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不少时候,学生的“独特体验”却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如: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邱少云是个大傻瓜”、“郑和下西洋没什么了不起”,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我们教师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理念”,处理好两对关系,即“学生体验”和“教师引导”的关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的关系。使“体验”不流于形式,不走向极端,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  相似文献   

3.
黄桂林 《文教资料》2005,(4):189-191
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而《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综观教学现状,不少教师在处理文本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感受的关系上存在偏颇:或者片面强调文本价值取向,画地为界,对学生智慧的火花视而不见;或者片面强调诊视独特感受,漫无目的,对学生认识的偏向置之不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目的都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一、引子“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其“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于是,在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惟恐抹杀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独特感悟和学生的个性。殊不知,这恰恰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忽视了文本对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导向。二、案例反思让我们先来看一则案例穴苏教版十一册《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雪。师:学完了这篇课文,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芽生1:爱因斯坦真是太专心了,连走路都在思考问题,值得我们去学习。师:你也不错呀,读书…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在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中是主体,只有读,学生才能真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进而获得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张薇 《考试周刊》2011,(68):47-47
在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是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课标强调阅读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是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处理好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唯恐抹杀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是多元的。“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色”,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实…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以前的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这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对待学生的独特体验和见解?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新理念时,“体验”一词屡见不鲜,如“情感体验”、“独特体验”、“审美体验”等等。这决非偶然,语文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多边互动、融合、提升的复杂过程,而学生的主体体验,正是使这一过程进入最佳状态的重要保证。体验是极具有个性化的行为,最尊重个性的张扬、重视对主体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1.
林志平 《广西教育》2011,(28):48-49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要发挥文本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重体验,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潘珍芳 《语文天地》2009,(10):13-14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进行了必要的界定,这就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欣赏文学作品时.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赵徐洲 《宁夏教育》2009,(11):43-4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可以晚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大解放和新突破。但应承认,由于对课标的曲解和文本不当解读,语史教学出现了“种他人田、荒自己园”和“在人文熏陶的忽悠下迷失了人文性”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雷金玉 《中学文科》2007,(12):81-8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不仅是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丰富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 ,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体 ,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都有其不同的方式。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呵护、鼓励、赞誉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值得一提的是 ,并非所有“个性化”的解读均应大张旗鼓提倡 ,教师在珍视学生独特体验、个性解读的同时 ,还得关注文本的价值取向。本文就两个“……”来谈谈个性化解读。教例一 :一位教师执教《狐狸和乌鸦》 ,进入拓展延伸阶段时 ,教师故意在文章结尾“…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语文教学过程作了如下阐述:“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要有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和独特感受;要尊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基于这些理念考虑,我认为网络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具有大容量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呢?笔者结合有关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20.
实现“对话教学”的四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知,“对话”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谁与谁对话?怎样对话?对话应注意什么?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为此,笔者撷取并剖析几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