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例简述]此教例根据宋子江老师的论文《也得细细讲个片段》(《语文教学之友》89.10)改编。教学内容为《苏州园林》第四段,课时安排为《苏州园林》讲读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下:1.诵读《苏州园林》第四段,用序号标出段中的句子。2.讲析此段的结构,顺序。(这一段共11句。开头一句总说,笼罩全段,是一个中心句。②⑧两句说假山,④至(11)句说池沼。“假山和池沼”的语序,也就是这一段的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2.
一 本单元由课文《登鹳雀楼》、《珊瑚》、《黄鹂和山雀》、《小蚂蚁》、《森林爷爷》、《彩霞姑娘》和《基础训练10》红成。这是本册教材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低段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低段与中高段教学有着不可分的密切联系,也右着明显的不同。低段侧重字、词、句的教学及说话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中高段则较重视篇段教学,进行系统的读写训练。本单元正是处在从低段字词句训练到中高段篇段训练的转折点上,它即带有低段教学的特点,又十分注重与三年级教学的衔接。可以说,本单元即是二年级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在使用义教小学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实验本”)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用书》在“教材说明”部分叙述课文分段情况时,有时用起讫的自然段来注明,有时则用从某句到某句的方式来说明。有时在同一篇课文的“教材说明”里面,有的逻辑段用自然段注明,有的逻辑段用起讫的句子或内容来说明。例如《画杨桃》一课,《教师用书》在说明课文分段情况时写到:“课文大致可以分为四段……课文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有看图学文《放风筝》和《南京长江大桥》,讲读课文《珊瑚》,阅读课文《海龟下蛋》及基础训练一。 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观察结果。看图学文要通过对画面的观察,侧重进行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要求观察有序,抓住重点,特点,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珊瑚》是重点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把握住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理解重点句子,理解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关系。阅读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重进行读懂一篇课文的训练,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 为落实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训练项目,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用《语文教学二十韵》总结了他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其中有“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两句。他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对这两句话作了阐释:“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文章的思路就是文章的脉络。只有  相似文献   

8.
朱瑛 《陕西教育》2004,(10):13-14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 生:这一段主要写漓江水的特点。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 生:第一句是用对比的方法写的,作  相似文献   

9.
《惊弓之鸟》是一篇成语故事,课题本身就是一个成语。这篇成语故事含义比较深刻,教学时要使学生理解成语内容,领会成语所包含的意义,从中进行句段的训练。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法。  相似文献   

10.
紧扣课后习题加强句段训练——《捞铁牛》教学建议□无锡市崇安区教研室冯硕蕾《捞铁牛》写了宋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入黄河底的八只大铁牛捞出来的故事。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在逻辑十分严密,是一篇适宜于句段训练的好教材。本课的训...  相似文献   

11.
白蓉  康庄 《陕西教育》2000,(2):30-30
《南京长江大桥》是小语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重点,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一、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学习第一段。 (1)边读边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第一自然段前提出要求: ①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标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13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阅读课文.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呢 结合本文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先谈《大熊猫》一文的教学构想.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出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让见过大熊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见的大熊猫2.出示自读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②一句一句地读,把句子读通顺.③一段一段地读,认识自然段的标记.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①朗读课文(读后互评).②讨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大熊猫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以句段教学为重点。《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指出:“本册在最后一组课文里,才开始安排提示段落大意,让学生分段的练习。到三年级下学期再重点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为此,在教学第五册最后一组教材(《李时珍》、《李闯王渡黄河》、《神笔马良》)时,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初步认识逻辑段,划分逻辑段上。只有抓好这一分段的起始训练,方能为下学期进一步进行段的教学,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中的过渡句,有的单独作为一段,称为过渡段;有的在一段的开头,也有的在段中,是段的一部分.过渡句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也是多方面的.认识过渡句的作用,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过渡句:1.承接式过渡句.第八册课文《颐和国》中;“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这是一 句承接式过渡句.它点明了地点的变换,观察点的转移.这一承接过渡句,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条理更清楚.它还有助于学生划分文章段落.即写万寿山为一段,写昆明湖为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鳔、略微、启发、“柜子”的意思。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认识第三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练习用“……能够……,也能够……”造句。3.能够说出潜水艇有哪些地方象鱼;背诵课文最后一段。教学时间:2课时。  相似文献   

16.
一、“段的训练”在教材中的地位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语教材立足于素质教育,着眼于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在编排上体现了全新的教学思想和严谨的训练体系。各年段安排的训练侧重点不一样,总体上体现一种训练的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即自然段的训练,在整个小语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具体地说,第五册所进行的段的训练,是为第六册段的训练作准备,重点要解决:1.文有几段;2.段有几句;3.每句意思;4.全段意思。到了第六册,则正式进行段的训练,主要解决:1.段有几句;2.每句  相似文献   

17.
正段的教学,前可以带句,后可以成篇,是小学语文教学把低年级和高年级连接起来的桥梁。下面,我以教学三年级"先总起,后分述"这种连句成段的规律为例,来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这种段落是常见的,如人教版第三册《盘古开天地》中的第四自然段。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步骤。一、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想象的神奇1.找出中心句:"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引导:这个中心句就像一张渔网,网住了接下来文中要写的其他分句。  相似文献   

18.
看图讲述时,幼儿很容易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尝试“图中求并”的讲述方法,充分调动起幼儿看图讲故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适当调整图片顺序,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方法讲述 1.句与句、段与段对比讲述。以《一个小宝两个样》为例,该故事共有6张现成的图片,可将图片按原先的顺序排列,引导幼儿一句一句照着讲,如:小宝在幼儿园  相似文献   

19.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先看两个案例:眼案例一演《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师: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芽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芽(生答)师:第一句是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芽第二句里有哪些修辞手法芽(生答)师:同学们理解得非常正确,现在请大家齐读第一、二句,读后想想“水平如镜”这个词的特点,然后照样子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生答)眼案例二演《只有一个地球》主要教学环节及时间穴第二课时雪。l.朗读课文,思考:你由只有一个地球想到了什么芽穴8分钟雪2.以“地球与环境”为主题,实话实说: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芽…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1.阅读教学要抓住重点。三年级是由以识字为重点向以阅读、写作为重点过渡的年级。第一学期使用的第五册教材,是以段的教学为中心,以词、句、段为重点的,还没有达到篇的教学阶段。在《翠鸟》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教师抓住词、句、段重点段和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