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在一所乡村中学读高中。据我观察,从这所乡中学毕业的,考上大学的寥寥无几。于是,我有了自暴自弃的想法。一次,班主任跟我谈心。班主任问:"水能流向天空吗?""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我答。"水不能流向天空,哪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班主任说。  相似文献   

2.
夏林义 《考试周刊》2013,(31):121-122
<正>地面从大气中直接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它包括雨、雪、霜露、雾、凇、霰和雹等。降水是上天赐给大地的甘露。各种各样的气候,因为你的参与才有了变幻莫测;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因为你的雕琢才有了灵性;丰富多彩的生物,  相似文献   

3.
下雨了     
<正>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你也许看到的是毛毛雨、连绵不断的阴雨:倾盆而下的暴雨。但你知道吗,雨虽然下得让你烦恼,但雨却是地球  相似文献   

4.
一、"雨"字切入解诗题(出示金文"雨"字)师:这是一个古字,猜猜看是什么?(生脱口而出"雨")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字的形状很像我们现在的"雨"字。师:这就是汉字的特点"。雨"和"诗"是很有缘分的,古往今来的无数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风情万种的"雨"。这节课咱们  相似文献   

5.
交流     
雨幻化成云,云碰撞成雨;于是,雨领略了云的飘逸,云读懂了雨的执着。雪融化成水,水蒸腾也会变成雪;于是,水有了雪的高度,雪有了水的纯洁。江奔流到海,海紧连着江;于是,江了解了海的胸怀,海知道了江的理想……——这,是水与水的交流。绿叶丛中,花影憧憧;道旁河畔,柳丝轻拂;浩淼湖面,微波荡漾;蓝色天空,彩鸢飘。茂林修竹,传来小鸟的啁啾;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婉转悠扬的笛声……于是,静止的变得活泼,单调的变得生动,寂寞的也会欢唱……——这,是风与风在交流。人与人交流,应该像水那样平等,像风那样自由。在交流中,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6.
雪娃娃陪伴我一个冬天了,今天,它要走了。我不让它走,咱们还没玩够呢,它却急得流出了眼泪。雪娃娃,你为什么要走啊?是我哪儿得罪了你,还是你想你的妈妈了?雪娃娃说:『不是,不是,是春姑娘捎信来,让我回去换雨弟弟。雨弟弟不来,花儿怎么能开,  相似文献   

7.
雨后,小明和爸爸到池塘边去玩。小明发现池塘里荷花叶上有球形水珠,一个个像珍珠。池塘的水面上有小昆虫在滑行,像滑冰运动员。小明问爸爸,为什么昆虫掉不到水里去?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爸爸说:“这是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一种收缩绷紧的力的缘故。我们可以做一些实验来证实水具有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8.
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个降落伞包>的内容吗?讲述的是周总理所乘坐的飞机遇到冻雨时的故事.在今年1月份我国遭受了大范围的雨雪影响,从北到南分别是雪、冻雨、雨三种降水形式,这三种降水形式分别是因为其不同的温度、湿度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王贵 《考试周刊》2008,(48):220-220
一、什么是酸雨雨、雪、雾、雹和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pH小于5.6的,统称为酸雨。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自从20世纪50年代英国、法国出现酸雨以后,酸雨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世界各国。近年来我国上海、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也降过酸雨。酸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颠倒的世界     
《小学时代》2012,(Z1):72
"啊!这是怎么回事!"我大惊失色——现在正是炎炎夏日,但天上却飘着鹅毛大雪。我赶紧穿上冬衣,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一出门,我又哭笑不得一好热啊!仿佛周围根本不是雪,而是火辣的阳光。雪居然是热的!用手托起一片雪花,咦?这雪怎么不会化呢?放到嘴里一尝—呀,是白砂糖味的!"哈哈,妈妈平时不让我多吃糖,今天总算可以拼命吃个够了!"  相似文献   

11.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雪融化了是什么?一名学生回答:"雪化了是云。"另一名学生说:"雪融化了是彩虹。"还有一名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道:"春天!"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都错了!答案是水。"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  相似文献   

