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螺旋上升式主题教研设计意图 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把日常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经过整理和归纳,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并把它作为教研组的教研课题,以专题式、系统化研究的方式来引导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同时把研究主题贯穿于学习、研讨、实践和反思等教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王丰 《江西教育》2014,(1):46-46
主题研讨活动源于教师的需要,是以教学中的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实践为主渠道的校本教研方式。建立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主题教研机制,是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校本教研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心教研组是县(区)、片区和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中的一级组织,它置身于具体的教育环境和范畴,围绕教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以“教、研、训”为一体开展活动。同时,中心教研组还通过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在交流研讨、理论培训和专业引领中,帮助各校确定教研方向,细化教研内容,促进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提升,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以“需要”为动力,创设和谐的教研氛围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改变以往的自上而下、专业人员搞教研的做法,将生硬的、缺乏活力的教研活动变为教师的内在的需要,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此,中心…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活动场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常常是,教研活动无主题,研讨话题不集中,交流时多数人泛泛而谈,说大话、套话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但没有实效,而且会使参与的教师感到厌烦。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通过主题教研的形式,培养教师的探究欲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陛。  相似文献   

5.
何桂香 《学前教育》2014,(10):20-21
作为一名教研员,我工作的“正差儿”就是设计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提升老师的专业水平。我常常在思考: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方式和教研活动内容是老师们喜爱的,也力求能做到每一次教研活动都尽可能让老师们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走。  相似文献   

6.
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师德优良、具有融洽和谐的团队精神的教职工队伍。几年来,我校各教研组全面开展以"主题研讨课、主题研讨会"为主要形式的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还是对教研方式的一次变革,更是教师教学生命的加油站,是教师素质提升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要想开展区域高效教研活动,首先就要弄清楚高效教研活动的核心是什么?高效教研活动的核心是高效果、高效率和高效益.那么,就应该以效果、效率和效益做为切入点.高效果的教研活动应是带着困惑而来,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思考、产生新的问题而离开;高效的教研活动,应放弃"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高效益的教研活动要尽可能地促使教师全情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去.如果花费了很大力气,组织了教研活动,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益,甚至没有明显的效果,没有收益,这将使得教研活动失去开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教研?什么是教研活动?怎样的教研才是契合新教师融入与成长的"有效教研"?本文以结合促进新教师成长和增进教研团队建设的核心使命为出发点,从教研氛围、新教师归属感、具体问题解决和团队效能提升几个方面提出见解,旨在提升教研实效、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更好服务于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中心教研组足县(区)、片区和学校三级教研网络中的一级组织,它置身于具体的教育环境和范畴.围绕教师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以“教、研、训”为一体开展活动。同时,中心教研组还通过校际间的教研活动.在交流研讨、理论培训和专业引领中,帮助各校确定教研方向,细化教研内容,促进教师不断地实践、反思和提升.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0.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主体,研究校本教研的方式、方法,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不同层面的教学人员共同参与创新研讨的教研活动。操作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明确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增强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1.
正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工作实践为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规律与基本原则,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以往我园的教研活动主要以研讨案例文字资料为主,对解决教学问题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我们重新考虑园本教研工作的思路,切实实现工作方式、研究形式与方法的更新,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研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主体,研究校本教研的方式、方法,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不同层面的教学人员共同参与创新研讨的教研活动。操作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明确校本教研的重要性,增强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主题教研活动以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等特点成为了基于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中的一大亮点,也成为目前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指向。因此,研究主题教研模式的高效应用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并提出应用主题教研模式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解析问题——甄选主题——课例研讨——反思改进——解析问题”的流程,形成结构化的教研活动模式。此外,还需致力于为教师提供一个全员参与、个性展示的培训平台,助推教师在专业理念、知识、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是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为教研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学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关注教师自己的问题——让教研不再浮躁 我园教研活动从以前的盲目跟热追风转向关注教师的实际。我们沉下心来,寻找自己的真实问题,然后开始逐步解决。我们通过发放问题单.让教师在自己和同伴的保教实践活动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展示问题,从中筛选确立有价值的集体研讨话题。如:我园近年开展的“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中的点评语言研究”“早期阅读的价值追求和指导策略研究”“幼儿园故事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设计研究”,都是教师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的研究充分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提升了研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林晓 《福建教育》2024,(8):32-34
教研活动是引领与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对教研问题的把握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幼儿园在开展自主游戏研究的过程中,时刻关注教师的实践困惑与需要,以具体问题为驱动,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积极探索以问题导航的主题教研行动路径。教研过程中,我们还强调系列化、持续改进,将大主题分化成小主题进行细化落实,形成主题鲜明的教研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教研品质。  相似文献   

17.
王洁  顾泠沅 《上海教育》2005,(9A):36-40
专题调研—主要观点回放 多数教师欢迎集体研讨,欢迎有专家指导的研讨,认为随时随地的交流比目前常规的教研更有效;“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是当前学校集体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创;  相似文献   

18.
教研活动若只停留在课上听课、课后评课、教师反思的过程中,显然是一个静态的、延后的、个人智慧的过程,而架设在“暂停课”下的教研,将是一个动态的、及时的、集体智慧的过程。更加贴近教研活动的目的,更能激起教师研讨的欲望和灵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毕凤娟 《成才之路》2011,(34):65-65
随着学校的"自主学习,有效指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的深入进行,我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教研的作用和效率。下面,结合我校的教研活动谈谈我对提高生物教研活动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一、带着问题教研,教师是主体,使教师愿意参加教研带着问题教研,可以说是教研活动的"突破口"。每次教研,都有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在教师之间研讨。如任教七年级的老师发现在讲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时,  相似文献   

20.
1开展学科主题教研活动的设想与方案 1.1活动设想 为了增强学科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教研活动促进有效教学,笔者所在县教研室决定开展“高中数学系列主题教研活动”.该系列活动拟以若干主题为切人点,以研究课为载体,与会教师共同研讨,集众人之智慧,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活动纪要供全县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