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的成就、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30余年,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阶段。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步步紧逼的国际环境下起步的。距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仅仅10年左右,发生了1871年俄国侵占伊犁和18...  相似文献   

2.
与中国相比,日本近代化的启动有着得天独厚的外部条件。由于中国作为一个资源丰富的贫弱国以及在战略地位上的重要性,对西方列强而言,它们对东亚侵略的矛头主要是针对中国,因而对日本的压力就相对减弱了。同时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大大牵制了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力量,也迫使它们改变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为日本近代化的启动创造了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日本近代化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立在中国付出的重大牲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福建洋务运动是晚清福建近代化的一次尝试。由于福建省经济落后、地理资源较差、对外贸易状况恶化和政治靠山缺乏,最终导致晚清福建近代化失败。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为解决战时液体燃料供应问题,决议勘探陕北石油。经过对陕北地区石油地质勘查,国民政府在陕北专门成立油矿探勘处。最终石油勘探成功,后将原油进行提炼,并第一次炼出汽油。本次勘探是国民政府寻求战略物资一次大胆且艰难的尝试,为其后的石油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福建洋务运动是晚清福建近代化的一次尝试.由于福建省经济落后、地理资源较差、对外贸易状况恶化和政治靠山缺乏,最终导致晚清福建近代化失败.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政权,也包含被迫开放、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意图.他们的近代化意识以及开办的近代化企业,即使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意义.如果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二者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先进的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引进以及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变革的总进程.戊戌维新的"变政"、"变法"在推动社会前进和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从这一进程来看,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以封建衙门方式管理大机器生产,只能导致近代企业的破产,没有主权独立就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后起国家的近代化,其前提必然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在一个没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只能成为强权的附庸,也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教会女校的创办与浙江女子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佩芳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6):73-74,94
浙江的教会女校是在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出现的,它是西方列强对浙江进行文化侵略的一种手段,但客观上却揭开了浙江女子学校教育的序幕,对浙江女子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日早期近代化领导集团之比较郑永军19世纪60年代,中国与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的早期近代化几乎是同时起步的。但是经过30多年的时间,日本逐渐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它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屈辱条约和许多特权,一跃而成为亚洲第一个完全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国家,而中...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古老的中国社会被迫嬗变。章基于历史背景,评述了浙江教育的近代化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两大基本任务中国近代化过程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一是近代化。两者的关系是: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二、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但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2.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列强的破坏,发展缓慢,历经…  相似文献   

11.
镇江自古为长江下游的重要都市,历史上人文荟萃,教育比较发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胁迫下,镇江被逼开埠通商,商贸经济迅速发展,新兴的社会群体开始出现,镇江的教育事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镇江近代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后,各国传教士纷纷深入中国内地建立教会组织,搜集情报,修建教堂,发展教民。散布殖民主义思想,毒害中国人民,建立侵华据点。深处中国内陆偏僻之地的陕北三边地区也无法置身事外。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就有比利时天主教教士来此传教,从此开始了长达约50年的民教之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洋务运动为开端的近代化与日本明治维新的近代化的不同结果引起学术界的质疑。笔者认为,中国早期现代化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传统政治制度以及造成这一制度的深刻的文化背景,当然,其结果也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以往史学界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近代文化民族主义问题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本文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是代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性思潮,它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抵拒国内思想西化思潮的泛滥,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以及推动传统学术近代化诸方面,均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亦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浓厚的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表现出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某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都是在西方列强的炮舰逼迫下开始了近代化进程的。面对着西方列强,为了维护新生政权,两国政府虽然都采取了“海禁”“锁国”的外交形式,但其本质有很大差别,这就造成了两国近代化的不同进程和不同的结果。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停滞和落后。  相似文献   

16.
近代陕北地区的石油工业的开发和其他民族工业一样,难以逃脱历史的命运。尽管其发展步履维艰,但它填补了陕北地区工业的空白,是陕北工业近代化的先驱。对陕北地区的居民在物质生活、社会意识、社会风俗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它有可能失败,也有可能成功,但无论怎样,我们始终还是会有所感悟。我就曾有过这样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8.
步入近代,台湾受到列强的侵略。清廷高度重视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大力经营开发台湾。经过清廷20余年的经营,台湾成为当时全国洋务运动中的先进省份。台湾的近代化有自身显著的特点,而造成台湾近代化取得如此显著成效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晚清王朝,内忧外患,国势日衰,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实施“新政”。刑律监狱制度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修订新刑律,尝试司法独立,培养新式监狱人才,设立新式模范监狱。改革与清朝守旧势力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文化产生激烈冲突归于失败,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将士们既是反对清朝统治的农民英雄,也是反对列强侵略的爱国主义者。他们反对外来侵略的光辉业绩和爱国精神,将永远彪炳于近代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