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第三段是一个长句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 ,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 ,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便构成基础 ,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 ,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与新编高一语文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上有一篇…  相似文献   

2.
例(一):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②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④人们的国家制度、法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长句。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  相似文献   

4.
李玉群同志:关于你提出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课文中一个复句的划分问题,试解答于下: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解证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承接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因果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  相似文献   

6.
追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论的科学形态,我想首先要全面地、系统地领会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著的精神,其最重要之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  相似文献   

7.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我们再进去的时候,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详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让人感觉到。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会为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带来一定的经济发展,这两者又构成了国家制度、法制观念、艺术以  相似文献   

8.
练习一句 (选材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划分下列句子的语法成分: 1.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乃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  相似文献   

9.
理论美是一种朴素简洁的美。真理是最朴素的。理论美从错杂混乱中找到秩序、规律,使之臻于和谐,达到统一,从而使人体验到理智的充实和情感的愉悦。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高度评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规律,说他发现了“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的确,在马克思所发现的这一“简单事实”面前,无数纷繁芜杂得叫人眼花缭乱、莫知所措的历史现象,突然间在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是对宇宙本原的亲证和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他们所理想的“人格模式”则全无生物学上的意义,而是一种境界、一个流程;他们的宗教意识是一种人道、艺术的宗教,蕴含着对高度的人性解放和审美意义的追求。本通过对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人格模式、宗教意识的比较分析,以求化他对化诠释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寻求两种化间相互重叠的边界,最终亲证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终极价值的契合。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为社会一种意识形态,它与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的相反。”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他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首要功绩在于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即“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构成为基础”,而“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当然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概括,也是对既往人类社会形态的生  相似文献   

13.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首先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宗教观。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视为马克思宗教观的本质是失之偏颇的。马克思宗教观最核心的內容,是认为宗教的产生及其表现方式与特点,都与由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所决定的一定社会状况和历史发展联系在一起,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国家的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是宗教存在与演变的最深刻的根源。根据上述马克思的宗教观,合手逻辑的结论是:人们对宗教的理解也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4.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开辟宗教学研究专栏。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马克思对此有过非常深刻的论述,他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他认为,基督教是普遍化了的东方神学、特别是犹太神学,庸俗化了的希腊哲学、尤其是斯多葛哲学相混合的产物;它在西方国家神学统治地位的建立,证明它是“顺应时势的宗教”;近代新教的阶级基础是市民阶级,“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马克思主张科学地认识宗教的起源,“我们必须重新进行艰苦的研究,才可以知道基督教最初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5.
今年的三月十四日,是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日。 马克思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他“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甚至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是艺术欣赏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学的一个分支。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高尚品质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音乐欣赏是人们本能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17.
本分析了“移位修饰语”在英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会化、宗教活动等方面的运用及其结构特点,从而使学习更好地把握英语语言规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是人类历史总体发展一般规律的概括,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跨跃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具体形式。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跨跃是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对资本主义制度跨跃的成功,是对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说的科学性的征明,而不是否定。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论犹太人问题》,将人的“解放”过程划分为“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两个不同阶段的同时,比较系统地对“政治解放”所涉及的宗教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马克思指出,犹太人的解放并不是简单的从宗教中解放出来,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政治解放”,从而彻底颠覆了鲍威尔等人将“政治解放”与“宗教解放”混为一谈的谬论。通过分析马克思与鲍威尔关于此问题的论战,结合政教分离这一历史现象,试图更好地把握与解读马克思政治解放视域中的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解读“马克思哲学观”应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马克思对哲学的一般性规定,揭示了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属性等,确立了哲学与非哲学的边界;第二个维度是马克思对自身哲学的本质、特性的反思,明确了自身哲学的理论品质,突出了实践性、主体性、阶级性等本质特性,从而区分了自己的哲学与别的哲学学说之别;第三个维度是他人对马克思哲学解读所形成的各种“观”。在此,我们认为,有三种解读马克思哲学的范式:即“文本清理”范式、“现实之路”范式和“非马克思主义者理论视野中的管见”范式,从而形成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外延。文章认为,“马克思哲学观”的研究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的逻辑起点与理念支撑,因此,研究“马克思哲学观”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