献   

14.
“澶渊之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北宋王朝与中国境内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于公元一○○四年(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二年)澶渊之役后订立的条约。过去史学界多认为“澶渊之盟”是北宋汉族统治者真宗对契丹族辽政权的屈辱求和。《民族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的金石同志《重评“澶渊之盟”》一文(以下简称金文),则认为“这种观点似乎过于简单,它不符合我国多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缔造祖国历史的史实”。结论是  相似文献   

15.
试论辽代的双轨行政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北、南分制,契丹人与汉人“因俗而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是辽代统治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就辽代北、南分制的双轨行政制度略加阐述。 一、双轨制度是历史的产物 1.汉文化对契丹的冲击和影响 正当中原处于五代十国分裂割据之际,契丹族在北方草原上日渐兴盛。公元916年(神州元年),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后改称辽),从此称雄北国,威震四方,形成“东至于海,西至金沙,暨于流沙,北至(?)河,南至白沟”的大辽帝国,同后来的中原北宋王朝相抗衡,历时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6.
耶律羽之墓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辽代汉墓志中年代最早、墓主人地位是高、保存最完整的墓志。其志-《大契丹国东京太傅相公墓志铭并序》也是辽早期墓志中内容最丰富的一篇杰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志中关于契丹耶律氏族源,辽代职官制度,契丹与中原王朝关系的记载,对墓主人生平评价及其字应用等方面,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还具有学艺术价值,字学价值和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17.
契丹巫教是契丹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契丹氏族、部落时代,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文明特色,直至契丹建国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巫教在辽朝宗教信仰上仍保持着权威地位。随着契丹社会发展和辽统治区域扩大,契丹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增强,中原儒、佛、道三教在辽地广泛流传。契丹族在封建化和汉化过程中对巫教信仰逐渐淡薄,尊儒、祟佛、信道成为主流。这种扬弃落后,吸收先进,共同发展的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彭谦  额博 《神州学人》2000,(11):36-37
人口分布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人口较少,只有121357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以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为主要聚居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黑龙江流域是阿尔泰语系的通古斯一满族、古亚洲族、东胡族的发祥地,因此.恢复黑龙江流域古代各民族的历史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古代典籍中对黑龙江流域各民族早期历史记载较少,而且这些民族大多没有自己的文字与典籍,所以仅靠有限的文献记载很难科学地恢复他们的早期历史,因此,考古学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文章对20世纪黑龙江省的田野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进行了梳理.并展望了21世纪各个阶段应做的工作,以期为黑龙江流域研究提供详实材料。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创造了自己瑰丽多彩的文学。勤劳勇敢的达斡尔族人民为开发祖国边疆、巩固祖国统一,以及在抗击沙俄、日寇的斗争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文学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达斡尔族尚未自己民族的文字,因此,他们的文学主要靠口头流传。解放前,在反动统治下,少数民族的文学一直受到歧视和摧残,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没有少数民族的地位。解放后,达斡尔族人民获得了新生,他们的文学更加焕发了异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