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贵州高原水库藻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群演变规律的复杂性、独特性和研究的必要性,组织开展"贵州高原水库藻类群落演变机理、调控技术及应用"项目研究工作,通过解析贵州水库藻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群演变规律及其对环境的指示效应,构建藻类群落结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水库藻类群落结构健康状况,为群落调控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目标导向.项目研发集成了入库氮磷营养盐削减、水库藻类群落结构优化及藻类水华应急处置的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开展了技术应用示范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广州市天河区葫芦岭社区生活污水处理试点进行为期4个月的连续实验观察,通过对不同处理阶段生态透析设备和处理池中氨氮的监测和工艺调试,实现污水中氨氮的有效去除,提出了在分散式污水深度处理中应用生态透析技术对污水中的氨氮进行有效去除的观点。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州赛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生产的生态透析机SPT机已经大批量生产,并应用到不同的生活污水处理领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应用"生态透析+深度净化"工艺对葫芦岭社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进行深度改造,进一步提高处理后外排水水质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V类标准,并与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深度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和MBR膜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出生态透析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出水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圈包括海洋、湖沼、河流、冰川、地下水等,水圈中居住着地球上一半以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古菌、真菌、藻类、病毒等,蕴含着地球上最大的微生物组。已有的研究表明,水圈微生物在重要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关键驱动作用。但是,人们对水圈微生物组的核心科学问题,即微生物如何发挥驱动作用至今了解不多。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简称"水圈微生物计划")正式立项。该计划拟选择典型水圈环境,解析微生物群落构建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物质与能量代谢机制以及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生态学意义与贡献,从而揭示水圈微生物驱动碳、氮、硫等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文章简述了该计划提出的背景与依据,以及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个湖泊众多的国家,现有湖泊中超过77%的已经富营养化。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影响,富营养化导致的藻类(以蓝藻为主)水华,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水华最严重、水华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7.
范海青  王凌文  王丹  殷操 《科技通报》2019,35(2):213-219
为了深入探索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中土壤、植物根系及砾石区域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深度测序及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土壤、根系及砾石生物膜上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和功能各有不同,而植物根系群落结构的演变更有利于污水处理:根系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OTU系列总数和Shannon指数)和优势细菌种类均大于砾石或土壤;两种湿地植物(滴水观音和美人蕉)的根系细菌群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美人蕉根系中以产碱杆菌属(27%)、黄杆菌属(29%)、溶杆菌属(30%)和假单胞菌属(13%)为优势细菌,滴水观音根系以乳球菌属(28%)、黄杆菌属(20%)和假单胞菌属(34%)为优势细菌;KEGG结果表明根系代谢功能与土壤及砾石区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且KO基因预测证实根系代谢能力最大。COG功能预测显示美人蕉根系代谢强度高于滴水观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代谢酶基因,如双加氧酶、脱氢酶、磷酸盐脱氢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基因中脱氢酶基因的丰度最高,并且美人蕉根系的功能基因丰度值最大。这些结果为高效构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流管理经常面临污染物来源不明及污染源无法归责的问题,此外如何评价河流生态修复效果也是目前河流管理的一个难点。文章介绍了一种微生物群落分析技术――Biolog技术,并尝试用于河流污染源的分析与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该技术可以通过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来对污染物来源进行分析,也可从微生物群落组成来提供生态修复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生态透析技术在南方某城市生活污水工程化应用中其除磷机理、去除效果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文章提出的全新生态透析技术去除污水中磷的解决方案。工程运行结果表明,使用生态透析技术对生活污水中CODcr、BOD5、氨氮、总氮等污染指标有很好的处理效果的同时,对处理后外排水TP这个常规方法难以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的指标也有极好的效果,在工程运行获得分析检测数据的时间段内,TP含量均小于一级A排放要求的浓度(≦5mg/L)。工程实际运行获得的结果表明生态透析技术在环保行业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和工艺创新,其处理效果特别是对总磷的去除效果相较于传统的A/A、A2/O等工艺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生态透析的广泛应用将对生活废水的深度达标处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付诸现实应用,以日处理生活污水500 m3的一个处理站点计算,采用生态透析技术在除磷上节约的药剂费用和综合电耗上减少的费用,将对运行企业产生3.65万元/年的经济效益。当前采用生态透析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站点超过200个,日处理生活废水超过40000 m3/日,年节约运行费用292万元。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和人类肠道宏基因组学(MHIT)计划完成后,人们对自身携带的微生物有了清楚的了解。从人类历史开始之时,微生物就寄居在人体之中。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人体中寄居着数万亿微生物,它们的数量超过了人体细胞,二者之比为10∶1。而且,人体内的微生物主要寄居在肠道内,共有  相似文献   

11.
西湖浮游藻类、异养微生物的现存量及初级生产力是反映水域肥瘠及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水域渔业生产潜力的重要依据。为此,海洋二所与西湖水域管理处从1985年2月起共同开展该项专题研究。内容包括:1.西湖水域环境理化要素的观察;2.生物现存  相似文献   

