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版参考》2011,(1):27
本刊讯(记者万媛媛)著名青少年儿童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孙云晓研究员历时10年与网友就教育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的聊天实录——《孙云晓与你面对面》,于2010年12月22日发布,该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青少年儿童教育网书"。  相似文献   

2.
《出版参考》2012,(24):31
本刊讯(记者韩阳)8月9日,"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孙云晓精品力作——《孩子,别慌》媒体见面会,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举行。见面会由国际象棋棋后、冠军妈妈——谢军担任嘉宾主持,国内20多家新闻、教育、出版等媒体出席。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首先介绍了出版这本书的初衷和想法。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零售处的陆鹰处长就这本新书发布的特殊营销方法给予了认可和肯定。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让自己的孩子顺利快乐成长,成为许多家长苦苦思索的问题。研讨会现场播放了几位随机采访到的家长关于教育孩子方面出现的困惑,一位3岁孩子的  相似文献   

3.
父母,先别慌     
孙云晓先生的最新力作《孩子,别慌》针对"童年恐慌"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不仅让广大读者们有机会认识到当代青少年身上所负担的沉重压力,而且还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让孩子不恐慌,父母首先莫慌张。孩子会放大父母的焦虑形成"童年恐慌"。正如孙云晓先生在书中所言,许多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  相似文献   

4.
2009年写作《拯救男孩》引起一时轰动的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发现,时隔5年,男孩的教育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改观。不仅如此,随着“独一代”开始养育“独二代”,不仅男孩的问题没解决,女孩的问题也没解决。真正的好教育是给孩子自由和尊重,需要关爱与管教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孙云晓与你面对面丛书(4册)/孙云晓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这套丛书是在网络时代运用网络激发灵感、依托网络集纳智慧和借助网络传播思想的有益成果,是有关于教育思想、家庭建设和社会问题的读物。作者不仅批判了当代教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21,(2):30-31
本书讲述了"美丽中国支教"十年来的成长故事、老师们的支教故事,是中国农村公益教育成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对这一支教项目的一个非全景式动态记录。该书详细记录了众多优秀年轻人离开大城市,来到偏远农村,与青山绿水、稻田星空和农村孩子相伴,并且带给孩子们梦想、知识、眼界与力量。  相似文献   

7.
父母,先别慌     
孙云晓先生的最新力作《孩子,别慌》针对"童年恐慌"现象进行了深度解读,不仅让广大读者们有机会认识到当代青少年身上所负担的沉重压力,而且还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让孩子不恐慌,父母首先莫慌张.  相似文献   

8.
一、2007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隆重召开2007年6月16日-18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承办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教育部部长助理郭向远等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此次大会贯彻、落实了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有关精神,积极研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创新,总结、回顾、宣传了教育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更广泛地探讨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对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涉及家家户户,是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新闻报道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从16年前孙云晓的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的全国教育大讨论,到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下的"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评论》2011,(1):74-74
孙云晓与你面对面丛书(4册)/孙云晓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这套丛书是在网络时代运用网络激发灵感、依托网络集纳智慧和借助网络传播思想的有益成果,是有关于教育思想、家庭建设和社会问题的读物。作者不仅批判了当代教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九十年回望与反思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中国图书馆学教育走过了九十年历程,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20-1949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开端及第一个繁荣期;1950-1977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二次繁荣并跌落的阶段;1978-2008年为图书馆学教育的第三个繁荣期及其走低与再兴.在对早期图书馆学学科形成过程以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与分析了中国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认为未来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理性发展应将专业注意力转移到"知识"上来;对以往丰富的办学层次重新进行定位;继承前贤"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想,使专业教育逐步形成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2.
算上在《农村大众》报的工作经历,我做记者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最快的十年,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十年,或许也是中国传统媒体记者压力最大的十年。记得有人说,以前领导干部以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电视台工作为荣,现在他们都把孩子送进中石化、中石油了。仔细想想,真是这么回事,很多同行都自嘲为"新闻民工",时常面临着"我的未来在哪里"的迷惘。可能是因为媒体属性的原因吧,我一直热爱着这份工作,并立志将其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尽管有时也会面临  相似文献   

13.
1980年12月,中国政治学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政治学在中国的恢复。自此,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的政治学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2011年,是中国政治学步入"而立"之后,正式迈向"不惑"的开端之年,这一年中国政治学的发展,不仅仅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而且更是"而立"之后确立"学识自立"之风格以达"安身立命"的关键。因此,与以往政治学研究相比,2011年的政治学  相似文献   

14.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中国的希望"这是真维斯董事长杨勋由衷的心声。因此,真维斯的公益版图就是从助学开始,从为1000个孩子捐助6万元学费开始,当然也是从杨勋一下子收到1000个孩子寄来的明信片开始。20年来,真维斯始终以积极的态度和朴实的心态支持公益教育事业,在国内的公益版图上留下了极具时代特色和企业特质的爱心足迹。倾情希望工程,不仅仅是援建这么简单与许多企业一样,真维斯对于教育的支持也是从援建希望小学开始。从1998年到2012年的10余年间,真维斯累计向希望工程捐款700多万元,共捐建了  相似文献   

15.
1993年,著名教育研究专家、报告文学作家孙云晓以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了教育大讨论。十年后的今天,他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描写成功教育的纪实作品《唤醒巨人——成功教育启示录》,以有“差生学校”之称的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实践为主体,结合秋儿之死和马越新生两个花季少女不同的成长道路为教育个  相似文献   

16.
魏红专 《兰台世界》2013,(4):122-123
<正>随着清末民初"废科举、兴新学"运动的兴起,近代教育制度逐步在中国建立和发展起来。但由于受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影响,近代教育的发展步伐缓慢而又艰难,地处内陆、封闭落后、战乱不断的河南更是如此。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37年抗战爆发,近代河南的教育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7.
2009年7月12日至14日,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第九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咸立亭等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进入文化发展的新时代。国家把文化发展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国策"地位,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文化大发展时代,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出版、教育与文化发展出版和教育是一对"孪生子"。出版从诞生那一天起,无论是古代出版还是现代出版,就与学校和教育密不可分,至今如此。对于文化而言,教育是手段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
《出版参考》2012,(21):23
正本刊讯(记者邸荣芬)6月20日,出版人、犹太文化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贺雄飞的新作《孩子,今天你提问了吗?——中国父母必备的六大价值观》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教育界的热议。该书是首届中以教育高峰论坛重点推荐项目。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以色列犹太教育札记"收录了作者访问以色列,"盗取"犹太智慧的心路历程。下篇"中国父母缺失的六大价值观",将犹太教育与中国教育对比,提出了中国父母缺失的六大价值观,分别是灵魂、品格、智慧、道路、真理、生命。贺雄飞希望他这本书能搭起中犹教育的新桥梁。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电视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电视剧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表征。它既与时代的社会情境与文化发展联系起来,也通过一定的艺术形象审美呈现在各类艺术作品之中。粗线条地将中国儿童电视剧的发展作一个文化剖析,我们认为,它历史地呈现为三种富有时代性的意识形态特征,即政治意识、生活意识与童性意识。这种具有差异性的艺术特性一方面与时代的文化情境相互关联,另一方面又通过活泼动人的艺术形象得以表达。一、政治意识:红孩子与好孩子新中国诞生后,对新社会的讴歌与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成为文艺创作的重大主题。国家关注儿童的生存与发展,对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这一时期社会意识的主要表征,中国儿童电视剧创作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