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怡 《新闻世界》2014,(6):231-233
2013年3月彭丽媛作为"主席夫人"随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进行国事访问,对于彭丽媛的首次出访,受众大都是通过报纸或者网络上刊载的照片、报道或视频去了解"主席夫人"的点滴信息,本文尝试从非言语传播的角度,分析彭丽媛公众形象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2.
危琼 《新闻世界》2010,(9):112-114
大众媒介具有建构事物和塑造形象的特殊功能。现实生活中的客体经其"过滤"报道和"框架"叙述,最终成为具有某些主观性质的"媒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报纸对"剩女"这一特殊群体的报道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在报纸形象塑造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还原"剩女"一个真实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3.
柳志鹏  熊程 《新闻世界》2013,(5):305-306
女性主义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理论研究对象,从其中衍生的社会性别理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媒体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广泛讨论。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新闻联播》"你幸福吗"这一案例,运用其中的社会性别理论对媒体在新闻栏目报道中的女性形象塑造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女性主义的新闻学认识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高媒体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伟 《军事记者》2010,(7):51-53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媒体对于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传播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在他国新闻媒体的各类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一个被媒体如何描述、如何传输和怎样解读的过程。"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严重制约了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我们必须遵循媒体传播规律、融入世界话语体系、积极争夺话语权,切实提高我国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全媒体传播、全球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下媒体紧迫的现实需求。面对港澳地区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作为国家对港澳广播的主流媒体,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依托华夏之声、香港之声两套频率,不断探索中央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优势与规律,坚持"一点两翼"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即以"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中心点,注重"精品节目的精准传播"和"多种平台的有效推广",使国家形象传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中国出版》2022,(19):4-4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9月23日上午,庆祝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顾海杰 《新闻世界》2010,(7):196-197
美国国防部网站(U.S.Department of Defense Official Website)属美国官方网站。在塑造美军形象上有着天然的使命,而在这方面,美国国防部网站的"SPECIALREPORTS"则表现得更为明显。"SPECIAL REPORTS"是一种报道组织形式,它运用多种报道手段,把同一主题的相关新闻集中起来进行翔实的报道。在塑造美军形象、影响舆论方向上,"SPECIAL RE-PORTS"有着比较成熟的做法,主要体现在占有信息资源、增强感性认识、加强互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军人与军队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军人的媒介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1]。本文以《人民日报》2009~2018年有关“中国军人”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人民日报》如何建构“中国军人”的媒介形象以及建构了怎样的媒介形象,并针对“中国军人”媒介形象的建构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应建立多元叙事主体,丰富报道主题结构,并在国际传播中积极进行议题建构,从而推动“中国军人”媒介形象的呈现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叶昊  李波 《东南传播》2010,(10):147-149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新世纪新阶段,外宣和内宣之间的严格界限已经逐渐模糊,我军要树立"和平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正面形象,必须要"内外兼顾",做好对内宣传即是做好对外传播。地方都市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无论从覆盖面还是与读者的联系来看,都市报的军事报道在构建军队形象中有着巨大的潜在优势。组织好地方都市报的军事报道,既是对内塑造中国军队的需要,也是对外塑造军队形象的行动。  相似文献   

10.
健康传播视角下抑郁症报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伟 《新闻世界》2010,(5):91-93
本文通过对2000年—2008年间我国大陆健康卫生行业报、大众化报纸和党报三大类别的报纸关于抑郁症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考察这三种类别的报纸是如何呈现和建构抑郁症相关议题的,以试图进一步探讨媒体是如何塑造抑郁症患者形象的。研究发现,媒体对抑郁症的报道尚未普遍进入大众化和主流媒体的报道范围内,在报道内容上仍然处于提供健康信息的阶段。媒体在报道中将抑郁症患者塑造成一种危险且暴力的形象,媒体经由这种形塑建构了一种新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王祚 《新闻世界》2014,(6):214-216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排队买包子"事件的相关传播活动是一次政府形象传播的创新尝试,信源、传播过程、传播效果都与以往显著不同。本文从"传播流"视角,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此事件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流"和"影响流"走向,梳理出政府形象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格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对塑造好当代中国军人时代形象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以来,《战狼》《雪域雄鹰》《陆军一号》等一批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剧中塑造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中国军人形象受到观众的热捧与好评.军旅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塑造和传播军人形象,才能让“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军旅影视作品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今传媒》2010,18(9):146-147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来临,党委和政府的公共形象塑造应当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围绕党政公共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从新时期舆论宣传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入手,提出了"新闻执政能力建设"、"党政机关公共形象塑造"、"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教育"等新观点、新理念,并围绕如何利用突发事件提高新闻执政能力和塑造党政府公共形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西班牙、葡萄牙,这是中共十九大之后国家领导人首次访欧,意义重大。为此新华社发表两篇专题报道,使用大量图片记录习主席的西班牙、葡萄牙之行。本研究主要是以图片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从多模态话语视角分析新闻报道中典型代表图片的意义、图文交互及报道如何构建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表明两篇报道图片意义显著,运用图文交互构建了新时代中国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并对以后的图文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馨骥 《新闻世界》2013,(5):276-277
本文以"《最炫民族风》走红国际"事件为切入点,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其走红的原因及它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析流行文化元素在国家形象塑造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余婷  徐宇辰 《新闻世界》2013,(12):133-136
现代社会媒介网络高度密集,新媒体快速发展,公众政治参与度提高,这些都对新一届领导人的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选取了《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的相关报道,分析归纳了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的"客观性策略",试以另一种方式解读美国媒体对涉华议题的报道特点,这既是检验中国对外传播效果的一种方式,也为新一届领导人形象塑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重视程度逐渐凸显。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大众传媒的许多报道中,负面形象占有相当比例。在对个别事件和一般化的对社会共同体的形象塑造中,媒体在报道上存在着"污名化"、"贴标签"的倾向。如果将某一社会共同体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他的特征,就会形成对这一社会共同体的歧视,包括反映在大众媒体上的语言性歧视。  相似文献   

18.
王迪 《新闻世界》2014,(10):189-191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在西方学术界和媒体行业中从未停止。其中,危害最大、影响最远的莫过于"中国军事威胁论"。这对于维护我军国际形象、构建局地安全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以《解放军报》为核心的主流媒体在近几年的联演报道中,尤其注重报道联演战场的实战性、联合性和融合性,塑造了我军和平之师、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形象,为国内外受众呈现出带有强烈视感的军演盛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000年至2010年我国重要报纸上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主题的报道,发现从2006年起报道数量激增,以经济新闻为主,以正面报道为主,呈现的天津滨海新区的形象为:从昔日的盐碱地到今天的经济增长极,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天津城市形象,突出天津的新定位。这一过程从报道数量和报道内容上,都体现了政府对媒体的议程设置以及天津滨海新区的媒介形象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抗战时期的《大公报》为个案,通过对该报1919年到1945年这27年时间段内,以韩国为主要报道内容的649篇文章按报道主题、报道大小、报道倾向进行了分析,并较为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了对特定历史环境下《大公报》所塑造的韩国国家形象、中国国民对韩国持有的态度以及韩国形象在中国媒体中的体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