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狂欢节的忏悔》是德国著名作家卡尔·楚克迈耶的重要作品。作品刻画了上至贵族老爷和小姐,下至被遗弃的农家妇女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他们的悲剧人生,而他们的悲剧又属于悲剧中最深层的人本悲剧。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列·托尔斯泰剧作《教育的果实》的特点:追求生活概括的广阔性。作品超越就事论事的局限,仅仅把降神活动看做贵族没落的精神象征。经济、道德、文化等的崩溃是贵族没落的根本原因。《文明的果实》这一译名才能更好地表达剧作的题旨。  相似文献   

3.
《野性的呼唤》和《猩球崛起》两部作品有着共通的特质,从中可见美国人的危机意识。美国人知道即便自身再强大,国家也会面临安全威胁;他们依靠政府,却时刻保持着对政府的不信任和警惕,担心政府变得过于强大而侵犯了自己的权益。美国人一方面接受本国在世界中文明传播者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对本国扮演的角色抱着疑虑。他们同样担心自己享受的自由生活状态受到威胁而不能保全。  相似文献   

4.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长篇小说,叙述的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时期大批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斯坦贝克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图景,整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美国现代农民的史诗。作品中处于困境边缘的农民用自己不气馁的斗志去寻求生活的希望,尽管被社会的黑暗折磨得一无所有,但是他们仍倾尽所有去帮助别人,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芒正是该作品大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名利场》(Vanity Fair)是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创作的长篇小说。《名利场》中有两个重要人物:蓓基和爱米丽亚。作者以圆熟泼辣的手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十九世纪英国贵族资产阶级上层骄奢淫逸、勾心斗角的生活图景,无情地揭露了封建贵族荒淫无耻、腐朽堕落的本质和资产阶级追名逐利、尔虞我诈的虚伪面目。  相似文献   

6.
答:商代是奴隶制社会,奴隶和奴隶主是两个基本的、对抗的社会阶级.奴隶阶级是生产劳动者,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但是奴隶主贵族却不把他们当作人,而是把他们当作"畜民",当作"会说话的工具"来看待,他们受着奴隶主贵族绝对的支配.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淫佚的生活,他们"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而奴隶在政  相似文献   

7.
乔伊 《内蒙古教育》2007,(8X):32-32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跟自己利益相左的人。但是,只要试着去了解他们、接近他们,你就会更加包容、心存感恩。 从美国归来,让我感触最深的不是优越的生活和享受。而是我的邻居们。  相似文献   

8.
《诗》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真实的世界,《风》《雅》《颂》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阶层的作者和不同的描写对象。《风》中的人们歌唱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打猎、耕种、采摘、纺织、守候、等待既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雅》与《颂》同样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写起,或融入政治因素,或带有宗教色彩,所体现的既是一人之情感也是所有人之情感,皆本于人伦、切近人情。  相似文献   

9.
《北迁的季节》反映了殖民主义对被殖民地的深刻影响乃至西化,导致被殖民者一直生活在纠结中,他们既无法摆脱西方对其的殖民化,也无法回到自己的故土,从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属,内心的矛盾使得他们像被抛弃的婴儿。因此,只有死亡才是他们唯一能够解脱自己的方式。穆斯塔法.萨义德和叙述者就是两个典型的殖民化的牺牲者。他们到死都没能摆脱殖民化,也没有准确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0.
《齐风》作为齐化的主要载体和表象之一,以其独特的学笔法,形象地反映了齐化诸多方面的内涵。这主要表现在《齐风》反映了齐化中的朝议制度、贵族生活、平民生活、婚姻生活、男女恋情、狩猎生活和尚武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十二生肖     
有一次,我有机会和一团参访的欧洲贵族聚餐。欧洲的贵族大多数都跟王族有亲戚关系,他们非常有学问和修养,待人也彬彬有礼,但他们的修养背后隐藏着一种傲慢。那次访问非常成功,大家相处极其融洽,到了最后一天聚餐,可能酒喝多了,开始有些醉意,这些贵族的言谈举止变得比较率性。突然,一位德国贵族站了起来,很讽刺地说:“你们中国人都是属什么猪啊!狗啊!老鼠啊!不像我们,都是金牛座、狮子座、仙女座……真不知道你们祖先怎么想的?”那些贵族听完都哈哈大笑,还互相碰杯。先前的优雅完全不见了。  相似文献   

