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龙璐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2):101-102
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国佛经翻译和古代《圣经》翻译的历史,总结了两者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对其中的直译现象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宗教翻译中直译现象占主导地位的本质并阐明了直译法在古代欧洲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田娟 《海外英语》2011,(13):192-193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包含几千年历史文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书中描述贴近生活,语言形象,包含了丰富的如成语、谚语、歇后语类型的俗语。该文通过对《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俗语翻译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这些俗语的翻译方法,这些翻译方法可以分为四类: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加意译以及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概述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主要的方法,直译与意译是归化和异化讨论的源头。翻译的归化/异化概念直接来源于1813年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但作者并未授以具体名称。1995年美国学者L.Venuti的《译者的隐形》定义这两种方法为异化/归化。Venuti是异化派翻译的代表。他提出  相似文献   

4.
"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发展迅速,中非双方的频繁交流与沟通首先对外语翻译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农业法语的翻译。以农业英语为参照物,针对农业法语的语言特征和翻译难点,提出当前翻译农业法语,除了参照字典、运用译员自身知识之外,可采用直译、意译、参照译法、转换译法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宗教的立场出发分析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与欧洲《圣经》翻译在策略上的相似性,认为虔诚的宗教信仰和对神的敬畏使中西方在翻译策略上都选取直译的方式,而传播宗教“福音”的目的则使中西方在翻译策略上都选取意译的方式。而直译和意译在宗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并非决然分离,二者的有机结合成就了成熟的译本。  相似文献   

7.
从符号学出发以萧红的散文《永远的憧憬与追求》及其两种英译文为例,研究翻译中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通过对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分析,及对两个版本的译文的分析,认为翻译实践中直译和意译方法的运用是由语言的符号关系决定的。当原语和译语的符号关系相同或相似时,这时可运用直译方法进行翻译;反之则要采用意译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8.
勒菲弗尔在《中西方翻译思想比较》中,提出西方译者更为忠实原文,而中国译者更倾向于归化原文的观点是片面的,佛经与《圣经》翻译思想发展有其一致之处:直译、意译两原则交替主导翻译活动并趋于成熟,直至最终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高中英语教材的最重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的对象可以是包括成语在内的单词,也可以是句子,下面我们就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单词、成语和句子翻译中的运用进行逐一地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探析《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后,研究汉学家白睿文翻译《活着》中文化负载词所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提供借鉴,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研究发现,从文化翻译观视角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音译、音译+脚注和增译等。  相似文献   

11.
文言语句翻译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二是语言明白流畅,无语病。翻译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直译与意译相结合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对应翻译,力求保留原文词句的特点和句法结构特色。所谓意译就是根据原文的大意作翻译,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翻译的教学问题很多,既有理论上的,也有实践方面的。例如:直译、意译、字词句落实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翻译训练的规律等。这里就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直译与意译什么是直译和意译,下面举例说明: 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饮盗泉的水。 [按词序逐词对译。] ②“船载以入”(《黔之驴》)——用船装运(驴子)进入(黔)。[补足省去的成分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3.
预设是一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从《红楼梦》中对王熙凤外貌和语言描写的翻译可以看出,在对有语用预设含义句子的翻译中,直译、直译加注和意译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高考语文部分试题又增加了文言文翻译题的分数,一些试题分值已经提高到了10分。而实际情况是,很多考生对文言复习没有章法,导致考试时抓不住翻译中的得分点,得分很低。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此项复习呢?如下建议可供参考。一、两个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是指按原文逐字逐句对照翻译,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意译是指按原文的大意翻译,即允许在内容不走样的前提下,用合适的语句和表达方式表示。凡是能直译的就不意译,不能直译才考虑意译。2.文言翻译与解释有相当距离,不能简单地把解释当做翻译,应按这一词在句中…  相似文献   

15.
《课外阅读》2012,(6):25
直译:gutter oil——没有点明实质,恐怕还得翻译。《中国日报》翻译成:swill-cooked dirty oil,泔水里烧过的油——有些费解。《纽约时报》的翻译:recycled  相似文献   

16.
杨奎 《文教资料》2007,(1):131-132
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导。翻译实践中的难题往往是由翻译理论的困惑导致的。因此本篇着重论述了翻译理论的三点令人困惑的问题:信达雅的问题、直译和意译的问题、翻译与再创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子英 《海外英语》2014,(10):158-159
直译和意义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自古有之。然而自五四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近年来,翻译界越来越倾向于直译。所以很多初学者就受到了这些言论的影响,会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的使用直译的翻译方法。然而,在非文学翻译过程中还好,中英文基本有相对应的说法,可在抒情性的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笔者就遇到了麻烦。该文通过分析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的不同和文学翻译的特点,来阐明意译是文学翻译中不可或缺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游洁 《培训与研究》2010,27(4):124-126
《红楼梦》中大量的典故是翻译的难题。本文选择杨宽宪与霍克斯的《红楼梦》全译本进行分析,发现:杨译主要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力求忠实于原文;霍译则倾向于译文的可接受性,主要采用增译或意译的策略来翻译典故,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包含着浓厚文化信息的文化负载词历来是翻译中的难点。杨益宪、戴乃叠翻译的《儒林外史》中,对于具有鲜明、浓厚中国文化物质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依据其与英语文化的关联程度,采取了直译、意译、变通翻译等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大量的典故是翻译的难题。本文选择杨宽宪与霍克斯的《红楼梦》全译本进行分析,发现:杨译主要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力求忠实于原文;霍译则倾向于译文的可接受性,主要采用增译或意译的策略来翻译典故,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他们不同的翻译目的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