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青瓷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北方青瓷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突出的成就,在青瓷史甚至中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北方地区墓葬、窑址出土的青瓷产品的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探讨,并以钧窑为中心,列举了钧窑的烧制年代、窑炉、产品、制作工艺、钧窑窑系的形成等多个方面文化面貌,以此讨论北方青瓷发展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
钧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曲折的发展经历和长久的艺术淬炼,使得钧窑的历史成就与美学影响举世瞩目。20世纪60—80年代,伴随着西方现代艺术进入中国内地,传统钧窑艺术和现代陶艺发生碰撞与交融,极大推动了钧窑现代艺术的转型。以类型划分作为研究切入点,明确了钧窑现代陶艺类型学划分的方法与途径,并且根据造型语言和观念意识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将钧窑现代陶艺划分为“传统工艺转化型”、“现代雕塑融合型”和“当代艺术趋向型”等类型,明确了从传统到现代各类型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内在联系,为推动钧窑现代陶艺的当代转型,提供了一种新的认知思路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木营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慕容村西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规模较大、延续时间长、遗存丰富。2021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木营遗址进行了首次考古发掘,其中一号窑址(2021CMY1)是目前东北地区发掘的第一座龙窑。窑址保存较好,遗物器形较为单一,以碗为主,少有钵、罐,应为金元时期的小型民间瓷窑。木营遗址一号窑址的发掘证实朝阳地区在金元时期存在生产瓷器的窑场,尤其是附近小东山龙窑址的分布,可以确认在大凌河沿岸存在一定规模的窑场。  相似文献   

4.
近百年来的钧窑历史研究大致形成了"文献学派"、"考古学派"和"科技学派"三大流派,它们具有各自的学术成就同时又都遭遇史学瓶颈和困境。既往的钧窑历史研究存在着主观性推断、反逻辑推理、循环伪证等方法论问题,常常以偶然性推断普遍性、以特殊性推论一般性,进一步造成了钧窑历史的混乱。钧窑研究应在对既往钧窑研究史学困境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秉持整体的宏观文化史观,实现历史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现代科技分析及烧造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以开创钧窑历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钧窑瓷器是我国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重要瓷器品种,其瓷器生产的工艺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宋代钧窑铜红釉与铜红彩的创制、分相釉的大量烧制、厚釉的施用等几项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创新,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意义,且对当时社会和后世影响巨大而又深远.  相似文献   

6.
近百年来的钧窑历史研究大致形成了“文献学派”、“考古学派”和“科技学派”三大流派,它们具有各自的学术成就同时又都遭遇史学瓶颈和困境。既往的钧窑历史研究存在着主观性推断、反逻辑推理、循环伪证等方法论问题,常常以偶然性推断普遍性、以特殊性推论一般性,进一步造成了钧窑历史的混乱。钧窑研究应在对既往钧窑研究史学困境和方法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秉持一种整体的宏观文化史观,坚持历史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现代科技分析及烧造实践的紧密结合,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以开创钧窑历史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宋代以后的历史时期,固原的区域考古化呈衰弱之势,物考古发现主要有泾源县泾河源镇和西吉县西滩乡宋代墓葬的发掘,以及固原城郊元代墓葬的清理。基中出土了一批雕砖,内容有推磨图、碓米图、担物、孝子故事、武士、花卉图等。这些雕砖,雕刻技法较高,工艺简洁,内容很有特点,是研究宋代本区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弥足珍贵的资料。还有零星的考古发现,收集到了一些十分珍贵的物。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发现大量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至今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呼集老高速公路建设 ,对察右前旗集宁路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清理出土了大批的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主要有瓷器、陶器、铜器、骨器、铜钱等。其中 ,瓷器的出土占大宗 ,主要有钧窑的天青碗 ,龙泉窑的粉青双鱼盘 ,定窑系的印花白瓷碟 ,磁州窑的铁锈花盆 ,耀州窑系的刻花大碗 ,建窑的油滴、玳瑁盏 ,吉州窑的天目碗等 ,中原各大窑系的瓷器在这里几乎都有发现 ,弥足珍贵的是元代钧瓷及油滴、玳瑁等乳浊瓷器的出土。元代钧瓷的出土已有百余件 ,可堪称全国第一 ,而油滴、玳瑁盏的发现 ,较…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中后期,卷泥片成型技艺引进钧窑造型艺术。钧窑卷泥片陶艺造型从理念上讲,需要创作者对泥性的深刻理解与把握,需要基本认知泥片成型工艺要求,需要熟知卷泥片肌理及其应用;从创作艺术素养和思想上讲,需要创作者从传统文化资源里汲取养素,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卷泥片造型技法进入钧窑成型艺术无疑将给当代中国钧窑带来极大的艺术提升潜力和张力。  相似文献   

10.
从先秦两汉延续下来的中国画写实传统,经过魏晋时期的转型,到隋唐五代达到了一个高峰。随后的北宋画家,在对山水和花鸟的观察和探索当中,将中国画的写实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全面繁荣。南宋以后至元代的新的艺术观念的出现,在山水画的转变中得到最敏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邢窑之名是一个历史时期形成的概念。历史地理的角度论述了邢窑白瓷核心产区形成,进一步分析了邢窑白瓷的窑址区域及其核心产区在隋唐时期的表现,以及在烧制火候、制器工艺、制胎过程上的表现,明确了邢窑在这一地区分布的地域范围以及邢窑的生产发展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动态燃烧隧道窑的结构和窑内温度、气氛控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3.
长沙窑瓷器造型夸张多变,自然质朴,形成了与细腻的官窑瓷器截然不同的质朴粗犷的写意性的造型风格,极具创新精神。长沙窑器型丰富,种类繁多,是唐代生活的生动写照。长沙窑小瓷塑制品造型简练而不失传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14.
磁州窑是宋金元时期中国北方最大的一个民间窑场。本文综合了自二十世纪初至今的磁州窑的研究成果,分类型、分期加以论述、总结,以考察其研究的总体状况,并期望对未来磁州窑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宋元之际中国华北、浙江陶工因避灾荒和战乱先后到达泰国素可泰、宋卡洛等地。中国陶工先在素可泰设窑生产磁州风格的瓷器,后又在宋卡洛建窑生产龙泉风格的青瓷,由此生产出驰名东南亚的宋卡洛瓷。中国陶工把中国古代陶瓷文化及烧造技术移植于泰国本土,既弘扬了中华文明,又促进了泰国制陶业的发展,更加深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亲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泥窑无害化处理各种工业、生活、医用垃圾是当前各国垃圾处理发展的新方向。皖维公司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经处理后产生大量污泥,为了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对废物的利用,我公司水泥分厂开展了利用水泥窑处理污泥的研究工作,将压滤脱水后的污泥作为一种原料,与其他原料一起配料,生产中以每台水泥窑5~6t/h的使用量来处理污泥。工程实践结果证明,对生产工艺稍做调整后,在生料配料中掺入一定量的污泥,仍能保持生产稳定,熟料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从水泥窑烟气特征着手,比较袋式除尘与静电除尘的效果,分析袋式除尘和静电除尘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目前水泥窑的除尘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回转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对窑体回转误差进行检测,并通过单片机将数据传送给PC机,实现监测回转窑运行状态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监测系统人机界面的构建过程及界面程序,为现场技术人员了解回转窑的运行情况提供了直观、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陶瓷在我国的古代文明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历代不同的瓷窑,风格迥异工艺不同。寿州窑在唐代盛产黄釉瓷,烧制工艺独特,色彩创新,在陶瓷史学界备受关注,也以其独特性为后来的陶瓷发展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