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1.如图1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A.减小为原来的1/2B.和原来一样C.增大为原来的2倍D.无法判断图1图22.如图2所示,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A.重力和支持力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3.下列生活实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A.向车的转轴处加润滑油B.鞋底的花纹C.在结冰的路面上撒上煤渣…  相似文献   

2.
图2θa图1ABθF图3a图4FBABFA一、利用“相互作用力为零”的临界条件例1如图1所示,木块A、B的质量分别为m1、m2,紧挨着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与B之间的接触面与水平面成θ角,A与B间的接触面光滑.现施加一个水平力F作用于A,使A、B一起向右运动,且A、B不发生相对运动,求F的最大值.解析A、B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F越大,加速度a越大,水平面对A的弹力NA越小.A、B不发生相对运动的临界条件是NA=0,此时木块A受到重力m1g、B对A的弹力N和水平力F3个力的作用,有F-Nsinθ=m1a,Ncosθ=m1g,F=(m1+m2)a.由以上三式可得,F的最大值为Fm…  相似文献   

3.
一、误将非平衡状态按平衡状态处理例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均为m的物体A、B,在水平力F作用下共同运动,则A、B间作用力为.误解辨析:有同学依据“力等值传递”,误认为A、B间作用力为F.其实,A、B均属于非平衡状态,它们有共同加速度a=2Fm,不论以A或以B为研究对象,均能得出A、B间作用力N=F2.若A、B静止于光滑水平面,B的右侧为固定竖直挡板(如图2),则A、B间作用力确为F.例2如图3、4所示,不计摩擦,其中图3绳下端系一重m g的物体,图4用力F拉,F=m g,对质量相同的M1、M2所产生的加速度为a1、a2,则a1____a2(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74):6-7
<正>2011年三明中考数学第23题:在矩形ABCD中,点P在AD上,AB=2,AP=1.将直角尺的顶点放在P处,直角尺的两边分别交AB,BC于点E,F,连接EF(如图1).(1)当点E与点B重合时,点F恰好与点C重合(如图2),求PC的长;(2)探究:将直尺从图2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顺时针旋转,当点E和点A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猜想,并解答:  相似文献   

5.
所谓临界条件,就是当系统的运动形式、现象、性质或过程发生转变时,系统在转折的关键点所处的物理状态和物理条件。符合临界条件的物理量称为临界值,临界值是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转折的分界点,它所对应的临界条件往往隐蔽在变化过程中,需要仔细分析、挖掘。1在“相对静止”与“相对滑动”转化过程中分析临界条件。例1如图,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10kg,4kg,A、B之间能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0N,A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1拉A物,或改用水平力F2拉B物,均要使A、B无相对滑动,求F1F2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才有惯性B.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力,起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作用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速度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D.一切物体都有惯性,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2.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上,用3.一如大图小1为所F示、,方一向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如图所示的力推它,…  相似文献   

7.
题目 质量均为m的三个带电小球A、B、C依次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AB=BC=L.A球带电量QA=10q,B球带电量QB=q,在小球C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若使AB、BC能始终保持L的间距运动,问:(1)QC=?(2)F=?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学中关于摩擦力习题的解答,不少学生感到费解无从着手,为突破这一难点现结合典型实例分析如下:例1如图1,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摩擦力为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则推力解F2析为:N·(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摩擦力的决定因素的理解,一般可从平衡力的角度来分析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由于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B处平衡状态,此时在竖直方向上B受到的重力和A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如果B在水平方向上…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 (每小题 7分 ,共 4 2分 )1.在直角坐标系中 ,纵、横坐标都是整数的点 ,称为整点 .设k为整数 ,当直线y =x - 2与y =kx k的交点为整点时 ,k的值可以取 (   )个 .(A) 4   ”(B) 5   ”(C) 6   ”(D) 7图 12 .如图 1,AB是⊙O的直径 ,C为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A、B重合 ) ,CD⊥AB ,AD、CD分别交⊙O于E、F .则与AB·AC相等的一定是 (   ) .(A)AE·AD   (B)AE·ED(C)CF·CD   (D)CF·FD3.在△ABC与△A′B′C′中 ,已知AB 相似文献   

10.
定理1过椭圆22xa2 by2=1的焦点F的焦点弦AB的两端点A、B所作的两条切线的交点必在此焦点所对应的准线上.证明设过焦点F的弦AB的两端点A、B的切线交于P(x0,y0),∴直线AB的方程为:xa02x yb02y=1.∵过焦点F(c,0),∴20xa2c=1?x0=ac,∴P(x0,y0)在焦点F(c,0)对应的准线上.定理2过双曲  相似文献   

11.
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几何与图形的基础,它的应用很广泛.现把相似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归类如下. 一、测量高度 例1 如图1,小明为了测量一凉亭的高度AB(顶端A到水平地面BD的距离),在旁边放置一个与凉亭的台阶BC等高的台阶DE(DE=BC=0.5米,A、B、C三点共线),把一面镜子水平放置在平台上的点C处,测得CG=15米,然后沿直线CG后退到点E处,这时恰好在镜子里看到凉亭的顶端A,测得EG=3米,小明身高1.6米.  相似文献   

