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紫星 《新闻世界》2012,(4):172-17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服饰文化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丝绸之路"的开发使中国的丝织品在欧洲享有盛誉,也使中国成为东方服饰文化的策源地。在现代服饰的设计中,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设计源泉,创作出凝结着中华民族神韵和精神风采的现代服装,这种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符号的服饰,不仅是世界服饰中具有文化意义的奇葩,同时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胡鹏 《新闻世界》2011,(7):97-98
在大众消费时代里,女性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她们追随流行,制造流行,并有许多并非来自"需求"的消费行为,大众传媒对这种现象的产生起着引导和推动作用。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反思其对女性消费文化应有的引导倾向。  相似文献   

3.
姜中华 《兰台世界》2014,(12):172-173
服饰是现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意识的生动反映,具有鲜明的物质文化属性,对唐代服饰的研究始终是中外史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以"锁子甲"为线索和切入点,对外来文明对唐代服饰形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的来临,使女性符号成为广告中经久不衰的主题。随着与欧美流行文化的碰撞,"跨属狂欢"逐渐成为我国广告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卖点,同时在媒体自由度、娱乐化程度日益增加的趋势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符号学的角度来阐释"跨属"后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这种文化得以传播所依凭的符号要素及其原因,企图揭示在符号暴力的驱动下,这种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使文化趋于同质化后产生的被动宣传和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5.
王诤 《新闻爱好者》2010,(5):180-181
文化的传承需要载体,影视业的快速发展使影视作品很好地起到了文化传播载体的作用。影视服饰是表达影视文化的基本元素,服饰中蕴涵着丰富的服饰文化,使影视服饰亦成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之一。本文以2009国庆献礼影片《建国大业》和国庆60周年庆典中传承出来的中山装文化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了中山装的文化内涵,目的是通过剖析影视镜头中传递的文化元素,来体现影视作品在弘扬传统美德、传播优秀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之一.服饰,作为一种生动的信息传达媒介,既负载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属性,又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服饰传播的行为是一种信息上的直接交流,可以说,服饰传播是人类借助服饰语言和媒介方式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传播媒介如何作用于服饰流行,服饰流行又如何影响传播媒介,是本文所要探讨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韩剧在中国的流行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韩剧中呈现的价值观念、女性形象、审美观念、生活方式等对我国女性观众的消费观、价值观、审美观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透过韩剧对女性观众服饰搭配、美容护肤和家居生活三个方面的影响表现,从文化认同、受众的信息、感情、视听需求等角度分析影响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汉初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保留了较多的楚文化成分,楚文化成为构成汉初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汉初期在服饰方面有"汉承楚风"的倾向,首服、发型、服装等不同程度地受到楚风楚俗楚服影响。汉初的男子首服中,有多种样式的冠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楚冠,如法冠等;西汉时男女穿着的深衣,也延续了楚式深衣的部分特征;甚至汉初女子发髻造型也不免受楚女子发式影响。汉初的服饰文化无论在服饰样式或是审美倾向上,都与楚文化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楚文化根基深厚,还由于汉朝的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楚风楚俗流行所致。本文将从服装款式、男子首服、女子发式、审美意识四方面详细剖析楚文化对西汉初期的服饰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汉初服饰受楚文化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域中,内外力的有机合作是保护非遗的重要途径。凉山彝族服饰随着日常生活的变迁和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传统彝族服饰不仅拓展了功能,还促进了彝族服饰消费市场的细分和活跃。一方面,采用创新设计和新面料的机制服饰逐渐成为彝族群众日常穿着的服装;另一方面,传统彝族服饰被赋予了更多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从日常生活中的常服转变为重要场合上的礼服。凉山彝族服饰成功融入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同时走出了一条传承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高雅 《大观周刊》2012,(37):34-34
现如今唐装不仅在我国深受欢迎,在国外也引起了关注并逐渐流行量起来,成为异国他乡的服饰潮流。可以说,唐装展示了当代中国人的服装文化,表现亍中华民族的服装特点。本文从面料、造型、色彩等入手,浅谈“唐装”的服饰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服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服饰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交流对服饰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宋代服饰,本文针对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服饰演变产生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交流、服饰演变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田"纹服饰是流行于战国时期的一种特殊服饰类型,一般被认作是中山白狄的传统服饰。通过对出土的穿有类似纹样服饰的玉人的梳理比对,可以发现"水田"纹服饰分布广泛,除以纹饰为共性特征,在服饰结构、纹饰布局、形制款式方面又具有地方特色。这类服饰是华夏文化与北部戎狄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早期形成时可能受到白狄文化的影响,但在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中原华夏服饰文化的一个支脉,且穿着人群的社会地位不会太高。同时,本文全面收集了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穿着类似纹样服饰的玉人存世品作为比对材料,对此类服饰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提出了探索方向。在此基础上,对玉器表现的服饰形象的局限性问题略作思考,并在服饰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层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汉初的意识形态与文化艺术保留了较多的楚文化成分,楚文化成为构成汉初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汉初期在服饰方面有"汉承楚风"的倾向,首服、发型、服装等不同程度地受到楚风楚俗楚服影响。汉初的男子首服中,有多种样式的冠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楚冠,如法冠等;西汉时男女穿着的深衣,也延续了楚式深衣的部分特征;甚至汉初女子发髻造型也不免受楚女子发式影响。汉初的服饰文化无论在服饰样式或是审美倾向上,都与楚文化有一定的承袭关系。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因为楚文化根基深厚,还由于汉朝的开国君臣多为楚人,楚风楚俗流行所致。本文将从服装款式、男子首服、女子发式、审美意识四方面详细剖析楚文化对西汉初期的服饰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分析汉初服饰受楚文化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所有关于"胡"的界定,均是以"汉"作为中心或主流的,比如"胡服"。本文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流行的服饰形制,并尝试分析流行原因,描绘出那个时代服饰风尚的总体风貌。  相似文献   

