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世培  沈颖 《新闻世界》2011,(7):149-150
邵飘萍,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早年曾经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创办我国第一家民营通讯社——北京新闻编译社,1918年独资创办影响颇大的《京报》,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后人公认的"新闻全才"。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势力,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鉴于目前新闻界和史学界关于邵飘萍的办报实践和办报思想研究得较多,本文从邵飘萍与几位名人的交往这个切入点来分析他的交往与办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国初年是中国社会政治局势动荡,政权频繁交替并立的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促成了我国新闻教育的产生。在民初的新闻教育中,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所发挥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他们在新闻教育实践中提出的新闻教育思想,促进了当时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以后的新闻教育也有启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民初新闻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我国新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民初新闻教育思想对如今新闻教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战时期,英法等国陷入战乱,使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暂时摆脱压迫,得到发展,并带动了新闻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新的报刊、通讯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也不断壮大着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在此期间,一些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新闻学者参与办报,指导方针,言传身教,以其睿智的理论和扎实的实践形成各自的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初创阶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他们当中,有那么一位学者,他不怎么出名,也少有像邵飘萍之人等激愤的言辞,但却给我国新闻事业的开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思想。他就是任白涛。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是中国社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中国新闻事业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有了很大的提升,以邵飘萍为代表的新闻前辈提出了新闻本位思想并身体力行.新闻本位思想在新闻观念、办报理念、报刊经营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对当时和后来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拟从新闻本位思想的内容表现、产生背景、对后来的影响以及对当下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琪 《青年记者》2010,(8):29-30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坚定信念,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中国新闻界普遍存在向壁虚构、捕风捉影的恶习,甚至生造事实党同伐异。这一弊病,既有政治的原因,有辛亥政论之风对新闻文风的影响,也是中国新闻事业向现代意义转变时期的必然。而邵飘萍自觉承担了改革中国新闻事业的使命。他认为我国今日尚在幼稚时代之新闻纸.却以新闻材料缺乏及所载消息不确为两种极大祸根。为了激励报社同仁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曾在创建《京报》之初,挥笔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办公室内。然而用这四个字来概括邵飘萍的采写艺术难免偏颇,可将其扩展为以下二十个字:耳听八方、贵在无畏、攻心为上、连载成势、善抢独家。  相似文献   

7.
邵飘萍:新闻专业主义理想的追寻与失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飘萍受业之初即深受西方新闻专业主义思想影响,大力提倡无党无派独立客观的新闻理想,但在当时各种政治势力和思想派别的复杂角力中,他又以明显的进步主义倾向深深卷入其中。由于自由与进步的矛盾一直是被遮蔽的话语,对邵飘萍这两个方面的各自表述,分别指向对其专业思想和道德人格的肯定,而其专业理想与时代实践的矛盾却被遮蔽。  相似文献   

8.
左珊 《新闻世界》2011,(6):121-122
"新闻专业主义"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但是在中国报人办报过程中已经涉及了很多符合专业主义的内容。而且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有自己的特点,邵飘萍在他一生的办报实践中,处处体现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邵飘萍是一个集新闻记、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家三种角色于一身的新闻奇才。1918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邵飘萍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同时,他还在北京平民大学、北京政法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他撰写了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作《实际应用新闻学》和《新闻学》。当时在北大聆听邵飘萍讲课的  相似文献   

10.
浙江一向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在1886年,在这片土地上又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一生追求新闻事业,追求民主自由,追求大众梦想,他就是邵飘萍。"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趣味,愿终生以之。" ——邵飘萍邵飘萍,原名镜清,后改名振青。自幼聪颖的他,14岁便考中秀才,19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读书。在这期间,邵飘萍第一次接触到了新闻事业,开始给上海《申报》写通讯。1908年毕业后,回到他成长的地方——金华任中学教师。同时继续担任《申报》的特约通讯员。教书育人曾是邵飘萍的理想,但是随着他对新闻事业的了解,他发现从事新闻工作,做一个为大众鼓与呼的记者才是自己最向往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至国共内战时期,北京和上海是新闻事业蓬勃发展、跌宕起伏之地.这一北一南两个新闻中心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报纸和报人.《京报》创办者邵飘萍和《申报》总经理史量才,一个新闻记者,一个新闻事业家,在不同的地方为着相同的理想而奋斗.他们与新闻结缘、开始新闻生涯都始于《申报》;他们本着“新闻救国”的思想,不畏强权,在追求各自新闻理想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们最终因为新闻报道惹来祸螭,为当权者所杀害.邵飘萍同史量才的新闻思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尽管邵飘萍没提过"新闻专业主义"这个词,但从他一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一直都在追寻新闻专业主义理想,并坚定不移的践行着。具体表现在重视新闻材料,以新闻为本位、报刊是社会的耳目、重视记者地位、重视新闻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王治国 《青年记者》2017,(23):124-125
邵飘萍,生于1886年,原名镜清,飘萍是他的笔名,浙江东阳人.1912年,邵飘萍在《汉民日报》经理杭辛斋的邀请下,加入了《汉民日报》,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后来,邵飘萍逐渐倾向于革命,于1925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以“宣传赤化”的罪名被张作霖杀害. 本文按照影响客体、影响主体勾勒出邵飘萍的社交圈,并分析作为报人的邵飘萍受到了哪些人的影响,又影响了哪些人,在此基础上总结邵飘萍对新闻事业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理论家和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坚定信念,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乃至生命.他撰写的<实际应用新闻学>被称为中国采访学的奠基之作,该书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详细地介绍了许多新闻采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享有盛誉的新闻记,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一生追求革命真理;他们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和新闻论: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不畏艰险、果敢坚定的革命风格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瞿秋白、邵飘萍、邹韬奋、范长  相似文献   

16.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1):48-50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着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翠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唯一嗜好。以“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为终生恪守的信条,不畏强权,敢于坚持真理与正义,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以至生命。怀念邵飘萍,就是对今日新闻工作者和教育者的激励与期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上世纪的20年代,我们党就有了像邵飘萍那样杰出的共产党员。他以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报刊活动家和新闻教育家的名义.载人中国新闻事业的史册。  相似文献   

18.
程力沛 《编辑之友》2011,(9):123-125
一邵飘萍的生平及其新闻实践邵飘萍原名新成,又名镜清,后改名为振青,字飘萍,笔名有阿平、素昧平生,1888年10月生于浙江金华。l3岁中秀才,17岁考入浙江高等学堂,并开始给《申报》写稿。1912年任《汉民日报》主编,袁世凯称帝后,为  相似文献   

19.
一代报人、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先驱邵飘萍,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手中的笔为武器,宣传真理,揭露黑暗,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其卓越的采访技能、一针见血的社评文章和敏锐的新闻观察力,直至今日仍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0.
公元2010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范敬宜去世.享年79岁。在近百年的中国新闻教育史上.范翁是与邵飘萍、安岗等新闻奠基人齐名的大师.我们感念他为我国新闻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范老生前曾为我刊题写刊名.并于2003年受聘本刊顾问,2009年我刊举办第六届中国太行山新闻论坛西柏坡会议时欣然题诗.为表达敬仰和怀念.特选登了一组文章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