12.
雪和松     
雪,是死去的雨,是雨的精魂。——鲁迅——题记起风了,那雪在寒风中徘徊,有些彷徨迷茫,寻找着自己的归宿。雪,轻轻地贴在雪松上,带着一丝找到归宿的恬然,却又有一丝无奈;雪,宁静安然,随着松枝的轻轻摆动,静寂地躺在松针上,略有一些刺痛。雪好不甘心,为什么自己不是雨,可外人总觉得它很超脱。那雪便是——田园诗派创始人陶  相似文献   

13.
在十分平坦的泥土地上,躺着一块块巨大的岩石,在它们的后面留下了一串串长长"爬行"的足迹,这就是美国加州内华达山脉东边,"死谷"中干涸的湖滩上的奇景——会"爬"的石头。它既不是冰川搬运,也不是重力下滑。它是怎么"爬行"的呢?经过多年观测,终于揭开了这一大自然奥秘。原来,当下了一场合适的雨后,  相似文献   

14.
都说写诗难,可在一次教学中,我班的46名学生写了一首小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那堂阅读课说起。那节课是四年级的语文课,上的是“积累·运用六”的阅读《雪化后是什么》。短文后有一个问题:你对短文中的三种答案是怎样看的,你的答案是什么?在提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这还用问,当然是“雪化后是春天”这个答案最好了。可谁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雪化后就是水呀。”“雪化后怎么能是春天呢?”“雪化后应该是冰”。……孩子们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也很失望,但我没有埋怨孩子们,我只是告诉他们:“你们的生活空间是宽广的,可你们的思维就像被…  相似文献   

15.
雨后,小明和爸爸到池塘边去玩。小明发现池塘里荷花叶上有球形水珠,个个像珍珠那样。池塘的水面上有小昆虫在滑行,像滑冰运动员。小明问爸爸,为什么昆虫掉不到水里去?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爸爸说:“这是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一种收缩绷紧的力的缘故,在初中《物理》中刚好有这些内容,你可能还没有学习到,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些游戏来证实水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6.
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个降落伞包》的内容吗?讲述的是周总理所乘坐的飞机遇到冻雨时的故事。在今年1月份我国遭受了大范围的雨雪影响,从北到南分别是雪、冻雨、雨三种降水形式,这三种降水形式分别是因为其不同的温度、湿度环境所影响而形成的。而其中冻雨影响范围大,其出现的几率虽然较低,但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性损失却极为严重。那么,冻雨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我们应怎样预防呢?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月19日雪听说,一分贝是云流动的声音;两分贝是蝴蝶振翅的声音;而三分贝是花开的声音。——题记自天穹飘落而下,洋洋洒洒,雪色充盈了天空,百花娇嫩得不敢伸头。太阳醒得早,阳光暖暖的拥在身上,天空很蓝。澄澈?湛蓝?丝绸?都太相像了。那一种蓝,盛满了静谧的温婉的忧伤;那一种蓝,介于黑暗与光明之间,介于喜悦与忧伤之间。太多的blue就是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诗《雪》是一篇较难讲解的课文。要是单讲雪,倒也容易理解: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孕育着春天的消息;朔方的雪蓬勃奋飞,跟严酷的黑暗现实进行着英勇的斗争,以此阐明鲁迅写作本文的思想感情,也显得合乎情理。难就难在:既然是写雪,为什么开头结尾却都写了雨?怎样理解“暖国的雨”和“雨的精魂”?它们对表达主题思想起什么作用?在通篇结构安排上又处于什么位置?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全文的主题就不鲜  相似文献   

19.
学车记     
儿子聪明可爱,小脑筋转起来比谁都快,很是讨人喜欢,就是有一个缺点——不喜欢运动。每次想带他出去运动,他都会找借口:"哎呀,我好累啊!""这个怎么这么难啊,还是在家休息吧。"每当这时我就会十分苦恼:孩子不运动可不行,怎样才能改变他不爱运动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20.
我和妈妈约好出去玩玩,可是,天却下起了雨,妈妈说等天晴了再出去玩。我每天盼望着,盼望着。天就是不见好转,雨一直下个不停。我的心情也随着窗外的雨丝渐渐地阴沉下来,我望着天空,心想:太阳公公去哪儿了?我们放假了,难道他也放假了吗?或者是太阳公公生病了?雨姑娘怎么天天都来,她怎么不放假回家呢?雨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