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英汉习语看隐喻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个认知过程.隐喻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的表达与接受必然受制于一定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价值标准.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同时,大多数的习语都具有隐喻性.因此,习语的选择和使用必然折射出一定的文化特征,表现出隐喻的民族性特点.隐喻的民族性体现于民族的地域性特征、民族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学典籍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隐喻广泛地存在于不同的语言中,是人们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反映特定民族的文化、思维、生活环境、价值观等。教师应将隐喻引入英语文化教学中,将隐喻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学习英语文化中的隐喻文化,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由于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经历存在相同点,因此各民族间的词汇隐喻有着共性.但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在描述同一概念时,常常选用不同的事物作为词汇隐喻的取向,有一些词汇隐喻甚至只为某民族的语言所有而无法在其他语言里找到对应物.因此词汇隐喻在认知过程中还表现为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自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民族文化特征的各个主要方面对词汇隐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国民性格及民族心理特征、宗教文化,生活方式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情感认知源于身体经验,因此虽然身处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人们对情感的人体隐喻是具有共性的;与此同时,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历史风俗的差异又影响着人们的情感认知体验,因此不同民族、文化中的人们对情感的人体隐喻也存在差异。本文试对比汉日“喜”情感人体隐喻。  相似文献   

5.
文化隐喻是一种研究具体国家/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文化隐喻法有其完整的概念体系,文化隐喻法在文化研究中的优势在于方法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和视角的多维。文化隐喻能够动态地关注国家或民族文化自相矛盾的本质和内部的价值观差异,扩展和深化对文化复杂本质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它反映了各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服饰习语作为习语中的一部分,也同样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特点。本文试图探索服饰习语中的隐喻现象,并且对习语中的隐喻翻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体隐喻认知对汉字有着直接身体图式影响,对阿拉伯文字有着间接的生活图式影响;汉阿人体词汇均有一词多义、隐喻延伸的特点;汉阿人体隐喻认知方式在两种语言中有对应、不对应和空缺现象,不对应主要表现在表达同一概念时两种语言选择的始源域不同,或始源域相同,但映射时选择的特征不同,空缺则是两种语言中都有属于各自特殊的人体隐喻方式;人体隐喻认知在两种语言中的差异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文化差异,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思维较阿拉伯民族更强,但阿拉伯人的抽象思维要比中华民族略胜一筹,中国人习惯反身内省,追求天人合一,阿拉伯人更多地思考自己和真主的关系,此外也体现出两个民族在价值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岳凤霞 《时代教育》2009,(10):47-48
许多有关颜色的隐喻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些颜色隐喻大都带有文化局限性.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差别,人们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使用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于中英六种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加深中英间不同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汉、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鉴于相似的认知基础,英汉隐喻有着许多的共性.但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与社会文化背景又使英汉隐喻存在必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认知思维方式,英汉成语隐喻与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密不可分;英汉成语在设喻上存在着许多差别。因此。在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时要注意对隐喻进行对应处理。  相似文献   

11.
隐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概括性地回顾隐喻研究的发展过程,试图从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来探讨分析隐喻的认知机制、隐喻式思维方式以及隐喻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体现。语言和思维都是具有社会性的,因此不同民族的隐喻既有相似性又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文化不尽相同,英汉两种语言隐喻的喻体有同有异.本文拟就英文报刊中隐喻现象同汉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翻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杨妍  彭雪华 《英语辅导》2014,(1):157-159,177
隐喻是语言现象,更是认知现象,它与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拥有几乎相同的身体经验,导致人们的世界隐喻观也是相似的,因此英汉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的"心"的隐喻表达就存在相同点。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导引不同的认知思维,所以英汉"心"的隐喻表达又存诸多相异。本文依据隐喻认知理论,结合英汉语料,对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心"的隐喻表达进行认知剖析,以揭示语言背后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14.
隐喻既是一种外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深层的认知思维,是人类感知世界与形成概念的重要方式.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性投射,按照概念隐喻源域的不同和投射方式的差异,并以汉英隐喻性谚语为语料对概念隐喻中的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概念隐喻对人的认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和表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汉英谚语多数具有隐喻性,其句式简洁、寓意深刻,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蕴藏着各自的民族文化和生活经验,对概念隐喻的认知类型及应用特点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张俊 《成才之路》2012,(31):86-8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民族价值观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时态和语态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两个民族的价值观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民族,相同动物或不同动物,它们的隐喻含义都在某一种程度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造成的大部分原因在于两个不同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隐喻的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词汇中,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动物的隐喻也存在差异。该文结合隐喻的相关概念,从古文化角度,分析了一些典型动物隐喻的区别,以更好地理解英汉差异;了解西方文化,学有所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类共有的身体即物质经验,与人体有关的类似隐喻在相当多语言中都是大体一致的,因而存在着认知与语言上的普遍现象。但是每个民族都有民族心理的历史积淀,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法,从而使得人类语言中的隐喻概念系统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和差异。本文正是从时间、感情以及亲属称谓语的角度来描述空间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对隐喻的语言文化进行了论述和分析,认为隐喻是语言使用中无处不在的现象,既受不同民族、语种的思维方式和表述习惯影响,同时也对其产生反作用.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工具,对语言文化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必然是隐喻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一种民族的思维、心理和价值观.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表达方式自然两相歧异.但是人类的思维内容有其共通性,这是翻译之所以可能的基础.在翻译中,我们应注意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思维类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20.
王萌 《海外英语》2013,(19):255-256
人类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颜色词,他们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由于人们对颜色的感知不同,因此颜色有着不同的隐喻意义。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隐喻也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帕尔默认为文化、语言和认知是一个有机整体。隐喻有着民族文化的烙印,因此应从文化的视角看颜色隐喻。该文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基础,以语言、文化和隐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对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