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对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重新审视。就词源本身和现实德育问题来考察,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均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二分",这是导致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原本就存在于各学科之中,学科教学应将德育"体现"出来,而不是"渗透"或"融入"进去。  相似文献   

2.
3.
学校德育,需要所有教师参与,它既是政治课教师的职责,也是其他各学科教师的职责。但从近代开始到现在,教学本身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这个变化又同德育、智育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地位的变化相关,即教学呈智育化的趋势,影响到一般教师对德育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思想品德课(称之为“直接德育”),其效果及其本身都引起人们的怀疑。于是人们的注意力又转向各种教学和各种活动(称之为“间接德育”),希求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5.
在贯彻以德治国方略中 ,我们学校提出了“以德治校” ,全面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重点抓以下几方面工作。1 德育队伍全员化(1)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从宏观上领导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2)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标准、高效率的班主任队伍。在德育工作中 ,我们不断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 ,使其具有胜任班主任工作的信心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耐心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爱心。(3)培养全体任课教师的德育意识。在教学中深挖教材的思想性 ,把学科德育融入学校教学之中 ,贯穿学科教学始终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4)后勤工作也要…  相似文献   

6.
张志敏 《教育导刊》2004,(11):36-36
德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养成性非常之强。德育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化和培养,这种教化和培养不应当是外在的说教和灌输,而应通过受教育的自觉接纳来实现。传统德育的方式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现代德育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  相似文献   

7.
8.
面对青少年基础道德滑坡、问题行为增多、违法犯罪现象上升的事实,传统的“强迫服从”式学校德育的缺点暴露无遗。只有变“强迫服从”为“教会选择”才能使学校德育摆脱困境,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一、“强迫服从”的弊端培养服从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这种服从应该是自觉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是个体把外界的道德要求内化了的结果。“强迫服从”则是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要,把成人的道德观强加给学生,让学生不情愿地“服从”。这种“服从”是不可靠、不真实的。当前的学校德育就是这种“强迫服从”式的教方圆栏…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心理学的视角来审视德育工作,针对德育的观念、德育内容的实施体系和结构以及德育的方法进行阐述,以期拓展德育工作的思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寻找更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教育探索》2021,(1):52-56
认知理论经历了由传统身心二分的离身认知到身心统一的具身认知的发展历程。具身认知的含义可以概括为具身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等三点。在具身认知理论的影响下,我国学校德育也经历着由离身德育向具身德育的转变。在离身德育中,学校德育缺乏对"人"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在德育过程中被忽视,出现学生身体参与度低、德育方法缺乏互动生成、德育情境创设不合理等现实困境。具身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新转向,对还原道德教育的本真、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具身认知开展学校德育,应牢固树立具身的德育理念;让学生的身体和生活经验回归道德教育;采用动态生成的德育方法;创设贴合学生经验与实际生活的德育情境。  相似文献   

11.
创“3+1”德育模式 建“德育示范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川一中自1995年3月开始实施的“3 1”德育改革实验,其基本要义是:“3”指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目标,向全校学生提出了“在家做个好儿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大基本要求,每一要求各有相应达标的十条规范;“1”指各年级一项德育主题和各班围绕主题每...  相似文献   

12.
13.
小学德育不应该是坚硬的、棱角分明的……而应该是柔软的、温润的、灵活的。作为学校校长,要在德育方法的实效上做文章,在德育渠道的拓展上铺路子,在德育评价的多元上下工夫,通过活动为载体,以此打造生机盎然的活德育。  相似文献   

14.
学校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当下学校德育育人无力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道德教育的生态失衡,文化缺失是失衡的根本原因。所以,要在德育中实施文化探寻,用文化医治文化危机。文化润德这一德育模式是基于学校已有的文化传统,有意识地构建立体多元且主题鲜明的学校文化,充分利用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发挥文化引发、认同、固化及传承的作用,使德育走进人的心灵,走进人的精神,走进人的生命,从而达成文化润德文化化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德治”背景下高校德育误区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治”思想已渐成共识,高等院校也存在着“德治”问题。德育误区的分析,旨在为“德治”思想的贯彻实施提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一种对于理性的建构。知性德育的极端化导致了德育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使德育走向抽象化、虚假化和失范化。生活德育在批判知性德育的同时,将德育泛化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知识"与"生活"割裂,使"生活"概念化、理想化和绝对化,跌入非理性的泥淖。实践理性德育汲取了生活德育论的积极因素,同时又肯定了知性德育论的合理成分,把道德意志的培养作为德育的关键,将意志的自律视为德育的根本指标,使普遍的道德法则深入人心,成为人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7.
18.
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的现实,昭示教育工作应该思考学校德育活动的“真实性”。“真”的学校德育包涵有真的德育思想、真的德育态度、真的德育方法、真的德育精神四方面内容。真的教育精神则要求德育工作要有尊重科学的求实精神,爱憎分明、抑恶扬善的斥伪、批判和反思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不拘旧规地创新和探索的精神等。  相似文献   

19.
20.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推行自主养德的“至美少年”德育行动,学校组建校内外导师团队,指导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通过校内外德育活动,培养具有仁爱、诚朴、自主、精进、担当等核心品格的新时代初中生。“至美少年”德育行动拓宽了学校的德育场域,整合了校内外德育资源,实现了德育的实践化、课程化和内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