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时候我常在加州的农场帮祖父干活。爷爷没有土地,他说服邻居让自己在邻居的土地上种植玉米、大豆、南瓜、黄瓜、大蒜等,爷爷种的大丽花很大很漂亮,没有人能超过他。当我在祖父身边干活时,他最爱讲一个叫乔的男人的故事。乔和妻子还有三个儿子刚搬到一个新农场,他的邻居告诉他  相似文献   

2.
别急于收获     
初中毕业那阵儿,我猴急着要外出打工赚钱,消息很快传到祖父那里。第二天,祖父要我跟他去橘园拔草。到了园边,看见邻近的橘树上都挂着果子,或一两个,或三五个,只是树还矮小,不堪重负,有些果子便坠到地上。可那时祖父园里的橘树光长枝叶,一眼望去,虽然比邻近的橘树高大一些,却清一色没有结一个果子。我感到失望,心想一定是祖父种橘树的技术不如别人。祖父从我的眼神里读出了含意,他告诉我,橘树生长初期,不能急于结果。这时候,它们的身子骨还嫩着呢,  相似文献   

3.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一句一个祖父的呼喊,多少年来,她深深地把祖父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童年的生活中,去感受她与祖父一起生活的那段幸福、快乐的美好时光吧!  相似文献   

4.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当我手捧着这本书时,仿佛一个小女孩在我耳边低语: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  相似文献   

5.
正在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小克利斯朵夫是个音乐天才,他精通音乐的祖父一直希望他成为一个音乐家。在祖父期待的赞赏声中,虽然连字还不怎么会写,他却完成了几支曲子——这些曲子都快把祖父感动得哭了。祖父的感动很可能把一个天才的音乐家毁掉。"幸而他天性淳厚,再加一个从来不想给人什么影响的人的影响救了他。"这个从来不想给人什么影响却影响、救了他的人,是他那个对音乐"什么都不懂"的舅舅。舅舅一口咬定小约翰写的是"多难听"的曲子。  相似文献   

6.
我童年的时光是和祖父一起度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矮小的人,黑黑瘦瘦的很不起眼,但在儿时的我眼中,他又是怎样的高大啊!祖父一辈子同泥土打交道,春夏秋冬,他的命运他的悲喜同土地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祖父没有上过学,却凭借坚强的意志认识了许多字,会读《七侠五义》、《包青天》一类的古籍。  相似文献   

7.
一壶夕阳     
①始终不能忘却记忆中的祖父。在乡下的80多年时光中,他的子女们一个个都长大高飞远走了,唯一没有离开过他的是那个陶茶壶和夕阳前一壶满满的浓茶。②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祖父品茶,也在品味人生。在他年老的岁月中,看得出他的恬然和淡定,面对人生沧桑,他表现出一个乡下人“浮生若茶”的平静。祖父走的时候,也带走了一壶破碎的夕阳,安静  相似文献   

8.
<正>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教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范阳道(今河北涞水)人祖冲之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教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     
贝多芬的祖父出生在荷兰的安特卫普,20岁时住到了波恩,做了当地大公的乐队长。波恩在德国的西部,临近莱茵河畔,是个文化发达的城市。他的祖父除了宫廷乐团工作外,还兼作葡萄酒生意,而贝多芬的父亲早年在宫廷乐团担任男高音歌手,由于喝葡萄酒成性,渐渐地嗓子就不行了。贝多芬的母亲是一个厨子的女儿,开始的时候嫁给一个男仆,后来丈夫死了,便嫁给了贝多芬的酒徒父亲。贝多芬出生以后,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一些出息,当一个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四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晚年改号更生,广东省南海县人他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父康赞修历任钦州学正、羊城书院山长;叔祖父康国器曾任广西巡抚,家有藏书楼藏书2万卷;父亲康达初是未到职的江西补用知县。小“康圣人”康有为在这样一个诗书家世,从小受着严  相似文献   

11.
亦茗 《高中生》2010,(16):28-28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在整理他已故祖父的遗物时,偶然发现了一个鲜红的信封。信封上面写着"我的孙子亲启"。年轻人认出是他祖父的笔迹,就打开了那个信封,里面的信如下。  相似文献   