12.
陈奥密 《大众科技》2013,(7):53-55,48
2012年,江门市开始进入蓝藻水华的高风险期。为了保障供水安全,文章对江门市10宗中型水库进行了藻类调查和监测,并分析评价各水库藻类总丰度、藻类优势种、蓝藻水华特点等。结果显示,立新水库全年均发生了全库规模的水华,主要以平裂藻为水华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微生物是所有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有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苗、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蓝细菌(蓝藻);有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小型藻类;还有没有细胞结构的各种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微生物由于个体小,基因组简单,有许多不同于高等生物的奇特本领和难以想象的特殊能耐。了解微生物的这些能耐对我们与微生物和平相处,预防它们的危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质地黏重,透水性差,季节性降雨分布严重不足,极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合理的耕作措施加剧土壤侵蚀,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制约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979年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下简称"桃源站")建站以来,系统开展了区域农业生态系统优化管理、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和建立区域农业综合发展的技术体系与优化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为南方红壤丘陵区农田生态系统耕地地力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重要理论和技术支撑。通过系统分析南方潜育性和次生潜育化水稻土的形成原因,为我国潜育性水田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红壤稻田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力与系统健康的协调机制,为稻田生态系统持续、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系统解析驱动稻田N2O和CH4排放关键过程的微生物作用机理,为我国农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系统解析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和反硝化微生物的分布格局和主要驱动因素,为大尺度刻画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机构及生态功能奠定基础;研究猪日粮功能性氨基酸代谢与生理功能调控机制,提升我国科学养猪水平和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探明了多年蔬菜连作对土壤氮素转化功能的影响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并提出相应调控措施,为蔬菜土氮素的调控提供强有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养分流失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丘岗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氮磷拦截与生态消纳模式和稻田流失氮磷生态湿地消纳技术,为防控农田生态系统氮磷面源污染提供技术支撑;构建南方丘陵区坡地种草养羊与农牧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并开展示范推广,服务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桃源站在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指导下,将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中分别以苯、甲苯、苯和甲苯为碳源,直接采用地下水和采用加入铁和三氯乙烯(TCE)浸泡过的地下水进行微生物培养和驯化,得到6种不同的菌液,结合PCR-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分析其中微生物的群落差异。结果表明:在铁渗透反应格栅(Fe0-PRB)下游的水化学环境中,降解苯和甲苯的微生物优势群落减少,芽孢杆菌属和自养黄色杆菌属是其中的优势群落。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变化是微生物落群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彭悦  李艺  杨欣欣  陈环宇 《科技通报》2021,37(1):39-44,55
台式微生物培养反应器由于体积小、生物膜采样过程简单、培养生物膜用水量不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而CDC台式反应器作为典型的台式反应器,其内部的采样片通常被当作平行样本来对待,但实际上它的微生物空间分布是有差异的.为了探究CDC台式反应器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差异性,尝试提出该模拟装置的适用条件和适用的研究目的,故依托建设于实际管网试验大厅的CDC台式反应器平台开展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计数生物膜中细菌总数、高通量16S rDNA测序分析微生物群落种类和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CDC台式反应器,细菌总数和可培养菌数量均呈现上部最少,中部和下部最大的分布规律;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不同空间位置处的优势菌门(属)和条件致病菌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针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CDC台式反应器,微生物采样方式也是不同的;要培养不同类型的菌门(属)时,所选择的反应器类型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7.
微型生物(包括细菌、古菌和病毒)是海洋碳循环的巨大幕后推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气二氧化碳(CO_2)由海洋藻类生物转变成可沉降有机组分(生物泵),经过细菌和古菌及其他生物和病毒作用(微型生物碳泵),在广阔水体中产生的惰性有机碳(RDOC)可在千年时间尺度上被封存,其伴随颗粒物进一步沉降到海底由底栖微生物作用变成碳酸盐矿物(碳酸盐碳泵)得以更长时间尺度的封存。文章在充分了解海洋微生物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三泵(生物泵、微型生物碳泵、碳酸盐碳泵)集成"的固碳、储碳原理和优势;采用人工智能手段,制定海洋负排放工程可行性方案,为海洋碳封存提供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场景。从科学原理上,该方案的实施将可望助力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信息》2003,(11):33-33
水循环系统运行时,如工业用循环冷却水系统或是发电厂内的水力循环系统经常会发生水垢污染问题,藻类、真菌、微生物及细菌日积月累滋生成长,堵塞了过滤器及阀门使水循环设备停摆,为抑制水垢生长,大量的杀菌剂(Biocide)、氯剂杀菌及臭氧剂早被广泛的使用,无形中已对水环保造成强大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不强,很多水体都被污染,其中尤以水华产生的危害广为人知。那么细菌能否抑制水中藻类的生长?我假设大肠杆菌和假单胞杆菌对藻类有抑制作用,以此展开实验。一、实验材料供试藻种选用铜绿微囊藻FACHB-905、普通小球藻FACHB-8、斜生栅藻FACHB-416。藻种均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种保  相似文献   

20.
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体,在调控寄主群落结构、促进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进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病毒被喻为生物"暗物质"。近年来,海洋环境下病毒生态学研究进展迅速;与此相反,在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土壤环境中病毒研究进展缓慢。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对目前有关土壤病毒丰度、形态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研究方法和生态功能等进行简要的阐述,目的在于呼吁从事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工作者重视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土壤病毒生态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