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相雯 《新闻世界》2014,(6):249-250
社会性别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我们现今追求社会性别平等的一个重要概念。社会性别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分析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家庭伦理剧塑造的女性形象为基础,分析当代家庭伦理剧反映的女性形象变化。  相似文献   

2.
王晶晶 《新闻世界》2014,(11):137-138
电影作为再现社会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对创造和确立各种社会成规与性别成规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电影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他者"的地位,处于男性视觉监管之下。那么女性主义电影针对这种现状是如何反击的呢?本文将从"去他者化"说起,从几个方面去尝试剖析女性主义电影对女性主体形象的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批评理论,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主要是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出发,从性别权利机构切入,重点研究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本文主要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女性电视节目,着重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这些节目进行思考和评价,并希望对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研究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戈银银 《新闻世界》2014,(6):193-194
广告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有鲜明的性别属性。从提线木偶般从属于男性的地位,到逐渐觉醒挣脱兴起女性主义思潮,发展为独立自信形象,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变迁是对性别意识形态控制的一种挣脱,也是思想上的革新和崛起。但广告在对女性形象塑造的过程中,以男权话语阴影下的女性主义广告为例,明显的呈现出男权话语与女权主义的矛盾,解决这一迷思对重新构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告中女性形象定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瑾 《当代传播》2003,(5):76-77
大众化如何表现女性是女性主义一直关注的问题,而广告在大众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对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广告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而且对我们从性别角度研究女性形象传播现象及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袁莉 《今传媒》2016,(1):68-69
如今的大众传媒报道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抑女性形象、对女性性别定型等,以致男权主导的社会文化和性别秩序依旧存在,这对大众心理和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女性立场出发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辨析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因素,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自由发展,蕴涵着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本文以媒体对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相关报道为例,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分析传媒报道应该从传播性别平等的文化理念、注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建立相关监测机构、为歧视女性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女性自身的主权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角色塑造描述、角色功能性倾向、角色性别气质三个方面,对2009年院线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构建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当今电影媒介对女性的性别规范以及身份认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媒介与性别理论这一传播学研究领域,挖掘媒体背后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指导媒体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通过对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女嘉宾的女性形象的阐述,窥视数字媒体时代下女性的话语权及其流变,并初步揭示当今大众传媒对女性、女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从角色塑造描述、角色功能性倾向、角色性别气质三个方面,对2009年院线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构建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当今电影媒介对女性的性别规范以及身份认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媒介与性别理论这一传播学研究领域,挖掘媒体背后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指导媒体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0.
相关研究表明,媒体经常将女性边缘化,女性在媒体上被展现为形象刻板的符号,充当着"被看"的客体。我国的大众传媒仍以男性话语权为中心,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女权运动的开展,媒体中女性形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女性形象从以往的以家庭为主转为独立的职业形象。但是,即便是这样,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仍有很大差别。本文探讨了媒体是怎样对女性形象进行刻板化塑造的,并探究了其中的原因以及促进媒介多元呈现女性形象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2.
张涵 《今传媒》2016,(1):72-74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在社会性别的束缚下自身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本文以女性主义的理论为基础,从传播学的维度出发对当今社会媒介对女性形象的误读进行批判,剖析了新环境中女性媒介形象传播的困境,包括媒体结构:父权话语环境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传播内容: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受众:集体无意识.针对上述问题进而从大众媒介导向的转变、女性自我社会地位的谋求、新媒体与另类媒介的利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环境下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塔其曼在1978年出版了其论文集<炉床与家庭:媒介中的女性形象>,该书成为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开山之作.其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一是媒体所描绘的女性形象;二是作为媒体工作中的女性.这就基本规定了女性主义媒介批判的两个视阈:一是新闻传播中与女性相关的内容分析,其中主要是对"媒体塑造和表现的女性形象"的批判;二是对"女性在媒介行业中的现实生态"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网易网站携手多家媒体举办的最受欢迎女性电视广告获奖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塑造的女性形象破除了传媒长期以来存在的性别误导、超越了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折射出媒介性别观念的嬗变.本文还就广电传媒应如何塑造现代女性形象.突破社会性别"刻板成见".实现当代女性职业多样化、形象立体化、定位丰富化的形象塑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张映雪 《新闻知识》2006,(11):85-86,52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正在日益广泛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但是网络媒体在社会性格的塑造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突出女性的特征,这种畸形的社会性别定位对女性的价值观及其社会行为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如“芙蓉姐姐”、木子美现象)。近几年来,很多的研究者都从两性角度对各种媒体进行过研究:描述了媒体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分析其原因;运用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从网络传播和女性写作两个维度对“木子美”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审视网络媒体对于中国女性主义发展的作用及意义所在;批评媒体没能客观地反映女性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16.
借由1994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之机,“女性主义”话语和策略被带进中国,媒体与女性的互动关系进入了传播学研究的视野。研究开始关注性别意识在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呈现,以及媒介如何参与性别的社会塑造这一问题。性别与媒介已日渐成为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形象大量进入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入手,对媒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揭示传统男性权威深刻影响大众传媒并形成性别偏见的事实。但是,女性主义研究推动的性别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女性从男性霸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形象大量进入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成为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入手,对媒介文本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揭示传统男性权威深刻影响大众传媒并形成性别偏见的事实。但是,女性主义研究推动的性别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让女性从男性霸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9.
以情感的回归诠释身体的出轨、以形象的美化提升性别的意识、以情节的延展深化悲剧的内蕴,是2011版电视剧《新水浒传》塑造女性形象的基本原则,具有值得注意的女性主义色彩。这种改编迎合了当前女性情感表达的需求,凸显了女性文化张扬中的性别冲突,呼唤当前社会环境下女性文化空间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