12.
例1 如图1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2m,mB=m,用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细线连接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瞬间线突然断裂,保持F不变,继续拉A移动一段距离s0后撤去F.问当A、B都停止运动时相距多远?(设A、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解法1 初始时,A、B一起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做匀速运动,说明系统所受合力为零. 线断裂后,物体A在水平恒力F及摩擦阻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水平恒力F及摩擦阻力fA对它所做的总功等于它的动能增量.撤去F后,物体  相似文献   

13.
恒力做功可用公式W=Fscosα来求解,但如果是变力做功,即力的大小或方向在做功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就不能简单套用该公式了.那么,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如何处理有关变力做功的问题呢?下面结合例题谈谈解决变力做功问题的七种方法.一、利用动能定理求解例1如图1所示,在一光滑水平桌面的中心开一小孔O,穿过一条细绳,当在其下端用力F竖直向下拉时,另一端所系的小球恰好在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慢慢地增大拉力,使小球运动半径逐渐减小,当拉力由F变为8F时,小球运动轨迹半径由r变为r2.在此过程中,拉力对小球所做的功是A.0B.4FrC.3.5FrD…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 12月 2 1日一、选择题 (每小题 7分 ,共 4 2分 )1.在直角坐标系中 ,若一点的纵、横坐标都是整数 ,则称该点为整点 .设k为整数 ,当直线y =x- 2与y=kx +k的交点为整点时 ,k的值可以取 (   )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图 12 .如图 1,AB是⊙O的直径 ,C为AB上的一个动点 (C点不与A、B重合 ) ,CD⊥AB ,AD、CD分别交⊙O于E、F ,则与AB·AC相等的一定是 (   ) .(A)AE·AD    (B)AE·ED(C)CF·CD    (D)CF·FD3.在△ABC与△A′B′C′中 ,已知AB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题1.大磅秤上站着一个重500N的人,同时放着一个重30N的物体,当此人用20N的力竖直向上提这个物体时:()A.磅秤上站着的示数减少20NB.磅秤的示数不会改变C.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0N2D..如人图对所磅示秤,的物压体力A是静5止20N在水平地面上,则()A.地面受到的压力和A的重力是同一个力;B.A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反作用力;C.A的重力与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地面对A的支持力与A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3平.衡水力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如图所示.若用大小为F1的水平力作用于A,恰好使A、B一起做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16.
gxueshengshidai一.选择题1.过定点P(0,2)作直线l,使l与曲线y2=4(x-1)有且仅有1个公共点,这样的直线l共有()A.1条B.2条C.3条D.4条2.设θ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sinθ cosθ=15,则曲线x2sinθ y2cosθ=1表示()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B.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C.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D.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3.已知F1、F2是椭圆1x62 y92=1的两焦点,经点F2的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B,若|AB|=5,则|AF1| |BF1|等于()A.11B.10C.9D.164.AB为过椭圆x2a2 by22=1中心的弦,F(c,0)为椭圆的右焦点,则△AFB的面积最大值是()A.b2B.ab C.ac D.bc5.椭圆x…  相似文献   

17.
解静力学问题。在水平面上放着A、B两物体(如下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m,且M>m,它们与地面的动摩擦系数分别为μA、μB,用一根细绳连接A、B,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在A物上加一水平力F,使它们匀速直线运动,则:(A)若μA=μB,F与θ无关;(B)若μA=μB,θ越大,F越大;(C)若μA<μB,θ越小,F越大;(D)若μA>μB,θ越大,F越大。解:对选项(A),我们先整体地看,若μA=μB=μ,则有F=μ(M+m)g,故F与θ无关,则(A)正确,(B)错。对选项(C)、(D),我们再“隔离”瞧一瞧,才能找到F与θ的函数关系(T是拉B的力):对(A)…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命题:椭圆 x~2/a~2 y~2/b~2=1(a>b>0)短轴为 AB,M 为椭圆上非 A、B 的点,MA、MB 与 x 轴交于点 E、F,则 OE·OF=a~2.此命题看似平凡,却"来头"不小,值得研究.推广1:把短轴 AB,长轴 CD 换成一般的共轭直径,得到如下性质:定理1 AB、CD 是椭圆 x~2/a~2 y~2/b~2=1(a>b>0)的共轭直径,M 为椭圆上非 A、B 的点,直线 MA、MB 分别交 CD 所在直线于点 E、F,则 E、F 在点 O 的同侧,且 OE·OF=OD~2(图1).证明:设 A(acos α,bsin α),则 B(-acos α,-bsin α),M(acos β,bsin β).由 AB、CD 共轭,知 k_(AB)·k_(CD)=-(b~2/a~2),又 k_(AB)=bsin α/acos α,  相似文献   

19.
广西2005年初二年级物理竞赛中有这样一道题: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B和C紧挨着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如图1所示用水平力F1推A,结果它们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过程中A对B的推力和B对C的推力分别是F2和F3,那么( )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如图1所示,A,B,C是双曲线x2/a2/a2-y2-y2/b2/b2=1(a>0,b>0)上的三个点,AB经过原点O,AC经过右焦点F,若BF⊥AC且BF=AC,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A.(10)2=1(a>0,b>0)上的三个点,AB经过原点O,AC经过右焦点F,若BF⊥AC且BF=AC,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A.(10)(1/2)2B.10(1/2)2B.10(1/2) C.32D.3解法1:由题意可得,在Rt△ABF中,OF为斜边AB上的中线,则有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