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中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尽管由于新旧党争的关系,不见周邦彦与苏轼、黄庭坚等人有何交游,但这股雄劲的文艺思潮必然会对周邦彦词的创作产生影响。这可以从周邦彦与苏轼文人圈及江西派人士之间的关系;从后世大量论词杂著里对他创作的相关评价,并与黄庭坚相关的诗论词论相比较;从黄庭坚、周邦彦在创作和风格上与杜甫的渊源等几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以宗杜为主,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李白的喜爱和欣赏,他是宋代诗人中学习李白较为突出的一位,其今存的诗、词、文中歌咏或评说李白的材料多达22条,其中词1首,诗5首,文16篇。书法家、诗人、学者身份的黄庭坚对李白的接受和继承,在整个宋代李白接受史上具有较为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黄庭坚以“江西诗派”的领袖而闻名,他作品中的诗、词广为人们关注、论评,其散文却无人论及。本文主要考察黄庭坚散文中的记、序、题跋,认为这些散文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并对宋文文体有发展、创新作用,促进了宋代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的词史地位是在其词传播接受的历史进程中逐步确立的。两宋不同时期不同传播方式共同促进了黄庭坚词的广泛流传:北宋时期,词人作词主要用于宴饮场合,配乐而歌,黄庭坚的词作通过歌妓传唱而名震一时,时人对其词的品评也多从本色当行、声律谐美方面评点;南宋时期,词这种文体成为走上纯文本的案头文学,黄庭坚的词作经词集刊刻、词选择录和词话点评而传播久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黄庭坚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述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文章把近三十年来的黄庭坚词的研究分为四大研究领域进行述略,从黄庭坚词的题材、艺术风格、语言特色,艳俗词、词人比较、版本词作系年考证等方面来简述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6.
“宋四家”是指宋代的四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书尚意”,“尚意”书风首先就由这四位大师引领着。“宋四家”都是学识渊博、艺术修养精深的文人士大夫。特别是前三位:苏轼是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开一代风气的天才人物;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鼻祖;米芾富收藏、精鉴赏,擅绘画,创“米氏云山”。  相似文献   

7.
南宋诗论家严羽曾批评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不问兴致”。本文从“兴致”的内蕴、从黄庭坚及江西诗派诸多中坚的有关论说及创作实际出发,进行辨说。作者的结论是:“有兴致,确实是江西诗派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谪居黔、戎时期,是黄庭坚词创作的重要阶段。较之其他文类之写作,词更能全面细微而真实地描述黄庭坚的精神世界。远赴西南的悲愁、谪居黔、戎的心态、亲朋之间的交往是黄庭坚这一期间词作内容的基本面向,而贯穿其中的是谪居心态的演进之迹。由此形成的凄婉、疏快、豪荡与自然等多种审美品质,则拓展了山谷词的内容,丰富了山谷词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黄庭坚是北宋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其在诗歌创作成绩突出,争雄北宋诗坛。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黄庭坚自身博学多才,博览群书;另一个重要方面则是其创作受到北宋禅宗影响,颇多新意,能开一代风气。后人甚至评论黄庭坚"喜与禅僧语","唯本领为禅学",说明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与其对禅学的理解与吸纳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庭坚通过学习杜甫,建构了自己的诗法理论,其要点是夺脱换骨。黄庭坚创此诗法理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黄庭坚的诗法理论被他的门徒奉为金科玉律,逐渐形成了“江西诗派”的理论。历代都有诗话对它进行宣传、发扬,但随着江西诗派的发展,其诗法理论也暴露出很多弊端,后人对他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并给予批评和修正。  相似文献   

11.
黄庭坚的祖籍并非江西修水,据《余姚彭桥黄氏宗谱》记载:黄庭坚与现在的浙江慈溪市彭桥人同宗,而分属“瓶窑支”.他的祖籍应是浙江余姚,直到他的儿子黄相才另立谱系,在江西分支分派,传衍下来.  相似文献   

12.
<正>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与苏东坡在一起常常互相夸赞家乡风光,人情世俗。有一年苏东坡来到双井访黄庭坚,只见山明水秀,风光绮丽。又  相似文献   

13.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因曾贬官涪州,遂号涪翁。他博学多才,散文、诗、词齐工,诗与苏轼,合称“苏黄”,词与秦观,合称“秦七黄九”。书法是宋代四家之一。他的诗文曾得到著名文学家苏轼的赞誉,说“其诗文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人久无此作”。他是江西诗派的创始者,苏门四学士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三立为晚清“同光体”赣派的代表诗人,他特别景仰同乡前辈黄庭坚,以其为学习的对象,他的诗歌创作、诗论、诗评中体现出对黄庭坚诗歌选择与改造的特征,他并热心奖掖乡贤同仁,以振兴江西诗学,成为晚清诗坛接受黄庭坚诗歌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诗是黄庭坚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此外,他又能写词赋,兼擅行书、草书。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  相似文献   

16.
惠洪、黄庭坚年龄差距很大,但缘于惠洪对黄庭坚的倾慕及二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惠、黄交游甚密,唱酬诗作、谈诗论法。惠洪的诗学著作《冷斋夜话》和《天厨禁脔》中称引、诠释黄庭坚论诗之语颇多,二书对黄庭坚诗法理论进行了传引、阐释和总结,成为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17.
[前记]这一篇序原是应江西人民出版社之约而写的。事情是这样:1985年11月,在黄庭坚的故乡江西修水县召开了一次黄庭坚学术讨论会,全国各地不少研究者到会,对诗人的创作、理论及他所代表的江西诗派诗风进行了讨论,事后编了一本论文集,议定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论文集于1986年  相似文献   

18.
房日晰 《安康学院学报》2013,25(2):18-21,29
柳永、黄庭坚的俗词,大部分都是艳词,但二者在表现上各有特色。柳永站在市民立场,其俗词是骨子里的俗,感情真挚,语言本色,极有情趣。黄庭坚站在封建浪子的立场,其俗词只是表层的俗,且时含挑逗情调与亵诨心理,加上对方言土语的过分依赖,不免有点生涩鄙俗。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诗人黄庭坚,虽为江西人,但与安徽结下深厚的山水、书画和亲友的情缘,也是其政治、文化生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研究黄庭坚,以及宋代政治、文化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题材的世俗化、平民化和创作形式上的游戏化,是黄庭坚词的两种主要创作倾向,也是黄庭坚词本质的重要表现。题材的世俗化,使词的表现视野由唐五代、宋初的花间尊前、歌筵席畔,苏东坡似的士大夫情怀,进一步转到广阔的世俗生活,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创作游戏化,突出了词的表意功能,促使词体进一步由音乐文学转变为文学文本。这两种倾向,共同促进了词的文体属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