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传媒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报纸面临着巨大压力,许多人对我们这张报纸有这样和那样的议论和批评,但身为这个报纸工作成员的我们却没有资格发牢骚,而只有自责和反省。驻站记者是报纸稿件的主要提供者,你可以说报纸不那么好看,  相似文献   

2.
晓勇 《青年记者》2007,(14):11-11
从所在的报纸创刊到现在,我基本上一直在广告的一线。8年时间,报纸从无到有,从一棵幼苗发展到区域第一,我也成了见证所在报纸广告发展历程的幸存者之一。报纸在当地影响力一天天扩大,广告任务也一年年增长。虽然我们的收入在一年年递增,但是我发现许多人,失去了创刊时的干劲,失去了当年的责任心,以及那并不“血腥”的本色,仔细想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一篇关于某市人代会的报道,文中数处写到“×市长风趣地说……”,如“市长风趣地插话:植树多多益善。”而其他代表的发言无一用此词。另外,有条反映关心后进青年的新闻,其中描述道:书记拍着这位青年的肩膀,风趣地对他说:争取年终上先进工作者光荣榜。阅读报纸,诸如此类的“风趣”不时可见,似乎只要文中一涉及到领导的所言所语,哪怕是只言片语,都要冠以“风趣”这个修饰词。这已日趋成  相似文献   

4.
李华 《视听纵横》2010,(5):40-41
许多人常常有这样一种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没有接触媒体,有的甚至一天没有读到当天的报纸或看到当天的电视,就会感到若有所失,  相似文献   

5.
一篇关于某市人代会的报道,文中数处写到“×市长风趣地说……”,如“市长风趣地插话:植树多多益善。”而其他代表的发言无一用此词。另外,有条反映关心后进青年的新闻,其中描述道:书记拍着这位青年的肩膀,风趣地对他说:争取年终上先进工作者光荣榜。阅读报纸,诸如此类的“风趣”不时可见,似乎只要文中一涉及到领导的所言所语,哪怕是只言片语,都要冠以“风趣”这个修饰词。这已日趋成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公共报栏明显萎缩.一是数量大为减少:二是破损极为严重;三是更换不够正常。长此以往很多地方的公共报栏将会销声匿迹。报纸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传播信息的工具,经常看报能够及时知道国内外大事,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可一些基层单位,特别是车间班组、农村村组报纸未很好管理,谁拿到塞进包里,锁进抽屉,包东西,许多人常年累月看不到报纸,报纸的功能在这些角落没有得到发挥,而公共报栏却能补这个缺。  相似文献   

7.
新闻美术是用绘画的视觉形象来反映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作为报纸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美术凭借它用以表现和反映新闻的手段,显示了独特的作用和存在价值,产生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果。但从总体来看,新闻美术在很多报刊中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不仅新闻美术的运用和理解尚待深入,更有许多人认为新闻美术就是绘画,只能在报纸上起填空补缺的作用,于是,在实际中不免出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科研究的繁盛,“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这两个一度颇受冷落、令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字眼,现已时常在报章杂志上“亮相”,日渐为人们所熟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作为正式的条目而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去。“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究竟是什么意思? 本文拟略加疏释。什么叫“大众媒介”? 概括地说,就是传播机构向人数众多的人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报社是一种传播机构,它通过报纸这个工具把新闻、言论、娱乐、广告等传递给大量的读者,而广大读者则可以借助报纸这一  相似文献   

9.
“第四媒体”互联网出现时,许多人怀疑电视垄断媒体行业的地位是否将会动摇,比尔·盖茨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大胆预言:随着在线视频产品日益发展,互联网将在5年内“颠覆”电视的地位。其实在广播出现时,许多人也提出报纸要消亡;而当电视出现时,则有人惊呼广播要落幕了。这几年,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琼瑶剧在大陆风靡一时。大街小巷传唱着电视剧的主题曲,几度掀起万人空巷的观剧热潮。怒其不为、哀其不幸、恨其不争是观剧的永恒感受,多愁善感的人们往往为剧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纠葛扼腕叹息。在河北省档案馆有一份中华民国高等法院关于“解除婚约并请求赔偿损害”的判决书。翻开尘封的档案,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时至今日细读这份珍藏的判决书,仍然能让我们领略到当事人相互之间颇具“琼瑶剧”色彩的争讼。  相似文献   

