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的第一个朋友”是一个很平实的题目,没有什么比喻、象征和引申的意思,可来稿中符合题意的佳作却很少。这个题目既可写人,也可写小动物,但征文提示上已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写成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可是,许多来稿仍然写成了“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写人的,如写爸爸或妈妈,爷爷或奶奶的,大多写成了“我的爸爸(妈妈)”、“我的爷爷(奶奶)”;写小动物的则写成了“我家的小狗(小猫)”。那么,“我的第一个朋友”这一征文题目与上述两类题目究竟有何区别呢?为什么“一般的写人或小动物的文章”要不得呢?“…  相似文献   

2.
朱忠骁 《甘肃教育》2013,(19):75-75
一、开门见山。从文章的题目中质疑提问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文章的题目好比是文章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时,可以针对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如学习《伤仲永》一文,学生主动质疑:文章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因何而伤?”伤之余告诉我们什么?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就会自然深刻地理解了故事内容及造成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3.
助人为累     
人们读文章一般都是从题目开始的,一个好的题目就会吸引人读下去,本文就是如此。你看,作者仿照“助人为乐”,翻造出一个具有冲击读者眼球的题目——“助人为累”。读到此题目,我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怎么是“助人为累”呢?是助人者累呢,还是被助者累呢?非得往下读不可。  相似文献   

4.
【题目类型】命题作文【题目来源】上海市奉贤区实验中学六年级期末考试作文题【原题再现】写作指导这是一篇以记事为主的命题作文,审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就这个题目而言,关键词有“我”“长大”“了”。“我”是一个限制词,决定了文章的主人公是“我”,要用第一人称来写,这一叙述角度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当然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动物或植物等,这样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了”表示一个结果。  相似文献   

5.
青海的王晓同学来信说,我的作文总跑题,我也找不到原因,我该怎么办呢?杨老师:作文跑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审题不当。审题不当是对题目的含义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理解题目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的含义。比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其中“记”是记述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篇记叙文,“一件”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也不是多件,“有意义”指不是一般的事,是一件对作者来说有意义的事,“事”表示是记事的文章不是记人的,不是说明文也不是议论文。这样这个题目就审清楚了。另一个是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题目中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的高考作文,无论是给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察考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更为重要。题目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或如深谷幽湖,使人忘俗;或明眸一盼,蕴味无穷。文章要创新,文题也要创新,切忌一般化、落入俗套,要推陈出新,“唯陈言之务去”,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  相似文献   

7.
标题可算是“文眼”,是“窗口”,是“第一印象”。“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拟一个好的标题,将是文章成功的一半。题目拟得如何,从考试的角度来讲,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所以拟题时切不可掉以轻心,草率行事,而应该“小题大做”。所拟定的题目要以“切题、精炼、新颖、有意蕴,有文采”这五条为原则。“切题”就是所拟题目要符合话题要求;“精炼”是指题目文字简约,字数不宜过长;“新颖”是指有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活动中,文章的题目是最受人注意的部分。这是因为一个好的题目,对作品常有画龙点睛之妙,透过题目这个特殊的“窗口”,人们就不难窥见作者的良苦用意和精巧匠心。臧克家同志的《看球记》(第八册),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标题。它看似平常却奇崛,尤其是标题中的“看”,更是不可小看,它是引导学生读懂全文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题,即文章的题目,它是文章的“窗户”,是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美国普林策奖获得者泰杜·纯丹(T.Mary.D.Fiensctan)女士就说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真可谓一语中的。从作者的角度而言,确立一个新鲜、醒目、有灵气、有趣味的题目,就能一下子吸引读者,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尤为重要;从读者的角度而言,“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虽是一种调侃,但也反映出众多读者读书看报时首先注意文章标题的事实。假如文章题目俗套、不吸引人,那么即使构思再精巧,文辞再精彩,内容再新颖,也难以抓住读者的眼球;反之,如看到《生命如一泓…  相似文献   

