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文献研读,本文评述了国内外有关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相关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有关研究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浮游藻类特征与河流生境关系密切,现有的相关研究显示,中国河流中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种属所占的百分比,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密度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河流的生境特征;②国内外迄今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案例表明,在流速较缓的大河中下游河段,浮游藻类的特征可作为评估和指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有效指标;③中国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问题的基础研究仍较薄弱、系统性不强,需要加强调查与分析,建立不同类型河流中浮游藻类的本底特征数据库,构建适合我国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监测的浮游藻类指标;④以各类地表水体中的浮游藻类与其生境关系为基础,开展浮游藻类功能群分类研究,探讨其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的应用等,是国际浮游藻类生态学研究中的新趋势.我国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建议今后应重视整合湖泊与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结果,加强浮游藻类与生境关系的系统研究,创建我国浮游藻类功能群分类系统,尽快实现我国浮游藻类研究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2.
采用RDA分析,结合北方一水库的实际监测数据,利用CANOCO(canonical community ordination)软件对水体中的水质指标与浮游藻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CANOCO软件是水生态环境评价中很好地选择,能够清晰地反映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胡变芳  谢树莲 《科技通报》2013,(1):181-184,208
对山西辛安泉的浮游藻类进行了研究,共发现86种及14变种,隶属于5门40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达16属42种,裸藻门5属22种6变种,蓝藻门6属11种2变种,硅藻门11属9种6变种,金藻门2属2种。辛安泉浮游藻类的季节变化显著,秋季种类最多,冬季最少。浮游藻类的空间变化极显著,上游种类数多于下游。浮游藻类种类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只有水体最大宽度对浮游藻类种类数影响明显且为负相关。通过对浮游藻类植物时空分布格局的研究,为辛安泉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针对贵州高原水库藻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群演变规律的复杂性、独特性和研究的必要性,组织开展"贵州高原水库藻类群落演变机理、调控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工作,通过解析贵州水库藻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群演变规律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效应,构建藻类群落结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水库藻类群落结构健康状况,为群落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项目研发集成了入库氮磷营养盐削减、水库藻类群落结构优化及藻类水华应急处置的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开展了技术应用示范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5.
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10年1月对东江干流水体51个点进行的浮游植物及其群落结构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状况,分析了河流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并据此评价了东江干流水体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干流水体中物种丰富度中等,个体分布较均匀,共有浮游植物7门83种(包括2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38种,占所有物种数的45.78%,其细胞生物量占总浮游植物的53.99%;主要优势种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菱形藻(Nitzs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浮游植物的密度分布不均匀,其中下游显著大于上、中游,且主要密集于下游的东莞市和惠州市江段水体;东江干流水体中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相对较为一致,上游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稳定性较下游略高;以多样性指数为指标对水体作评价,结果显示大多数采样点位水体营养化程度不高,水质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宁 《中国科技信息》2007,(12):285-285,287
由于水质污染导致了每年夏季水库水体中以绿藻为主的藻类物质的快速生长,给地表水自来水厂现有的常规原水处理工艺带来了诸多困难,而直接影响了地表水厂的出厂水质。为减少藻类对水质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利用二氧化氯进行原水预处理的方法以及其优点,阐述了其除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佳  沈红梅  谢树莲 《资源科学》2011,33(6):1111-1117
对汾河流域太原段6个样点的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太原段化学需氧量(COD)、总磷和氨氮的水平较高,重金属镉、铬和铅污染都比较严重,其中镉污染尤其突出,水质处于从V类水向劣V类水过渡阶段;②汾河太原段浮游藻类共计有89属,224种,其中蓝藻门23属103种,绿藻门37属75种,硅藻门19属36种,甲藻门4属4种,隐藻门3属3种,裸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属1种。优势种主要有小席藻、银灰平裂藻、尖针杆藻等14种,均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③汾河太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水质污染情况逐渐加剧,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个别地段达到重污染,其中尤以小店桥断面污染状况最严重。鉴于汾河太原段目前的状况,提出了相关污染防治措施,为预防和综合治理汾河流域水体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利用生态透析技术(SPT机)在中山大学康乐园的小西湖进行水体净化处理,对生态透析技术(SPT机)运行期间的微型生物群落变化和湖水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SPT机1-2个月的处理后,真核藻类(包括引起水华的藻类)密度明显降低;同时,SPT机内微生物群落结构较小西湖、大西湖更稳定,能够富集好氧微生物及降解有机物等细菌种类,能有效地减少引致"水华"的蓝藻门细菌在整个微生物群落中的比例。综上,本研究认为该技术在降低小西湖水氨氮、控制有害藻类爆发及湖面臭气的产生,以及池水保净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慧 《内江科技》2011,32(12):53-53,89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内陆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水中藻类大量爆发,导致藻素污染水质,不仅给供水行业增加了大量原水处理成本,而且危及水质安全和人类健康。本文通过分析原水水质变化规律及原因,确定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供水行业原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水污染治理难题,它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为生物所需要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水体富营养化源于生物所需的氮、磷等大量进入湖泊、河湾等缓流水体。在自然条件下,湖泊自身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2.