12.
在《尤利乌斯·凯撒》中,平民以不同于贵族的方式积极介入罗马政治。首先,平民作为戏谑的表达者来回应政治事件和贵族的质疑;其次,平民以占卜术等方式介入政变,作为被否定的一方,他们与统治者凯撒相互堕落;最后,面对政治上的危机,平民成功占据评判者的地位,他们既是法官,也是执行者,其结果是平民无序的暴乱带来了共和国的倒塌。由于重精神和理性、轻感官和意志的传统,如柏拉图的《理想国》,莎士比亚对平民的刻画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感动     
题引:令人崇敬与倍感温暖的老师,一如既往地少。当我努力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活,当我努力回想自己有限的阅读经历,当我努力追寻脑海中留下的美好形象时,我所搜索到的只有依稀几个(幸好还有这么依稀几个)。只有这少数的几个人散发着微弱的光,而这微弱的光却要透过层层迷雾照亮人们孤寂空旷的心际,多么遥远与渺茫。然而,我是多么愿意穿过苍茫的夜色和浩瀚的时空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哪怕是看上她们一眼,哪怕是站在他们身旁一分钟,也足以感动并温暖自己一辈子。海伦常有,而莎利文不常有出生才十九个月,一场灾难使海伦·凯勒失聪失明,从此生活在双重黑…  相似文献   

14.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 :那些具体、生动、形象的 ,反映孩子的生活的 ,或是由孩子们自己参加的教学活动 ,他们总是很感兴趣的。实践也证明 ,低年级的学生认识客观世界 ,差不多是把直观、形象的事情(情景) ,伴随着对这些事物的感受 ,有选择地、一幕一幕地印在自己的头脑里 ,而且他们还常常把看到过的、印象深刻的事物 ,通过游戏或模仿再现出来 ,并逐步去领悟其中的道理。老师启发、帮助他们把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事情 ,围绕一个中心 ,编成一个小节目 ,并让他们自己排练、表演 ,在编、排、演的过程中 ,自己教育自己 ,这便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咏水仙》看华兹华斯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颗巨星,他以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诗歌时代,冲破了18世纪新古典主义用"诗歌语言"描写贵族生活的桎梏,开创了诗歌口语化、大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我爱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是万物萌动、草长莺飞的季节。为此,我特意把《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提到三月中旬进行。这一单元包括了三个活动主题:即“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生命—一可爱的生命,种子发芽了;我能做什么——我的承诺”这三个活动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叉都是与春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单元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植物,从而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了把本单元搞活,我充分利用生活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实践活动充实我们的品德课堂为理念,结合训练目标设计了一组实践活动,尝试着在每课的教学中都得以展示,让学生真正享受品德学科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7.
维拉是澳大利亚小说家伊丽莎白·乔莉三部曲中的叙述者兼主人公.三部曲包括<父亲的月亮>、<陋屋热>和<乔治家的妻子>.她的故事充满忧伤失去了父亲之后,她陷入了危机,成了悲伤的拥有者,尽管她努力想寻找自己的身分,但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文章通过分析维拉坎坷的生活后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困者不可能找到自己的身分.  相似文献   

18.
《平凡的世界》以1975-1985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作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农村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了普通人民群众在从动荡走向转折的历史时期所经历的贫困生活的坎坷命运,展现了他们为改变自身生活和命运在精神上走过的艰难历程。这部作品不仅展示了大量的生活细节,农村生活图画相当逼真,而且精细深刻地刻划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写出了中国农民个体和群众的命运.是一部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在灾荒之年,人们往往会以松柏为食充饥;而在传统医学文献中,松柏还有治病的功效。魏晋之际,道教迅速发展,贵族与平民分别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食松柏而成仙的故事,食用松柏成为道教修道成仙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反思了一个空前繁荣、物质过剩时代的美国梦的破灭,展现了美国梦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男性人物(盖茨比、尼克、汤姆)的影响。尽管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都充满了雄伟的抱负,但变质了的美国梦粉碎了他们的梦想。此外,菲茨杰拉德还运用象征手法描述了这三个特殊的男性人物;通过对这三个人物与菲茨杰拉德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盖茨比、尼克、汤姆实际上是作家个性特点三个不同侧面的反映,这也是小说之所以成功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