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一、课前指导预习预习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叶老认为,预习是“练习阅读最主要的阶段”,应“规定为必须使学生实做的工作”。几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讲作用。经调查,入学新生基本上没有预习的习惯,多数学生还认为预习是多此一举。针对学生思想实际,我们向学生着重讲清两个关系:一是预习与听课的关  相似文献   

2.
陈细贵 《广西教育》2007,(10A):27-28
预习是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极好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讲,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导,课堂教学是预习的继续。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在这种课前预习、课上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的。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应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的几点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良好有效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这不仅是教学艺术,也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下面浅谈一下自己从学生实际与教材出发,在提高学生预习能力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九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强调“培养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力法,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要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听广酒的》惯,勤动笔的习惯。”这段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文…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要杨弃“教师讲,学生听”的旧式教法,改变阅读教学“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老三段教学程式,以学生的“学”为主,在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的结合上学习文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给学习方法。下面主要结合中、高年级的教学,谈几点做法。1.预习纳入课堂,按一定步骤自学。把预习纳入课堂,学生边预习,教师边检查,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学生到三年级就训练在预习中按一定的步骤自学课文:①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把教师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看成承受知识、接受训练的客体。但是,从教学目的来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别人看”(叶圣陶(在第二次教材座谈会上的发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从上述观点出发,笔者在这里重弹老调,谈谈中学语文常规教学中的预习和听课问题。一、坚持预习预习是听课的准备,要学生坚持先预习后听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反正老师会讲…  相似文献   

7.
<正>预习是学生在听老师讲解之前,预先了解一下学习内容,它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预习对自学能力的提高和培养自学习惯,有着积极的意义。开展预习活动,为学生培养和锻炼自学能力,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机会。坚持不懈地对学科进行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会迅速提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需要搞好预习,学习差的学生更需要重视预习。而好的预习作业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显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8.
浅谈预习     
一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条重要措施。“大纲”指出:“按照各年级的教学要求,要着重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学生通过经常性的预习,进行独立思考,慢慢地就能培养成自学习惯,并从中摸索到预习的方法。预习的习惯养成了,自学方法学到了,才能形成自学能力。预习,能为学生学好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  相似文献   

9.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可采用“读、讲、议、练”四程序教学法。   “读”,就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做法是:   “初读”,即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大部份是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要求学生对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集中思想听好、听懂老师的讲解。每节课后布置下一次的预习内容,要求学生上课前用 5— 10分钟把新课内容看一遍,带着问题来听课。开始,学生不习惯预习,教师要经常检查督促,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当学生体会到预习后听课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讨论,科学指导高中生有效预习物理教材的几点做法,阐述了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预习可以使物理课堂教学更高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其中 ,学生自学能力 ,是其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 ,是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 ,重视数学科的预习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不可缺少的内涵。现就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略谈几种做法。“答问式”预习法。 这种预习方法是让学生带着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 ,边读书边思考 ,准备好在课堂上回答。例如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预习时 ,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 :“相遇应用题”有什么特征 ?有哪些数量关系 ?“复习题”的…  相似文献   

12.
<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培养其他能力的基础.那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是使学生在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懂得怎样动耳、动眼、动手和动脑.下面浅谈几点看法.一、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听课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掌握自学方法和规律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1.布置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和听课效果.2.课堂上,要指导学生听清楚各种数学结论的推导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几点做法。一、课前预习。新课教学前,给学生交代预习的内容和方法,一般要求学生按下面的步骤进行预习。第一步,通读,即从头到尾阅读新课教材,边读边划  相似文献   

14.
学习,归根到底要靠学生自己学。“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初中生不仅要学好各学科的知识,而且要逐渐掌握独立闯荡“知识世界”的本领。这里,我想以数学学科为例,说说在学习的几个环节中如何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预习教育心理学专家实验统计,学生如果只听老师讲解,事先不预习教材,只能记得所听内容的15%;如果只看书,而不听老师讲,只能记得所看内容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问题探究学习法"课堂教学模式,本着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宗旨,着重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训练. 一、养成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军事上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一说,此话用于学习上也是非常适合的.学生只有自己先通过预习,才能初步弄清老师下一堂课要讲的内容和自己对这一内容存在的疑惑,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才能有选择地集中精力去听.主动地去学,而不会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当然,让学生预习,教师不能只是丢给学生一句话:"大家去预习."而应针对预习内容给学生提供预习提纲,提纲要能体现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尽量能让学生看得懂,使学生能学有所依.长期坚持,形成预习习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自然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除了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中多次提到学习习惯的训练要求外,还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里,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下面结合几年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对其中“预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的培养谈点认识和做法。一、预习的习惯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一环。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教师要有一贯的要求和督促检查的措施,否则会使预习流于形式,反倒使学生养成做事应付的…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现将我在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法的几点作法介绍如下: (一)读书明理小学生往往没有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作业,预习后进课堂”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地抓这一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我在讲读教学中的具体作法。 (一) 逼着学生读书时“点、划、批,注”,培养自学能力。在学生没有独立钻研课文之前,我决不“包”着讲。坚持要求学生作好预习,预习时在课本上做出各种记号:生字、难词用“圈”,准  相似文献   

19.
学习政治课兴趣浅析吴秦兰初中学生具有习惯于通过形象思维来认识具体事物和求知欲强、活泼好动的特点.因此,采取读、讲、议几个环节的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效果是较好的。1.引导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老师思想上要有目的、有意识...  相似文献   

20.
最近,由于带实习,对初中文言文教学颇有感触,得三题如下:一、预习我所看到的初中语文教师,都重视抓预习,几乎到了不布置预习题不上课的程度。这是令人高兴的现象,因为它体现了叶老“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精神,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迈了一大步。可惜的是,在预习内容方面,一般是布置查字词的注音、释义,最多加上个层次划分。一上课,将这些内容检查一通以后,又是“先生讲,学生听”了。我以为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对发展学生的智能不大有利。叶老早在四十年前的作品《文心》中,就已提倡让学生自讲文言文,师生共同订正。时隔多年,世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