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换不仅催生了新的课程话语系统与研究方法论,同时也带来课程研究视域的适应性调整,即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教师因而在课程改革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然而衍生于传统课程系统的教师化严重阻滞其实践创新。只有在传统更新中重建教师化,才能彻底解放教师进而激发课程应有的生命活力。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化要实现由适应型化走向创生型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通过阅读能力测试、算术速度测试在300名三年级儿童中选取单独计算困难(n=22)、计算和阅读都困难(n=18)两个实验组和年龄控制组(n=23),使用计算机呈现以数字、图形、汉字三种材料组成的六个快速命名任务,以考察计算困难儿童的抑制控制及转换能力.结果表明(1)计算困难儿童的抑制控制及转换能力显著低于控制组儿童;(2)单独计算困难儿童只在数字材料任务中的反应成绩显著低于控制组儿童;(3)计算与阅读都困难儿童三种任务材料的反应成绩显著低于控制组儿童.  相似文献   

3.
《教育文汇》2014,(5):17-20
正确认识儿童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惯用的分析方法并不能达到对儿童本质的认识,在对“分析”方式的反思与批判中,哲学解释学中“理解”的方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认知儿童的方式开始由“分析”向“理解”转换。本文致力于分析认识儿童的方式由“分析”向“理解”转换的必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这种转换的认识与关注,运用“理解”的方式,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儿童是实施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人们惯用的分析方法并不能达到对儿童本质的认识,在对"分析"方式的反思与批判中,哲学解释学中"理解"的方式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关注,认知儿童的方式开始由"分析"向"理解"转换。本文致力于分析认识儿童的方式由"分析"向"理解"转换的必要性,以期引起人们对这种转换的认识与关注,运用"理解"的方式,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关注下,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一度重建了美国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学建议。近几年来,在语言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呈现出以下趋势:对儿童语言发展失调原因的认识,从单一基因解释向多基因解释转换;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拓展了对儿童语言加工处理方式的认识;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研究范式向注重研究实效转换。  相似文献   

6.
儿童哲学萌发于上世纪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运动。经过30多年,我国的儿童哲学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反思三个阶段。笔者通过文献梳理,考察我国儿童哲学的研究现状,在儿童哲学的内涵与外延、实验涉及的广度以及儿童哲学中国化的问题上,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7.
儿童作文儿童化的问题,事关小学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探索,愿求教于专家与同行。一、作文要求儿童化所谓作文要求儿童化,就是指依据儿童认知、情感、语言发展的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对儿童的作文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我们在依据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要三不”。“三要”是:作文内容要儿童化,让儿童写自己喜欢的内容;作文形式要儿童化,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文体、语言去写作文;作文评价儿童化,用儿童乐意接受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儿童作文。“三不”是:不用成人的文章来要求儿童,…  相似文献   

8.
《创新人才教育》2019,(3):24-28
儿童的思维发展、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密切相关。在数学学习中,儿童习惯的手指表达、视觉化表达等方式与其大脑运作机制相关。相关研究表明,基于视觉化思维的数学学习对于儿童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需要重视这一点,并鼓励儿童发展视觉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儿童习作题材单一、内容空洞、情感浅白,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影响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受制因素大约可以分为:传统文化、应试教学和现实生活对儿童作文的影响:儿童生活体验中的率性与价值判断力的缺失;传统的平面式作文教学流弊作祟。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策略至少有:小学作文儿童化、儿童作文交际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习作选题情境化。  相似文献   