11.
标题就是文章的题目。标题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标题是文章的旗帜、眼睛。因此,为了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总是在标题上倾注大量的心血。独特的标题既能顺应读者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又能更好地表现其创作意图。可以说,文章标题的精心设计是创作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的标题多姿多彩,有以八名为题,如(孔乙己);以事件为题,如(最后一课);以说明对象为题,如(大自然的语言);以论述范围为题,如(谈骨气);以作者观点为题,如《是俱错误就是毁灭进步)等。在指导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2.
一 .一字贯穿,前后勾连   细读文章,便会发现,作者用一“思”字贯穿全文。第一段,作者先通过两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喻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再用原来的比喻从反面强调这一主旨,最后又从人君特殊的地位和职责出发推出这一主旨的具体内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人君为什么当“思”呢 ?文章的第 2段就阐述了这个问题。   本段虽没有用到一个“思”字,但却始终是扣住“思”字着笔的,它实际上紧承第 1段解释了人君当“思”的原因,那就是:“凡百元首”的难以善始善终;“取之易,守之难”的严峻事实;“殷…  相似文献   

13.
【文题】 以“风”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600字左右。 【构思导引】 风如红线串情思 在抒情文章里,“风”可以是一个触发点,触发人们思考、回忆;“风”也可以是一条线,串接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风”可以是一个主体形象,见证或促使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评语     
这篇考场作文,至少有这样一些优点:1.题目鲜亮,吸引读者的眼光,冲击读者的视觉——一个“润”字巧连“雨”和“万物”,将二者间的生命关系动态地揭示出来;一个“香”字,妙接“馨”和“满天”,让人顿时嗅到了浓郁的芬芳;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由两个短语巧妙构成的文题,很有些“诗”之味,很有些“画”的美。由此可见小小年纪的作者“文学”的素养较高,审题、拟题的水平上乘。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未读先思,悟写启读就是一种“遵路”“入境”的逆向导读法。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能作读习惯为目的,一反传统的先读后仿的套路,对将要阅读的文章或段落,先引导学生以文章题目或立意为契机,想想:要我写,写什么,  相似文献   

16.
现代著名老作家汪曾祺以“父亲的儿子”和“儿子的父亲”双重身份,为我们撰写了一篇父子间无须代沟的传世佳作——《多年父子成兄弟》。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全文的中心。开篇第一句用“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点明主题。接着文章从“绝顶聪明”、“很随和”、“关心我的学业”三个方面表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老家在江苏省高邮县,试想,文中事例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父道尊严”在作者家里已变成了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这不能不说是对封建制度的背叛,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作者在第五段中用了一个“…  相似文献   

17.
诗人舒婷的散文《我儿子一家》是一篇超凡脱俗的艺术作品。该文以独特的视角 ,用五岁儿子陈思的眼光观察一家人的生活 ;以童心关照生活 ,童言无忌 ,使人忍俊不禁。细节平淡却情趣横生 ,语言机敏且幽默俏皮。称赞它是“表现生活的一种艺术创造”(《教师教学用书》)是恰如其分的。读罢《我儿子一家》掩卷沉思 ,发现题目是一个歧义句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不包括舒婷在内的陈思小家庭的生活。二、包括舒婷在内的全家的生活。这种歧义直接造成了人称的混乱 ,即题目中的“我”、作者和散文中的“我”不统一。如果题目中的“我”指作者舒婷…  相似文献   

18.
叶永烈的《首先要做“马”》原载1980年6月5日《中国青年报》,后收入吉林人民出版社《杂文》。文章以马喻人,议论风发。短小精悍,发人深思。一.借题发挥,层层深入。“首先要做“马”这个题目,是作者从华罗庚教授的谈话中“借”来的,所以文章第  相似文献   

19.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材的高度概括。文学作品题目中的字眼,往往标明了文章的中心,暗示了作者思维的形象。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眼,因势利导,了解作者怎样运用形象思维,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个方面。下面以小学六年制第八册第9课《花潮》为例谈谈教学体会。这篇讲读课文,描述了在昆明市圆通公园观海棠花的盛况。作者借“潮”比花之形,颂如花的盛世。教学时,我抓住题中的“潮”字,启发学  相似文献   

20.
巧妇需要好米。创新作文需要 有创新题材。就作文而言,要使文章 具有创新意味,材料的筛选,是其中的一个切入口。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写得有新意,不得不注意创新材料的选择。 如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题目,安徽学生王侠的获奖文章是这样用例的(片段): “高射炮可以把飞机打下来,打蚊子就远不如用蝇拍;拳头可以致人于死命,而打跳蚤则只能是自己吃亏;人干渴于沙漠之中,一口水能够救命,而所携带的千斤黄金则只能成为累赘。……”三个例子,通俗生动,新鲜活泼,道理寓于趣味之中。为了进一步阐明中心论点,作者还恰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