岱海湖区水质分析及对岱海发展规划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研究主要利用鉴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及密度的方法,结合水体的生境调查、pH值、溶解氧含量、透明度及叶绿素含量等,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岱海湖区开展水质调查,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数据结合对水体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岱海湖区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并逐步向富营养化水平转化,并结合湖区现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次研究主要利用鉴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及密度的方法,结合水体的生境调查、pH值、溶解氧含量、透明度及叶绿素含量等,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岱海湖区开展水质调查,将研究结果与已有数据结合对水体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岱海湖区水体处于中营养化水平,并逐步向富营养化水平转化,并结合湖区现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遗爱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和叶绿素浓度,开展水体水质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磷是水体的主要污染物,西湖和菱角湖不符合Ⅳ类水标准,水质较差;不同的水质指标表现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对而言,湖边水体污染较湖心严重;3个湖区均存在富营养化现象,其富营养化程度排序为:东湖西湖菱角湖;最后,对遗爱湖水体污染物的来源及水质的改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一系列营养盐相同的水体中培养藻类,使其处于相同的温度和光照,不同流速条件下,对水体中总磷的消耗和叶绿素生长情况进行记录,研究紊流对藻类生长产生的影响,进而研究紊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水体富营养化爆发存在临界流速,当流速小于临界流速时,叶绿素随流速的增大而增长,而流速大于临界流速时,叶绿素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湖泊水富营养化已经成为生态系统中的严重环境问题,利用植物富集氮磷元素净化修复水体。文中以西安市园林造景水体为背景,研究沉水植物重建对水体氮磷元素含量的影响。选择3种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温丝草和扁草,将它们移栽至实验室内污染底泥中,经过45 d运用硫酸钾氧化法检测水体总氮、总磷含量;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及钼黄比色法分别检测氨态氮、磷酸根磷含量。结果显示:单株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总氮去除率大小顺序为温丝草竹叶眼子菜扁草;对水体中总磷去除率大小排序为竹叶眼子菜温丝草扁草。分别配置不同种植密度沉水植物,分析水体中不同密度程度的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元素去除效果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沉水植物种植密度增加,净化效果也随之提升。通过实验证明沉水植物对藻类有强抑制作用使水质得到修复。  相似文献   

17.
叶绿素a是水体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水体初级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表示水体中浮游藻类的密度,进而被用来作为评价水体是否受富营养化污染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此为背景,首先用分光光度方法测量实验室培养的螺旋藻水样的吸光谱数据,并建立螺旋藻水样吸光度与其叶绿素a含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决定系数R2达到了0.9294。以此模型为依据、MSP430F149为控制器,配以外围电源稳压电路、主动光源驱动电路、光电转化电路和LCD12864显示电路,设计了一款测量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操作简单、实时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浮游藻体内叶绿素(Chlorophyll)通常有Chl.a、Chl.b、Chl.c三类。各门藻类所含的光合色素不完全相同,而其中Chl.a是存在于各门藻类的一种光合色素,与藻体成一定比例关系,一般为藻体干重的1.5%左右。当前各围在湖泊研究中往往采用测定水体内chl.a量以表示其浮游藻的生物量。它是一种简便且快速的测定浮游藻生物量的方法。可借以指示水  相似文献   

19.
小议饮用水水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来说,我国目前集中式饮用水源可以分为河水、湖泊水库和地下水三类.由于这三种水存在的方式和流经的地区不同,水质质量也不相同.河流水质普遍受到多方面的污染;湖泊水库水体不易流动,动植物繁衍往往使藻类过量繁殖,受到富营养化威胁,水体容易产生各种异味.湖库水中来自天然土壤的蒸发残留物,硬度和碳酸盐等成分,比河水含量高,河水又比地下水舍量高.地下水温度比较稳定,在夏季地下水比河流湖泊水温低.总的来说,就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实际情况选择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是最适宜的.分析当前常规水净化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阐述解决水污染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15)
藻类及其副产物给传统净水工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增加了水处理的难度。本文论述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规模暴发带来的危害,比较了几种不同抑藻方法的优劣。结合我国水处理的现状,探讨了今后藻类治理的发展方向,提出在未来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联用可以有效防止藻类大规模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