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答     
去年盛夏的一天,国画二班的一位女学员对我说:苏,你拍摄的荷花照片在校刊发表了,好靓啊!我很诧异:不会啊,我怎么不知道。她皱着眉头,眼里满是疑惑,似乎在说:自己送去校刊的照片都忘记了!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老编:你好!我是一名来自广东的高中生,我们这里也有自己的校刊,我还在里面担任一个小小的职务。我们的队伍由十几个和我一样爱好写作的“文学青年”组成,作品种类很多,诗歌、散文、小说……可是精品很少,我们缺乏和外界的文学交流,所以提高得比较慢,真希望我们喜爱的  相似文献   

3.
<正>曾教过一个挺有才气的女孩,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属于偏激却不乏思想的那种。校刊年庆时,她写了一篇小说,前面有一段寄言,明确指出是借校刊之庆赠给我的,其中写道:要不是老师,我早已不在人世了。编者拿了文章来找我,想搞清楚曾发生过什么事,让一个学生对我有这样的评价。我也纳闷,我真不记得我们俩之间有过哪怕一次的长谈。仅有的交流就是,每周一次的周记和两周一次的作文。她常写一些极端、愤世嫉俗的文字,偶尔也抒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所讨论的苏州中学校刊,指的是创刊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1日,截止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月的《苏中校刊》。该刊为半月刊,共105期,79册(其中含合订24册),现收藏于苏州中学校史研究室。这105期《苏中校刊》对我们而言不啻和璧隋珠,是一份无价之精神财富,于今天的教育具有十分珍贵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这也是赞美     
浦南初中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6.
一位曾经就读于上海市罗山中学、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蒋磊同学给我们学校校刊编辑部发来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初中校长"的文章。全文如下:假如我是初中校长,我的学生将不再被逼着上  相似文献   

7.
全新接班     
孜斐 《学子》2003,(12)
大三伊始,校刊编辑部里。她喃喃地告别:“该做自己该做的事了。……祝我们的报纸一路走好。”透出一种不能自已的复杂情绪。她要将荒废的两年时间补上去考研。曾经在爱情的失乐园里迷失,伤痛,最后是校刊  相似文献   

8.
我并不在意别人认不认同,只是觉得自己是需要文字的,那么我就把自己定义为在文字这条路上前行的人。爱文字,这是一种廉价的爱好,只需要一支笔和一些稿纸。回头看看我走过的路,确实感觉有些辛酸和苦楚,但更多的是快乐。刚接触可以称为文学类的学生作品,是在初中。那时校刊上刊发了一篇题为《梦断红橙的文章,作者是我们当时的社长,我还记得她叫陈凡,记得那些是零零碎碎的作者与《红楼梦》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能够有机会参加全国老年大学系统校报校刊研讨班,我感到十分高兴。参加这次研讨班不仅了解了各地老年大学校报校刊的编辑出版情况,还与各位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做好老年教育宣传工作的途径,促进各地老年大学又好又快地发展,我感到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10.
金鹍 《江西教育》2010,(3):32-33
为落实“关注人、塑造人、提升人”的教育理念,我校努力建设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成立了浪花文学社,并配套成立了由校长任总编的校刊编辑部。按月编印校刊《浪花》,成为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编印彩色校刊的学校。我们以“提高写作水平,繁荣校园文化,美化精神世界”为办刊宗旨,确立了以创新育人模式为核心的办刊思路:关注学生生活,倾听学生心声,使校刊成为学生的良朋益友,成为育人的新载体,成为学校心理教育和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1.
我的好伙伴     
7月23日 日记,每天与我形影不离,它已成为我的好伙伴了。自从语文刘老师接任我们班级后,我们每天都与日记打交道,一旦知道有日记在校刊或报纸杂志上发表,同学们那高兴样儿就甭提了,写日记的劲头儿也更足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4)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办起校刊校报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人们眼里,校刊校报已被看作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校刊校报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加以打造。本文多次作为文学社指导教师及学生编辑的培训内容,为校园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作者曾于2006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文学发展论坛”作专题发言,并获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单位的联合表彰。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该校校刊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全国校刊最佳编辑奖”。  相似文献   

13.
拿到新一期校刊《新生活财富》 时,我有些吃惊,班里的刺头小A成 了封面人物,背景是一群画画的学 生,都是我们高三年级艺术班的。小 A正坐在最前面充当大众模特,他略 略地侧着身,恬静地微笑着,带出了 两个浅淡的酒窝。他的目光坚毅,仿  相似文献   

14.
《晨风扬帆》是泰州市大冯初级中学的校刊。在刊物编辑过程中,学校积极鼓励文学社同学参与其中,既增强了社员们的主人翁意识,也锻炼了他们运用文字的能力。孙朝阳同学从八年级开始担任校刊编辑,我们来听听她都收获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1我做了一件很出格的事。我把后桌的名字写进了投给校刊的一篇小说里,后来全校都知道了叫宁飞的这个十恶不赦的反面人物。宁飞脸绿了好几天,因为他无论  相似文献   

16.
才尚臣 《教育》2007,(2S):38-39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办起校刊校服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人们眼里,校刊校报已被看作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校刊校报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加以打造。本文多次作为文学社指导教师及学生编辑的培训内容,为校园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作者曾于2006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文学发展论坛”作专题发言,并获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单位的联合表彰。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该校校刊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全国校刊最佳编辑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韩敏 《教育》2010,(1):42-43
我常想,到底是什么让我背负这份工作——校刊指导教师——付出的时间等于教几个班的历史课,却谈不上奖金待遇,更不必说评职评优了。然而,每当回到校刊编辑部,回到那些嘻嘻哈哈的小编辑面前,为他们的“馊主意歪点子”忍俊不禁时,疲惫和郁闷便会一扫而空。于是对自己说,一定做好一点,再好一点,让孩子们感受办一本杂志的快乐,让校园的点点滴滴被记录、被珍藏,也让更多的孩子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受到鼓舞,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18.
朱华贤 《初中生》2002,(23):75-77
浦南中学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作文"救了作文命>.到底写些什么呀?我急切地看了下去,原来写的是这样一件事:读六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想了半天还写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19.
杨昊 《大学生》2014,(15):98-99
一份大学校刊的风格,是一所大学文化的自然流露,也是在校师生的思想闪现,通过中外高校校刊的风格对比,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外大学在文化上的对照,也可以从中窥见教育体制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穿越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行千里,穿越风行。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校刊——《穿越者》,正是旨在与所有人携手经历风雨,共同穿越领略那千里的风景。校刊是一个学校校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始终秉持学校“关爱心灵、关注未来”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