12.
故事梗概蓓蒂的祖父过去常常谈起他的密友有一个年迈的亲戚,名叫杰姆·约翰斯顿,他生前收集了许多珍贵的金币,并且藏在一个不为人知晓的地方。约翰斯顿在弥留之际曾把这个秘密告诉给祖父的密  相似文献   

13.
祖父与马     
父母进城了,家里就剩下祖父和我,还有那匹黄骠马。祖父像马,马像祖父,我的这种感觉是真真切切的。祖父与马几乎形影不离,就差没和马一起站着睡觉了。他夜夜都起来几次,给马添草加料,细心照看,那种亲近劲儿我都有些嫉妒。每日,天刚露出鱼肚白,祖父就和他的马出门了,到东大坡耕地犁田。面对四里地远的长垅,马连瞅都不瞅一眼,拉起弯弯犁就走。没多一会儿,马的身上就有汗珠滚动,绳套也在背上勒出了印痕。然而它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还是拱头向前,默默不语,也许它只知道自己是匹马。祖父的衣裤早就被露水浸透了,裤脚沾满了泥土,湿嘟嘟的沉重涩…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个敏感的人,敏感的人往往很容易遭受挫折。在与人交往中,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让他思虑再三,不时受着心灵的煎熬,所以他经常受伤。他也不愿意经常待在家里,因为父亲想让他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在政府部门任职,而他接连让父亲失望。在父亲眼里,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十足的无用之物,所以父亲见到他,经常咆哮着骂他。因此,他对祖父的农场很感兴趣,甚至有段时间他想成为一个农夫。在祖父的农场,他向祖父不断抱怨,为什么我的性格是这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老人家并未言语,而是带他去苹果园转转。在一棵倒下的高大苹…  相似文献   

15.
我出生在宁波城里。在我十岁的那年夏天,有一日下午,家里来了个客人,他是我祖父的老朋友,据说在清朝末年中过举人,名字叫做陈蓉馆。他进门后大概与我祖父谈了一个多钟头,我祖父就把他送了出来。在院子里,客人见了我,摸着我的头说:“你是开垒么?很好,过了暑假,你就是‘翰香’的学生了!”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     
贝多芬的祖父出生在荷兰的安特卫普,20岁时住到了波恩,做了当地大公的乐队长。波恩在德国的西部,临近莱茵河畔,是个文化发达的城市。他的祖父除了宫廷乐团工作外,还兼做葡萄酒生意,而贝多芬的父亲早年在宫廷乐团担任男高音歌手,由于喝葡萄酒成性,渐渐地嗓子就不行了。  相似文献   

17.
泥土     
祖父是一个只知道在泥土中摸爬滚打的人,最大的奢望就是能让一家人有口饱饭吃。他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他一辈子都守着土地,他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播洒在了土地上。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每次和父亲回老家,祖父总要背着我到田埂上散步,渐渐地,我对那片肥沃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熟悉了。在祖父的,陶和纵容下,我有时也在田地里闹腾,干净的衣服一会儿就沾满了泥巴,父亲提着棍子就要揍我,祖父总是笑呵呵地拦着。有时,祖父抓起一把泥土凑到我鼻子底下,问我这是什么味?我说,一股腥臭味。这时候祖父才会板着脸呵斥我:胡说…  相似文献   

18.
王冠 《下一代》2014,(12):7-7
中国南北朝时代南朝有个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叫祖冲之。他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相似文献   

19.
侗族人有一种独特的成人仪式。一个人有3个生日要滚烂泥巴,即5岁、10岁、15岁。他们有句俗语:从母亲那里学到善良,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从祖父那里学到耐性。5岁的人,就要脱离母亲的怀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劳动。母亲把孩子领到田边由父亲在田坎那边接着;到了10岁,父亲把他领到田边,由祖父在田坎那边接着(没有祖父则请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意思是孩子初步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下一步要向祖父学习并锻炼意志、培养耐性了。到了15岁,则由祖父把他带到了田边,对面田坎没人接,从这时起,意即你长大成人了,需要自己去体味人间的艰辛。侗族人的孩子,母…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名叫艾伦的孩子,他9岁时,在祖父的农场里开始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牧场上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嫌这份活儿脏,都不愿做,而艾伦却干得好极了。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小艾伦,使他坚信这样一个人生信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