11.
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光荣榜、英雄榜”.  相似文献   

12.
姜明周  陈洁亮 《档案》2008,(2):34-34
2007年10月,我馆通过西街北环路社区征集到已故居民余兰英本人保存的一份“张掖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这是一份有两个被告且婆婆因长期虐待媳妇被列为第一被告,丈夫则为第二被告的离婚判决书。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略懂电工知识的农民,因家乡经常断电,为解决晚间照明问题,将家中闲置不用的旧电扇加以改装,挂在树上,利用风力发出一点微弱的电,忽明忽暗地点起一只小灯泡。有家报纸对此竟作了这样的报道:农民建起家庭风力发电站!引得许多人前往参观。听了这件新闻界的新闻,不知怎地使我想起孩子们爱吃的泡泡糖。泡泡糖虽然称为糖,实际上并非碳水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14.
同一案件,同一案号,同一判决,却有内容大相径庭的两份判决书,给原告的是一判决,给被告的却是另一判决。湖北荆州市一名法官竟炮制出了千古奇闻的鸳鸯判决书。哪知他这么一判,竟把自己及其同伙也给判进了监牢。2006年3月上旬,湖北省高院对不服判决上诉至该院的主要案犯终审裁定:维持原判不变。至此,这桩奇判之案才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5.
韩永 《中国新闻周刊》2009,(40):36-36,38
河南省东方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清亮这几天有点窝火。他代理的一起案件的判决书上了网,但该判决书不仅把自己当事人的名字写错了,也把自己所在律所的名称写错了。  相似文献   

16.
“小报成了光荣榜”,这是读者对3、4月份有些地市县报的评论。何故?这一时期,各种总结表彰的会议多,所以“光荣榜”出的也特别勤。以某家县报为例:3月上旬,用了两个整版刊登了县委、县政府表彰在1986年做出成绩的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名单;3月中旬,又用两个整版刊登了两个文明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4月中旬,县里表彰的普法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  相似文献   

17.
马扬 《军事记者》2003,(7):51-51
专版是在报纸编辑实践中常说的一个术语,也是用得比较流行的一种报纸编辑形式。但在报纸编辑理论的书籍中,对报纸的副刊有专门的论述,而对专版鲜有提及。从报纸编辑的实践来看,专版是介于副刊与新闻版之间的一种编辑形式。如果要给专版下定义的话,专版应是专门报道某一方面内容的版面。比如说,地方的一些报纸辟有房产、汽车、金融、股票、体育、法制、电脑、教育、人才等专版,而军事类的报纸则开辟了一些有自身特色的专版,如军事科技、政工、后勤、院校、军营文化等等专版。专版与副刊相比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副刊一般不刊载动态性的消息…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小报的记者。小报版面小,因此要求记者和通讯员写的稿件也要短小。大概由于这个缘故,我与新闻中的“小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通讯是新问报道的一种写作体裁,是新闻园地中一枚引人注目的鲜花。在报纸和广播中,它与以消息为主体的其它各种新闻体裁相配合,使报纸版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广播节目办得更为生动活泼。一天,我在萍乡市湘东老街见到这样一种热闹的场景:湘东镇机关办公大楼的门前,停着一辆小轿车,小轿车头面上披着一朵斗大的红花,在锣鼓和鞭炮声中,许多人将两个胸前束着红花的农民簇拥上车,我好奇地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告诉我:这两位农民一个是养鸡专业户何成明,一个是养鱼专业户彭  相似文献   

19.
如何使新闻宣传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笔者认为,首当其冲的是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改一改“机关腔”的毛病,改一改“光荣榜”的形式,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力争把报纸办成一个满足读者需求的“自助餐厅”。  相似文献   

20.
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一传到上海,群情欣奋,便有许多人一早就赶到望平街争购报纸,询问消息。报馆为了满足读者要求,就把刚接到的电讯写在大幅白纸上,贴于门口,争出号外。但是有些号外,是杜撰出来的,是编辑先生头脑中的电报。例如甲报馆出一号外“九江响应”。乙报馆见之,立时出一号外“九江克复”。丙报馆见之,亦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