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回放镜头一:重温故事,提出问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生:替换。师: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说到替换,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屏幕出现:曹冲称象)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生:先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在船上刻下水位,再用石头替换大象,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以了。师:对!聪明的曹冲就是用等量的石头替换大象,把原本  相似文献   

2.
一、故事导入--引入"转化" 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 (先让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简单说一说.再让全体学生观看关于"曹冲称象"这个故事的视频)  相似文献   

3.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可以看出,"替换"这一内容是要引导学生通过数量关系的转换,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境、预设、迁移、尝试、检验、比较、归纳、变式等环节,尝试强化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 1.设境 课始,我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替换"策略:"曹冲是用什么巧妙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把大象的重量替换成石头的重量)这是学生本课第一次接触"替换"这个关键词,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初步感知替换策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4.
教学案例 (1)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看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曹冲称象的一幅插图,谁能说说曹冲是怎样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渗透转化思想。)学生讨论回答。 师:那么,要求铺设草坪需要多少费用,有困难吗? 生:有,平行四边形面积不会求。 师:是呀,平行四边形面积该怎样求呢?  相似文献   

5.
一、故事导入——引出“转化” 1.师:同学们都曾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面对“大象”(板书)这个庞然大物,7岁的曹冲是怎样巧妙地称出它的重量的? 2.师:象太大了,当时没有工具能直接称出它的重量,曹冲想到把它“转化”(板书)成称“小石块”(板书)的重量,从而知道大象的重量,很了不起,非常有新意,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5~67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大家听说过吗?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叫策略吗?我们在解决一些问题时。也要考虑使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你在哪里使用过?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7.
适用年级:小学五~六年级。 教学目标:借助“曹冲称象”的故事,向学生渗透一种转化的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觉运用转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1.故事引入 师:中国古代有许多聪颖多慧的少年儿童,曹冲就是其中的一位。“曹冲称象”的故事你们熟悉吗?谁愿意给大家来讲一讲?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揭示"转化"师:(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同学们,"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早就听说过,我一直不太明白,曹冲称的是象吗?生:曹冲称的是石头。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想想做做1~4。【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播放动画片《曹冲称象》。提出要求:看的时候请你们想一想这个故事对你学习数学有什么启发?2.启发思考:通过这个故事,对你学习数学有什么启发?3.小结:其实数学中的解决实际问题就像"曹冲称象",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实际问题。二、前置性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单)(一)练一练。1.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蒋明玉 《福建教育》2007,(10):44-45
一、故事导入——引出转化师:同学们都曾学过《曹冲称象》。面对“大象”(板书)这个庞然大物,七岁的曹冲是怎样巧妙称出它的重量的?(生答。)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及相应练习。【活动流程】策略一:举一举,感知轻重,导入新课1.举物游戏。师:请同学们举起课前收集的物体的质量报告单,你对这张纸的重量感觉怎样?生:这张纸很轻。师:举起你的数学课本,感觉怎么样?生:数学课本重。师:数学课本与这张纸比较是重的,但与人的重量比较又是轻的。2.引入新课。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到超市收集一些物体的重量,我拍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9~90页。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引入替换策略。观察天平图,回答问题。图1图2教师:(图1)这是一架平衡的天平,从图中你能看出一个苹果的重量和一个梨的重量有什么关系吗?  相似文献   

13.
一、歌曲引入师:播放《敢问路在何方》,这是哪部故事影片的主题歌?听了这首歌曲,你想到什么?生:在《西游记》这部故事影片里,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好不容易取到真经,个个成佛。师:从歌词"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可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抽象概念1.激趣引入,揭示"体积"概念。师:同学们,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过。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乌鸦就喝到水了。师:为什么把石子放进瓶  相似文献   

15.
学会转化     
同学们都学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大象很重,当时又没有这样大的秤,怎么办呢?曹冲建议把大象牵到一艘大船上,在船下沉的部分刻下记号后将大象牵走,再在大船上装上石头,使船下沉到同一记号处,这样只要称出石头的总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实际上,曹冲称象就应用了转化思想,把大象的重量转化为石头的重量。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曹冲称象》,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那是东汉末期,天竺国送来了一只大象作礼品。不巧,送礼官员把礼单搞丢了,不知大象的重量。要弄清楚大象究竟有多重?这是个实际问题。把它抽象成数学问题,则是如何求得一个不可直接度量的物体的重量。显然,这也是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7.
二、走进《三字经》——一个故事一句话1.师结合图片讲述仲尼师项橐的故事师:这么长的一个故事,其实可以缩成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出示句子,指名读)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得有味道一些。如:用上手势,把第一个字的读音拉长,再读慢一点……2.师生对读,逐渐引背师:知道这句话出自哪里吗?对,《三字经》。熟悉吗?谁来背一背?三、诵读《三字经》——一个主题一段话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生:乌鸦把石块丢入瓶中,水面上升,这样它就喝到了水。师:那么乌鸦想的办法中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老师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二、探究新知1.体积。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  相似文献   

19.
[案例一]教学片断一:师:中国古代有许多聪颖多慧的少年儿童,曹冲就是其中的一位。“曹冲称象”的故事你们熟悉吗?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请一位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师:其实这则故事还蕴含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那就是把本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了容易解决的问题。“转化法”的运用,正是曹冲的智慧所在。师: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也经常要用到“转化法”。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就是通过把它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再进行计算的。请同学们再回忆回忆,我们还在哪些知识的学习中应用过“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生1:在学习除数是小…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激趣,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历史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能说出故事的名字吗?(出示《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图片,学生说名字)司马光和曹冲儿时都是古代聪明孩子的代表.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古代的聪明孩子,他叫王戎."戎"是今天要学会写的生字,右上部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横、撇代表铠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