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科坛精英     
<正>院士名片成功在于坚持不懈的努力。两院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李德仁李德仁,男,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1981年获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硕士学位,1985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获得苏黎世理工大学名誉博士,1988年获称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被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10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科协第五、六、七届全省委员会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2.
李德仁祖籍江苏丹徒县,1939年12月出生于江苏泰县;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1993年10月19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常委,1994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1年10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顾问,国家遥感中心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测绘学会名誉理事长、湖北省土地学会名誉会长、武汉欧美同学会会长、武汉留学回国博士联谊会会长、武汉中国光谷首席科学家。80年代,李德仁教授主要从事测量误差理论与处理方法研究。1982年,他首创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之为"李德仁方法"。1985年,他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问题"。该成果获1988年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最佳论文奖——"汉莎航空测量奖"。90年代以来,李德仁教授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并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与多媒体通讯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并致力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入21世纪,李德仁教授提出广义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的概念与理论,积极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他在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GPS空中三角测量、SPOT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GIS理论与技术、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空间数据挖掘、3S技术集成、空间信息网格管理与服务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其成果直接推动了技术进步,并已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领导研制了吉奥之星GIS系列产品、方略视讯系列产品和立得3S移动测量系统等高科技产品。李德仁教授发表论文510余篇,出版专著9部;培养硕士生70多名、博士生99名。其成果有十余项获得国家及部委级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广西大学、辽宁工程大学、江西地质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地质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疆大学等校任兼职教授、顾问教授、特聘教授或名誉教授。李德仁教授长期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Ⅲ委员会主席(1988年-1992年)和第Ⅵ委员会主席(1992年-1996年)。出访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瑞士苏黎士理工大学(ETH)的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工大(QUT)的客座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客座研究员。亚洲GIS协会创会会长(2003-2006)。  相似文献   

3.
李德仁,男,江苏镇江丹徒人,1939年12月出生。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地学部常委,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像  相似文献   

4.
1985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并留校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1997年间留学日本国立京都大学,1997年破格晋升为摄影测量教授,1999年获摄影测量与遥感博士学位,2001年被遴选为新武汉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现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政协武汉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业月刊》2009,(8):F0003-F0003
武汉武大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大吉奥)成立于1999年,拥有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甲级测绘资质证书,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6.
武汉武大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大吉奥)成立于1999年,拥有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工程测量、地图编制、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甲级测绘资质证书。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3):I0001-I0001
闵恩泽,男,1924年2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8.
吴良镛,1922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建筑系。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相似文献   

9.
苏义脑,男,1949年7月生于河南偃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0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76年毕业于武汉钢铁学院机电系,1982年和1988年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相似文献   

10.
师昌绪,男,1920年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I0001
葛修润,1934年7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南汇县周浦镇,1952年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1954年9月入前苏联敖德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1959年以优异的成绩获苏联优秀毕业生证书,获苏联水利工程师称号。回国后分配到中南力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工作至今。1988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并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岩土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岩土力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12.
陈跃进 《学会》2003,(12):25-26
福建省测绘学会现有会员 110 0名 ,团体会员单位 96个 ,学会下设 :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制图专业委员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 (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 )、海洋测量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及《福建测绘》编辑部。学会会员遍布全省测绘、土地、建设、规划、交通、林业、水利、农业、海洋等二十几个行业 ,荟萃了本省一流的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海洋测量、地图制图与编制出版、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测绘学科方面的专家学者。省测绘学会自 1979年成立以来 ,在宣传贯彻党对测绘事业的方针、政策 ,宣传测绘法…  相似文献   

13.
刘新垣分子生物学家。1927年11月生于湖南省衡东县,1952年南开大学化学系,1957年至今一直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现改为生化与细胞所)工作,2004年担任浙江理工大学生科院新元医学与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和浙江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主任,1983-1984年曾作为访问科学家在美国工作1年半。共发表论文320多篇,编有刘新垣论文集九卷(正在编第十卷),近年来多数论文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共获各种奖励39项,除1991年获国家突出贡献奖,2001年获香港何梁何利奖以外,其它大多数为科技成就奖。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研究会2005年上海年会(有37个国家参加)的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14.
陈予恕,工程非线性振动专家,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导。1931年3月29日出生于山东肥城:195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留校工作至今;1963年获苏联科学院机械所副博士学位;1986年加拿大贵富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当选为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7):I0001-I0001
茆智.武汉大学教授,江苏南京市人.1932年9月出生。1953年于华东水利学院水工专业毕业后又随前苏联专家进修农田水利3年。1956年至今,先后在武汉水利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和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从事农田水利专业的教学、科研与生产工作。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6.
专家简介胡思得,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6年3月31日出生于浙江宁波。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同年9月分配到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历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副院长等职,1994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1996年当选为四川省政协常委。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项。199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著作有《原子弹设计理论》等。  相似文献   

17.
顾诵芬,1930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无到有,顾诵芬主持建立我国飞机设计体系,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无私忘我,作为我国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他志在蓝天,致力于推进我国航空科技事业发展;年逾九旬,干了一辈子航空工业依l旧热情不减……  相似文献   

18.
杨辑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9):I0001-I0001
马伟明,舰船电气工程专家.男,1960年4月出生,江苏扬中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扬中县中学(今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博士学位.现任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兼任第六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造船学会理事、湖北省科协常委、武汉市科协副主席、武汉造船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9.
他从事地质教育事业近60年,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地矿人才。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0项,1997年获第五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9年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当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0.
测绘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以数字测绘技术和3S技术为代表,基于对各种测量模式的适用环境和应用背景的分析,比较数字国土与地籍测量,指出采用GPS与PDA相组合方式及数字摄影测量遥感模式是未来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