15.
徐娇燕 《大观周刊》2012,(11):73-74
弗里达是墨西哥著名女艺术家,在她的绘画作品中,服饰成为她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成为她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墨西哥文化的捍卫的符号表证.她通过绘画中的服饰这种艺术表现语言来塑造自我的特殊艺术手法,表达出她在肉体与精神双重痛苦下依然对生命充满无限热爱与赞颂.本文就是通过解读弗里迭绘画作品中的服饰语言及其特殊魅力来更深层次的探讨弗里达的艺术。文章以墨西哥画家弗里达绘画作品中的服饰为出发点,解读其在绘画作品中的独特视觉表述方式,论证了服饰在弗里达的绘画创作中是一个极其潜在拓展性的话语方式,并把它视为具有更深层次表现意义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交网络媒体的兴起,在QQ空间说说、微信、微博和贴吧等社交平台上,频繁出现点赞行为,网友们借助点击大拇指或者红心按钮这一便捷动作来表达对于信息内容的复杂态度。如今,"点赞族"已经遍布各大社交平台,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任何现象的流行化都有其原因,"点赞"之所以在极短时间内成为一种风潮,为大家所接收和使用,与现今网络的快餐文化环境以及人类复杂的社交心理不无关联,正是碎片化的交流环境和人际互动的心理需要这双重因素的影响催生了"点赞族"。  相似文献   

17.
陈飞鲸 《东南传播》2010,(9):107-108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网络语言成为一大语言现象。每年都会产生一批网络流行词、流行语。考察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的叠音词,比如"范跑跑、躲猫猫、楼脆脆"。本文试以这三个词为例,从语音、语义、语用角度分析叠音词成为网络流行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殷婷 《东南传播》2010,(1):126-128
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与媒介中各类符号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除了语言、文字、影像等传播符号之外,非语言符号中的服饰形象符号也是生动反映一国整体形象最直观的传播符号。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媒介覆盖的全球化趋势,服饰符号已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符号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建枸。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们已步入一个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大行其道,图像传播是视觉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网络自拍也作为图像传播的一部分成为流行,各种自拍照片充斥在社交网络之中。网络自拍现象的盛行有多种原因,这一现象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影视作品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影视作品中的服饰因其蕴涵着丰富的服饰文化而成为表达影视文化的重要元素。经典影片《霸王别姬》是一部享有世界级荣誉的电影,由著名演员张国荣、张丰毅、巩俐等主演,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一部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