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90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取得旅大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经营权之后,就以旅大地区为基地,借南满铁路及附属地向东北广大腹地延伸,逐步扩大对我国东北的政治渗透、经济掠夺和教育侵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了整个东北,在进行政治、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同时,更加明目张胆和更加全面彻底地进行教育文化侵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教育的本质,总结历史教训,有助于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在占领中国东北之后,对于移民入侵十分重视。他们把移民侵略定为日本的最高国策之一,称之为“国策移民”;他们还把移民侵略视为推行“大陆政策”的重要杠杆,在野蛮的军事入侵之后,便继以大规模的移民入侵。最初,他们想通过移民侵略,把中国东北变成他们的“势力范围”;继之,便想通过移民侵略,力求从心理上、习惯上、风俗上“同化满洲”,“将日本搬入满洲”,或者“达到与日本的无国境状态”,一句话,想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领土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赵朗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5):120-12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仅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且很快启动了《对满移民的全面方针和移民计划案》。通过武装移民、掠夺移民用地等手段,向中国东北移民2000余户。日本向东北实施移民的行动,暴露了日本企图完全占有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前夕,即一九三一年七月,我国冀南曾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军事战争。这场战争,牵制了东北军的兵力,分散了东北当局的注意力,给虎视眈眈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造成了可乘之机。这就是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配合军事侵略而搞的“华北开发株式会社”,是日寇在华北从事经济侵略活动的大本营。它组建了庞大的掠夺网掠夺中国的丰富资源以弥补其本国原料的不足,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华北开发株式会社的成立及其情况自“甲午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侵略一步步加深。1907年日本成立了“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作为掠夺中国东北及整个大陆资源的最高机构。1927年《田中奏折》暴露了  相似文献   

6.
蓝天蔚     
蓝天蔚(1878—1921),字秀豪,湖北黄陂人。少年时入湖北武备学堂,不久以宫费到日本士官学校学陆军。1903年,他积极投入我国留日学生拒俄运动,开展革命工作。两年后回国,曾在湖北新军中任统带,并兼湖北将弁高等师范学校教员。随后又再度去日本入陆军大学,回国以后任新军第二混成协统领,驻奉天,是革命党人在北方新军中筹划起义的骨干。  相似文献   

7.
日伪统治时期,从日本在中国东北教育体系和教育方针的确立、对东北学校教育的摧残与破坏、奴化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对东北广大爱国师生的迫害等几个方面看,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教育是完全纳入军事、政治轨道的殖民地奴化教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公然宣称教育要为支持“大东亚圣战”而服务,为了确保殖民主义奴化教育方针的实施,日本帝国主义不惜对东北的学校教育进行了严重的破坏.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的奴化教育,较之军事、政治、经济侵略更毒辣,具有彻底地实行民族同化的隐蔽性,其后果也更严重.可时至今天,日本有些人仍肆无忌惮地篡改历史,美化侵略,歪曲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8.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有计划、有目的的向东北移植朝鲜人,实行"日人植鲜、鲜人植满"的政策。从朝鲜向东北排出过剩人口开发水田,把东北作为其军事和粮食基地,建设"农业国防",借助朝鲜人扩大其在东北的侵略权益。  相似文献   

9.
伪满时期的东北电信发展与日本侵略政策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政治军事的重要辅助,电信在这一时期也被极力推进,在技术和网络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基于此网络基础上形成了伪满电信的公众系统及军政电信系统。强化了日本及伪满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开发较晚,资源丰富,且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其中日本先后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逐次夺取在东北的侵略利益,不断地辐射侵略东北,其目的就是最后吞并整个东北。东北地方当局崛起后,力图改变这种危机局面,在经济上采取措施对日本侵略进行抵制,力图用经济方法把日本经济侵略赶出东北,逐渐摆脱日本的经济控制。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以后,居住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妇女迅速行动起来,组成"全满妇人团体联合会",以创办"士兵之家"、邻保事业、慰问出征军队及阵亡者遗族等形式,"后援"关东军对中国东北的军事侵略.尽管这些┅活动属于非暴力性的、甚至贴着"母爱"的标签,但却鲜明地反映了日本妇女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美国在20世纪初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活动作了系统的剖析。通过美国策划成立东三省银行,实施锦瑗铁路借款与诺克斯计划,进行币制实业借款等事件,说明美国对我东北主权的侵犯蓄谋已久。这些侵略图谋与沙俄、日本对我东北的侵略计划发生矛盾与斗争,最终导致日本将美国势力从中国东北乃至整个远东地区驱逐出去。  相似文献   

13.
1931年日本以武力强占我国东北,为了变东北为其永久的殖民地,日本把移民侵略作为侵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齐齐哈尔是日本移民侵略的重点地区,移民侵略使日本的殖民统治直接深入到广大农村,加重了人民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殖民教育是伴随着军事侵略、政治统治而产生和进行的 ,是其整个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侵略与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相比 ,更狡猾、更毒辣、更隐蔽 ,后果也更严重。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占领地所实行的教育 ,是日本侵略者强加于中国人民的 ,必然受到中国人民各种各样的抵制。这段教育既是近代教育史的一个重要专题 ,也是日本殖民教育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战争。奴化教育是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的殖民教育,是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殖民侵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统治、军事镇压和经济侵略而采取的侵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尚不敢悍然武力占领中国东北全境、公然实施鸦片侵略政策,遂使其对中国东北的鸦片政策具有互为表里的两个层面,具体体现为日本对"关东州"和伪满洲国实行具有禁毒与纵毒二重特性的鸦片政策。禁毒为鸦片政策之表,满足了日本美化自身形象,逃避国际舆论谴责,逃脱纵毒罪名的国家目的;纵毒为鸦片政策之实,体现了日本攫取殖民利益,实现侵略扩张的国家追求。这看似矛盾的两种政策之间交互作用,掩盖了日本对中国东北鸦片政策的毒化侵略实质,混淆了世人对这一政策侵略性质的判定,但也充分暴露出隐藏于其间的侵略实质。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在加紧侵略中国的进程中,就在中国东北策划并实施了长达20年之久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移民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仅次于战争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其动因、进程、侵略特点和危害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04年2月—1905年8月,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进行了长期的厮杀,结果是日本打败俄国,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这场战争是一场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战争,对日本、俄国、中国、朝鲜以及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对日本的影响1.使日本获得了更多的侵略特权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中国取得辽东半岛;从俄国取得库页岛南部;还取得对朝鲜的独占权。至此,日本夺取了相当于本土面积76%的殖民地,为日本以后完全霸占朝鲜和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日本侵略中国由来已久。远的不说,只最近100年来,日本就曾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发动过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进攻我国东北,占领我国辽东半岛大片土地;1895年,又逼迫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强占了我国的台湾省。至11了本世纪,日本在中国又犯下许多罪行。1927年6——7月间,日本首相在东京主持召开的东方会议上,制定一个上奏天皇的秘密文件——《田中奏折》。  相似文献   

20.
清末绥远地区的武备学堂随着绥远新军的编练而产生,并伴着军事改革的进程而发展,正式建立于1901年清末新政后,到1906年底绥远武备学堂改办成陆军小学堂止,共存在6年。由于绥远八旗军的腐朽落后,绥远地区统治阶层内部有识之士把"强兵富国"的注意力转向编练新军与发展近代化军事教育。绥远武备学堂的创立作为清末军事近代化活动中的一个地域性新事物,虽然办学规模和成效不大,但是仍对绥远地区的军事教育近代化、民族发展和社会心理起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