10.
儿童习作题材单一、内容空洞、情感浅白,是长期困扰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受制因素大约包括:传统文化、应试教学和规则化生活状态的交互影响,儿童生活体验的率性与基本分析判断能力的缺失,传统的平面式作文教学流弊作祟。儿童作文题材生成的策略至少有:小学作文儿童化、儿童作文交际化、作文教学生活化、习作选题情境化。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以录像为媒介的集体访谈和多重话语分析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中国城乡幼教工作者对游戏,特别是对幼儿园中儿童自由游戏的不同看法.研究归纳出三种看似不同但实则存在内在关联和相互转化可能的游戏观.(1)儿童自由游戏只是幼儿园中游戏的一种,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也可以被称为游戏.(2)儿童自由游戏是真正的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或游戏活动教学化)固然有其合理性,但与游戏有质的区别.(3)高水平的自由游戏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境界,"会玩"的儿童才能在游戏中享受到真正的自由.教师的游戏观影响了儿童对游戏、自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水墨画教学,在儿童美术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水墨画教学对于儿童认识、了解中国传统绘画,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髓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水墨画教学以临摹为主,呈现出程式化的样式,容易阻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成与发展,也消解了儿童通过艺术学习,启迪灵性的美育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赋予深刻的历史启示:一是要实现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历史传承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二是要实现本土化,三是要实现"视界转换";这为中国社会学实现其理论主题由"发展与社会转型"-"秩序与社会整合"-"公正与小城镇建设"的转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及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建构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社会学研究主题转换的动态、互动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成人在儿童的语言习得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而非仅仅是提供语言模型。成人总是以儿童能够接受的程度来使用语言,而且会根据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的进步而加大话语的难度。因此对于简单、形式完美、内容详实的母亲语言(mothers’speech)研究是儿童最初语言输入研究的重点,母亲语言特征对于婴儿的社会交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母亲语言的三个特征:简约化、表达性鉴别化、澄清化来展示母亲语言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个西北村庄传统儿童养育活动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养育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文化下人类的儿童养育行为和理念是不同的。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涧村的传统儿童养育活动不仅包括提供给儿童吃喝和穿着,家庭、宗族和村落不同层级的养育活动具有多级化、情感化、道德化、礼仪和社会规范化的特征,在培养儿童形成山涧村传统的亲情伦理、道德情感、礼仪规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所谓现代化的儿童养育活动相比,传统的儿童养育活动值得更多关注和进一步反思。  相似文献   

16.
为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是否存在中央执行功能缺陷,本研究使用2-back任务、数字转换任务和色词Stroop任务分别对29名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28名典型发展儿童的中央执行功能三个子成分(刷新、转移、抑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2-back任务、数字转换任务、色词Stroop任务上的正确率均显著低于典型发展儿童,且在色词Stroop任务上的缺陷效应量最大。这些结果表明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在三个中央执行功能子成分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且抑制缺陷是其核心缺陷。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背景 本届小学共同体“校长论坛”,聚焦儿童课程校本化设计与实践,主题的确立主要基于三大背景. 一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走向与热点是:发现和回归儿童.人类文明进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发现了人,将人从神的笼罩下解放出来,世界焕然一新;二是发现了女性,将女性从男性统治下解放出来,世界的半边天从此撑了起来;三是发现了儿童,将儿童从对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现正处于发现儿童的阶段.这就要求学校必须与发现儿童这一背景相适应,建立起“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走向“学校课程儿童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儿童权益运动的发展和新儿童社会学的兴起,儿童日益被视作独立的权利主体和积极的社会行动者。将儿童视为被动的调研对象的传统做法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将儿童视作研究的合作者、参与者甚至发起者的儿童参与式研究范式日渐受到认可和采用。英国女王大学儿童权利中心负责人劳拉·兰迪发起一项儿童参与式研究,设计了研究过程中儿童顾问小组(CRAG)的建立、儿童参与能力的构建以及儿童在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方法选取、研究数据注释和研究成果呈现六个进程中的参与,自始至终保障了儿童在研究过程中的话语权和参与权。而这类研究方法要能够成功为我国所用,需要认识儿童参与式研究的价值、重构研究中成人和儿童的关系、避免儿童参与的形式化和幼稚化、结合国情进行儿童参与式研究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中儿童幸福的迷失体现为儿童教育的物质化、学业的高压化、发展的功利化和需要的边缘化,而家庭结构的变迁、传统儿童观的束缚和成人文化对儿童文化的压制使儿童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回归儿童幸福需要提高父母的教育素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提升儿童的幸福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读写素养是儿童认知和学习的基础。数字时代的儿童读写素养面临儿童阅读兴趣不足的挑战。游戏化思维在儿童教学中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动机,增加学习兴趣。为提升儿童数字读写素养,文章提出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儿童数字读写素养培养项目设计,开发了游戏化阅读平台--"阅读大挑战",在香港小学生中推广使用,并对使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讨论该项目中游戏化学习策略与项目运行要素;借此构建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儿童数字读写素养培养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数字时代下的儿童读写能力培养设计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