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提出应确立“为农传播”的理念,真正重视有关“三农”问题的新闻传播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为农传播”的实务活动。以前的“对农传播”和我们现在要提倡的“为农传播”, 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体现了截然不同的传播理念:前者把农民作为传播的纯客体、对象对待, 后者则把农民放在主体地位来考虑。另一方面。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业迫切需要走差异化竞争的路子,即及时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受众群体。有人“预言”: 继都市报之后,农民报将是下一个报业市场竞争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贾挺明 《中国广播》2011,(11):40-43
“三农”问题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对农传播的主流媒体,广播电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当积极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对农传播水平,在服务“三农”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如今我国广播电视对农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梁媛  王娜 《编辑之友》2016,(6):43-47
主流媒体在“三农”宣传报道上,与政府构成“代理—委托型”关系;与农民构成“信息—供需型”关系;与新兴媒体构成“竞争—合作型”关系.处于城镇化和媒介融合双重背景下的主流媒体的“三农”宣传报道,需结合不同地域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农民结构分层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以利于不同地域农村区别化的发展为前提,以不同发展需求的农民充分受益为准则,建构精准定位、网状覆盖话题式传播体系.该报道体系中,提升农民的观念、知识技能和社会化能力,是报道共同的目标指向和质量评判标准;除传统农民外,新生代农民、拆迁农民和现代农业职业“新农民”,成为“三农”宣传报道的重要受众和利基市场;主流媒体通过构筑渗透各农民阶层的对农宣传“二次传播系统”,打通“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4.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5.
岑淮成 《视听纵横》2006,(6):103-104
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全社会把“三农”工作摆上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党中央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办好对农节目的新路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一、对农报道要关注农民所关注的问题对农节目,顾名思义,主要的受众是以农民为主。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党中央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激发了广大农民劳动致富和改善生活条件的积极性,他们渴望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因此,他们需要得到各种帮助,包括了解党和国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政策,掌…  相似文献   

6.
对农宣传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如果漠视“三农”,不仅是“三农”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同样是媒体的悲哀。——张振华与“三农”问题一样,对农宣传成为广播电视媒体关注讨论的一个难点问题。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对农电视研究会除了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外,还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开辟了对农专栏,中广协会去年又专门举办了广播电视服务“三农”高层论坛.旨在不断改进对农宣传工作.提高服务“三农”水平。尤其是国家广电总局把2005年确定为“农村服务年”。但是.反观广播电视对农宣传现状不容乐观.亟需  相似文献   

7.
热与冷的表现 1.宣传主体方面 报道“三农”问题,农民理应是被表现的主体,因为农民是主角。但在现实的“三农”问题报道中,农民的这种主体地位被冷漠淡化了。以农业部门或地方政府为主角的报道占据了“三农”报道的大部分,领导新闻和二手资料偏多,谈的大多是工作成绩,而反映当前农村突出问题和农民兄弟苦乐愁喜的那些活生生的东西,却没有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王彩霞 《兰台世界》2006,(12S):25-25
党中央、国务院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今年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档案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的宗旨,把为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服务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结合本地区“三农”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王刚同志关于对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贯彻全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9.
长治日报社把开展新闻扶贫与服务“三农”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通过十多年扎扎实实开展新闻扶贫工作.不仅帮助200多户结对子扶贫户改变了生活状况,使定点扶贫村旧貌换新颜,而且锻炼出一批热衷农业、热爱农村、关心熟悉农民的品牌记者和编辑,有力地推进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来,报社连续3年被表彰为“长冶市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并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去年(04年2月8日)一样,连续两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布了以“三农”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一号件”。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两年把重视、支持、扶持我国“三农”的发展.作为一年之中首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分别制定、出台了22条和27条惠及九亿农民的“三农”政策.是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三农”经济大发展的高潮已经到来的号角。也同时提示着我们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调整思路,搞好“三农”节目的宣传,把我们的宣传方向更好地对准农村,对准农民,对准农业。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兰兵  姜承 《兰台内外》2006,(4):17-18
我们党历来非常重视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并把“三农”工作视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关注并重视解决“三农”问题,为此,党中央先后发出8个涉及“三农”的一号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其中,1982年至1986年连续发出5个一号件,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和要求,成功地指导了划时代的中国农村改革。时隔18年之后,中央一号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从2004年至2006年又连续发出了3个中央一号件,标志着中国“三农”政策体系框架的基本形成。上述8个涉农的中央一号件,不仅记载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而且体现了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如今,回首8个中央一号件的主要精神和内容,一方面,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加深对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的理解,增强对其重要性、紧迫必的认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时期新阶段党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力求解决的重要问题。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在这样的实践中,鄂州市档案史志局直面农村,以其对“三农”工作的执著为驻点村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把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怀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14.
连续七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置,足见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需要专业的对农节目,要求对农节目应具有及时、实用和极强的指导性。所以,作为对农节目的主持人也必须掌握全面的农业知识,需要了解农业的前沿信息,懂得行业术语,识时令,知节气等,这样才能保证节目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我国非常关注的对象,可是广播电视媒体有关“三农”问题的节目却相对薄弱。对农节目的传播主要面向农业、农村,其受众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广大农民和农村城镇化的居民。在强手如林的媒体竞争中,县级台对农节目显得势单力薄,其欲在夹缝中生存,并拥有一席之地,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重要的是媒体自身须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从而收到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周慰蔚 《视听界》2004,(1):77-77
近几年,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对“三农”的报道也是目前经济报道中的重点之一。笔者是采访农口的记者,在这二三年的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新闻工作者对“三农”的报道,必须随着农业经济、政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尤其要注重理性思考。因为,在对农报道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一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发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关心。多年来,我们绥化电视台对“三农”问题倾注了极大热情,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基调上形成了以服务农民为主线,着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的强大声势。  相似文献   

18.
孙月 《河北广播》2007,(4):47-4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农”问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心,这其中对农广播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广播具有接收简单、便捷,受外界影响较小,信息量大等独特优势。在对农广播的多种节目形态中,新闻类节目无疑是重头戏,那么如何办好对农广播新闻类节目,使之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作为党的喉舌,报纸、电台、电视台必须把新闻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把笔头、话筒、镜头对准“三农。作为辽宁电台新闻台的记者,近两年来,我参与采制了多篇有关“三农”问题的报道。通过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我亲身体验到了农民的苦和难,同时也深深地感到为农民说话是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树立贴近农民的主动意识在新闻界,经常有人说,农村是一片广阔天地,那里的问题多,“活鱼”也多。然而,对于大多数记者来讲,由于习惯了城市的生活,习惯了“泡”会议,“跑”活动,再加上农村路远、道颠、环…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一号文件”,并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小康。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党工作大局出发,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对加强“三农”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